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拯救(1/2)

    2003年10月29日傍晚,当伊士曼柯达公司CEO邓凯达踏着红地毯,走出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人声鼎沸的会场时,柯达在东方的成功已无以复加。

    “黄色巨人”在数码时代何以赢得未来?面对接替裴学德出任CEO以来,一直包围在左右的致命难题,直到这一天,邓凯达终于给出了完整的回答:胶卷工业转移到中国基地,柯达彻底转向数码。

    2001年,这位CEO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公开演讲中,第一次在中国完整回答他职业生涯中最为尖锐的问题时,他回应“以变应变”的激情。

    这位CEO宣称,“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是柯达公司成立120年来所面临的第三个激烈变革时期”,这让人们震惊,他们实在想像不出,中国成为这家跨国公司120年历史上的“第三个激烈变革”,这其中到底是什么能够与一个世纪以来这家跨国公司所经历的两次革命匹配(第一次是胶卷取代玻璃干板,第二次是正在进行的数码影像技术取代胶卷)。

    直到2003年秋天,人们才都明白了,邓凯达所说的“激烈变革”能达到怎样令人震惊的程度!

    在这家跨国公司入华10年后,最终完成了其全球战略的转变,中国成为柯达的战略支点。

    10年前,对于在深重危机中受命拯救柯达的前任CEO裴学德来说,他要面对两大挑战:一是来自富士的全球竞争,二是数码革命。数码革命意味着对传统影像工业的终结,而富士在全球咄咄逼人的竞争,使柯达在竞争地域上无喘息之地。裴学德在前后夹击之下,找到了惟一的腾挪之地—中国。他以跨国公司最为大胆、冒险的方式入华,以4年“全行业合资”大谈判,12亿美元的投入,赢得了“98协议”,把传统的影像工业转移到中国,使得柯达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应对惠普、富士这些争夺数码影像未来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巨头。赢得“全行业合资”之后,在华苦心经营数年,柯达一举扭转在东方长期被竞争对手压制的耻辱。柯达在赢得全球成长最快、最有潜力的市场之后,也将富士的威胁拒之门外。本质上,裴学德在中国试图实现拯救柯达。

    裴学德的接班人邓凯达进行了战略延伸,延续了“98协议”的精神,最终合资乐凯,让中国完全成为其东方的战略基地。柯达在美国彻底转向数码争夺战,在与惠普、通用电气这些更大巨头公司的较量中,确定了自己的未来。

    正是为了完成这样的战略转折,让柯达成为为数不多的深入中国10年大变局的跨国公司,柯达从国家战略转型着手—由国有企业主导到引进跨国公司资本,从东部向西部推进;和中国感光行业50年历史、地方政府再造本地经济的雄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