历史

20管理的3个基本方法(1/2)

    目标管理

    制度管理

    参与管理

    [特别提示]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首先要明确总目标,然后依此制订相应的计划,再依计划调配人员、调整组织,条条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在这个过程完成后,这个目标系统就转化为制度和标准,成为领导、控制和考评的基础,但是领导和控制的任务不仅仅是监督计划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进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修改目标和计划,甚至及时改变方向,但同时要保证这种改变和修改是有利于总目标的完成而不是相反。目标管理的过程重在前期——计划的参与和调研,中期——持续沟通与改进,后期——评估与反馈,尤其是人的参与性问题,不能办成“一言堂”。因为只有明确的目标才有明确的方向感,而只有参与目标的制订才能有执行的积极性,才能产生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作用。

    制度管理——管理就是要管出秩序。所谓制度管理,就是把工作任务标准化、规范化,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用权利的制衡、奖惩来保证制度的实施。同时,实行“例外原则”,对无法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由主要负责人直接实施控制。制度管理相对目标管理是静态管理。为使其避免僵化、保守,应把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以及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贯彻到制度中去。

    参与管理——管理更要管出情绪,激励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投身到持续改进团队的各项工作中来,发扬团队精神,即为参与管理。参与管理是公司兼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和提高效益、效率的基本管理方法之一。员工能通过参与管理,发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公司则由于员工的参与,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从而实现了效益更大化的目标。实施参与管理要特别注意引导,要反复把公司当前的工作重点、市场形势和努力的重要方向传达给员工,使员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实施参与管理要有标准和方法,使每一项改革成果都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实施参与管理还要根据员工的文化程度和经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参与管理。在参与管理的第一级台阶上是控制型参与管理,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经验不足的员工。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在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局部建议,经过筛选后,由主管人员确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第二级台阶上是授权型参与管理。适用于在员工文化程度较高,又有相当参与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实施。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不但提出问题,而且能够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得到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