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与其多说,不如多听(2/2)

口:“奥尼尔先生,您的讲话对我很有帮助。您告诉了我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它表明您比大多数人更具思想性。我来此最初的目的,是想帮您这样一位成功人士解决问题。但通过与您交谈我才知道,为解决这个问题,您已花了两年时间了。因此,我很乐意花时间协助您进一步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下次来时,一定会带来一些新的想法。"那次见面,开局较糟,结尾却令人满意。道理很简单,我只让他尽量说,并认真听,弄明白他真正需要什么,再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自然,我又揽到一笔大生意。雄辩之中有艺术,沉默之中也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在上帝面前这样祈祷:“主啊,请您帮我闭上这喋喋不休的嘴!直到我明白该说什么时再开口……阿门。"有很多次,在与别人交谈时,一旦发现他对我说的不感兴趣,我就立刻打住,即使那话很重要。许多人都有许多事想要对别人说,如果不让他说,我们就不能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经验告诉我,谈话刚开始时要自由,这很不错。但谈到实质性的问题时,一定注意对方是否是一个在用心听的人。耍小聪明,卤莽地打断别人,这总是让人生厌。这种人不等你说完,就自个儿喋喋不休地说开了,只听你半截话,意思都还没有搞清楚,就批评你,指正你,妄发议论,品头论足。这很令人恼火,甚至可揍他一顿。这样的人,即使他说的对,你也不愿承认。假如他是个推销员,你肯定要编个理由把他支走,而宁愿多花钱买别家的。雄辩之中有艺术,沉默之中也有。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绝顶聪明的。早先,他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总喜欢教导别人,指出别人的错误。因此,大家尊重他,又远离他。幸好一位朋友给他指明了这一点。过了半个世纪,他79岁了,在那本著名的自传里,他写下了这样的话:“总而言之,在言谈中,用耳朵比用嘴巴强,我坚信沉默是一种美德。"你是怎么做的呢?是在全神贯注地听,还是在充耳不闻地想?或者是总说着自己的,全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我的感受是,我如果不认真听,就容易搞错,造成损失。是的,只要你全神贯注听,他们就会把真心话说出来,你就能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雄辩之中有艺术,沉默之中也有。有一次我和一位富翁谈生意。上午11点开始,持续了6小时,我们才出来放松一下,到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我的大脑真有点麻木了,那富翁却说:“时间好快,好像只谈了5分钟。"第二天继续,午餐以后开始,2点到6点。要不是富翁的司机来提醒,我们可能要谈到夜里。再后来的一次,谈我们的计划只花了半小时,听他的发迹史却花了9个小时。他讲自己如何赤手空拳打天下,从一无所有到创造一切,又怎样在50岁上失去一切,又怎样东山再起。他把想对人讲的事都跟我说了,80岁的老人,到最后竟动了感情。显然,很多人只记得嘴巴而忘了耳朵。那次我只是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结果怎样?他给50岁的女儿投了保,还给生意保了10万美元。雄辩之中有艺术,沉默之中也有。记得一位牧师说过:“推销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倾听,牧师也一样,认真倾听人们的心声。"他还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女士坐在我面前,快速地讲着她感兴趣的东西,而我说的她几乎听不见。说实话,她讲的真不好听。好不容易讲完了,她说:‘您给我的帮助太大了,您太好了,充满了同情心。’虽然我说的话她没有听懂多少,但是,我感到我还是帮助了她,帮她分担了孤独和不幸。当她离开时,作为回报,她给了我最甜美的微笑。”著名作家桃勒斯·狄克曾经说过:“成功的捷径是把耳朵借给别人,而不是把嘴巴借给别人。对别人说他不感兴趣的话毫无意义,你应该说‘能不能多告诉我一点儿'。"能否成为聪明的谈判人对我而言意义不大,最重要的是做个好的听者,这样才能无往不胜,到哪里都受欢迎。雄辩之中有艺术,沉默之中也有。

    经验之谈◆通往成功的捷径是,把耳朵借给别人,而不是把嘴巴借给别人。

    ◆与其多说,不如多听。◆你对别人说的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你说的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