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到罗切斯特去!(1)(1/2)

    陈和强作为柯达中国的精英被调往罗切斯特总部工作。这样的任命意味着一个经理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也是柯达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告诉人们,自己本地化的策略有多大的决心。

    “嗨,陈和强要去罗切斯特工作了!”

    “真的?他为什么这么幸运?”

    这样的对话在2003年的柯达中国内部不断传播开来。

    2003年春天,南中国春回大地。木棉花开了,这早春中绽开的南国花蕊,在阳光下舒展着宽大鲜艳的花瓣,挺立在高高的乔木枝头,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明媚。

    陈和强在这一段时间来回频繁穿梭于厦门和汕头之间。他是柯达中国厦门分公司综合服务厂的厂长,个子不高,却壮壮实实的,一副大眼镜架在鼻梁上,镜片后闪动着一双聪慧的眼睛,说起话来有男中音的沉厚。如果有一个什么问题要讨论,他一定很快会显露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挥舞着手,自有一番男子汉的派头。

    到海沧厂上班的大巴,从跨越海峡的厦门海沧大桥穿过。广阔

    的海沧工业园就在眼前,巨大的草坪,标志有“KODAK”的崭新

    工厂……

    凝望着车窗外这些万分熟悉的场景,陈和强却有些淡淡的伤感,因为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告别这一切,踏上去柯达总部—美国罗切斯特的旅程,一去就是3年。在罗切斯特,有新的职位等着他,这完全不同于柯达中国为了培养本土经理人常常送经理人到罗切斯特总部的培训计划,而是要他在更为国际化的团队中担当责任。作为一个柯达人,他是在“朝圣”;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是在显示本土经理人在这家跨国公司的成功。

    全家人都要远赴罗切斯特,迎接新的美国生活。对于员工的跨国工作,柯达有着极为人性化的制度。“98协议”之后柯达外派来到中国长期工作的外籍员工,家属都可以随同前往,费用完全由公司支付。1999年,陈和强被送到柯达澳大利亚培训一年,也是这样。一家三口远赴澳洲,这是一个中国家庭第一次在异国生活,面对的问题林林总总,却全是细节。公司安排好了一切,陈和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奔跑的汽车,飞速闪过的场景,让陈和强不禁沉浸在某种思绪之中。

    人生真是极为奇妙。如果时间的指针再往前拨动5年,甚至再往前拨动一些,那时身在汕头公元感光材料厂的他,不仅无法想像今天的人生际遇,而且一定会将此作为天方夜谭。

    当时,公元厂已经陷入破产的边缘。20世纪80年代末轰轰烈烈引进的富士彩色胶卷生产线,静静地躺在庞大的车间里,工厂空荡荡的,试运行时激动人心的口号、沸腾的人声……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套当年引进时被称为中国感光业最先进的设备,不再有人开动,因为,它不开动比开动更好。这个工厂在沉重的债务中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