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谁的价值观?(1)(2/2)

对于陈和强的问题也很惊讶,因为他的观念就是,对于经理,保安就是要敬礼。中方经理,可能保安不认识。

    这是柯达中国早期的一些冲突性的场景。合资企业刚刚组建,因为是柯达出巨资收购中国的企业,要依据柯达的意图和文化组建企业,所以,柯达中国的早期,跨国与本土的制衡很难实现,给人们心理上的感觉,本土是弱势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些外方经理的权力**不免膨胀。这样就诱导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在一些中国人心里,“管理层就是我的老板”。当然,就不免要动用中国人都相当熟悉的老传统—“投领导所好”。

    如果这种攀附权势的心态,与跨国公司很难避免的大公司政治结合起来,这样的文化对于柯达中国不是什么美妙的东西。

    当时,杨怡健内心对此也极为敏感,看到一些国人,利用合资企业还没有成熟的空当,搞一些叽叽喳喳的“窝里斗”的东西,也忍受不了。

    杨为什么这么敏感?因为他很小就受过这种东西的伤害,对此实际是深恶痛绝。杨13岁就步入了社会,因为那一代中国人谁都没有逃过的“文化大革命”,杨的父亲被打为“反革命”分子,押进了大牢。搞笑的是,父亲实际是铁杆的**人,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朋友”和“革命战友”纷纷检举揭发,他突然变成了人民的“敌人”。

    父亲的阴影立即笼罩了这个孩子的人生,杨仅读了五年半小学,一年半初中,就被赶出了学校。家庭突然陷入了穷困,他们都成了被遗弃的人,受人欺凌呵斥不敢还嘴,人吐痰在脸上不敢流泪。一个少年不敢相信人性的丑恶会达到这种地步。这几乎是一条无望的通向沉沦的道路。13岁的杨去做了学徒,用自己的方式去拼。他感觉出路就是学习技术。

    1977年恢复高考带来了转机,当时杨怡健用35天时间读了7本厚厚的大书。不可思议的是,他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机械专业,毕业后进入公元厂。

    父亲的历史已经深深改变了一切。杨怡健认为,政治是一个肮脏虚伪的东西。一个明确的想法是,自己的出路在技术,干干净净地做直截了当的事。即使进柯达面试,杨怡健也公开和当时面试的总经理马进说,他要做技术上的事情,成为柯达汕头的感光经理。看到身边开始出现的一些熟悉的“苗头”,杨不免生气。

    更让他失望的是,一些人利用西方公司“结果导向”的传统,用炒作方式虚报成绩,捞取资本,而一些经理人以打基础的心态做事,因为似乎没有什么炫目的东西,所以不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