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合资海鸥(2)(1/2)

    这并不是说,韦力杰领导下的柯达电子所生产的照相机产品有什么问题。

    柯达电子执行柯达全球统一的高质量标准,柯达电子的管理在柯达旗下的工厂中可称为佼佼者,是柯达全球所有工厂中第一家达到以六西格玛生产柯达KB-10相机的工厂(六西格玛,表示不良品率低于3.4/100万)。

    这也并不是说柯达电子这个企业有什么问题。在为“内销”谈判的阶段,在为出口而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韦力杰培养了本地精锐的管理队伍和熟练的本地员工,以至于柯达电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中国经理人成长显著的跨国公司。在韦力杰的人才梯队计划中,很多本土经理人都是年轻有为的人物,又先后在公司的完全赞助下,在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复旦大学这些名校攻读MBA。这样的人才团队,让柯达电子很快跨入上海500强企业。

    但即使这样的成就,都无法让它突破一个小小的“标贴”。韦力杰的烦恼和痛苦可想而知。整整3年的时间,韦力杰与上海市政府、北京有关部委交涉,怎么解决这个政策带来的问题。

    这位美国人才真正搞明白,在中国行业由许多不同的部委管理,而这个部与另一个部制定的政策可能完全不同。对管理照相机的部门,他个人的感觉是,由它决定企业的产品怎么发布,决定企业的产量,方法比较老。

    韦力杰很快就在接触中感到,与政府官员谈到行业,只有一个定义:国企。官员们有一种本能的保护国企的心态。他忍不住私下抱怨,在那些官员眼里,行业的利益就是国企的利益。

    当时,如果说有什么受保护的国企的话,实际就是刘立喜当领导的上海海鸥照相机厂。后来,大家也心知肚明,在机械工业部限制柯达在国内销售传统照相机的背后,有海鸥的影子。但年已50多岁的刘立喜有他的苦衷。以前,中国照相机业43家企业风风光光的,比如丹东、北京、天津、广州、无锡等地的企业,本来都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被走私冲击,加上日本照相机又打进来,结果几乎全死光了。只剩下两家,被笑称为“两只鸟”:一家是海鸥,另一家是江西的凤凰厂。海鸥自然就成了国内照相机产业里扛着民族工业大旗的企业了。据说,柯达电子一年能生产300万台普通相机,那么50%的国内销售是什么概念?150万台!如果柯达相机全卖完,海鸥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

    当时,上海政府希望柯达照相机能进来。据说,在一次常务副市长蒋以任主持的会议上,讨论说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对柯达在上海的投资有影响。刘立喜也急了,慷慨陈词:如果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