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破解外资股权激励之谜(1/2)

    2005年4月7日,香港上市公司中国蒙牛乳业宣布,蒙牛外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股权激励计划提前兑现,蒙牛管理层控股公司获奖6260万余股中国蒙牛乳业股票,如以当前每股平均5~6港元的市值计算,约合3~4亿元人民币。紧接着,又一个世人瞩目的事件发生了:蒙牛管理团队表示,80%以上的收益将用于企业发展。至此,倍受世人瞩目的“蒙牛股权奖惩协议”谜题得以破解。

    对于这个激烈措施,很多媒体作出了报道。财经专家指出,作为中国乳业目前惟一一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领袖企业,蒙牛与国际同行联手缔造了一个财富传奇:美国、香港、英国3家外资财务股东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蒙牛中方股东投入约0.46亿元人民币,分别可获投资回报各20多个亿,分别创下了500%和5000%的投资收益奇迹。蒙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走出了一条“用全球资源,兴民族工业,铸中国品牌”的新路子,成为民族产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一个经典案例。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析。

    (1)股权激励的由来

    2002年,外资第一次入股蒙牛时,为了达到激励管理层的目的,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与蒙牛管理层达成协议:自2003年起,未来3年,如果蒙牛利润年增长率低于50%,蒙牛管理层要向以摩根为首的3家财务股东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中国蒙牛乳业股票(约占总股数6%),或者支付等值现金;反之,则3家外资股东要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股份。

    财经专家指出:从全球投融资领域看,投资者最大的担忧就是投资目标同管理者个人指标的错位。如近来一家知名美国电子公司的CEO辞职,就是因为与董事会存在战略分歧,不能兑现对董事会的承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激励是一种国际惯例,所不同的只是多少而已,因为它能形成良性的管理、激励机制,协调好公司经营目标和管理者指标之间的关系。

    (2)提前兑现有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