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将心比心的魅力(2/2)

#65377;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同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一位名叫乔西·布鲁泽恩的作家的话:“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

    我认为,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应该尊重他人意见,寻找共同立场,主动“让道”,而不应争先“抢道”。“礼让三分”能确保“安全”,于己于人都有利。

    人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严厉地指责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帮助别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人。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抱怨妻子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他嚷嚷,并开始骂孩子。这都是以前不曾发生的。他无可奈何,开始找借口躲在办公室,不想回家。

    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问他最近是否争吵过,青年回答说,为了装饰房间发生过争吵。他说:“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为了各个房间的颜色大吵了一场,特别是卧室的颜色。我想漆蓝色,她却想漆黄色,我不肯让步,因为她对颜色的判断能力不强。”

    长辈问:“如果她把你办公室重新布置一遍,并且说原来的布置不好,你会怎么想呢?”“我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青年答道。

    于是长辈解释:“你的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么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厨房,那她就会有你刚才的感觉,好象受到侵犯似的。当然最好双方能意见一致,但是妻子应该有否决权。”

    青年人恍然大悟,回家对妻子说:“你喜欢怎么布置房间就怎么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随你的便吧!”妻子大为吃惊,几乎不相信。

    青年人解释说是一个长辈开导了他,他百分之百地错了。妻子非常感动,后来两人言归于好。

    我们不应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权利,爱情之所以可以成为催人上进的力量,不是因其苛求,而是由于宽容。爱情要求原谅对方的种种缺点、毛病,因此恰恰能使爱人“旧貌换新颜”。

    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人家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古人云:“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人不能太清高了,因为世界本来就很复杂,什么样的人物都有,什么样的思想都有,如果我们事事与人斤斤计较,只会自己堵住自己的路。

    一个人必须具有容纳污秽与耻辱的能力,再加上包容一切善恶贤愚的态度,才能有圆满的人际关系。大凡有影响有魅力的人,都具有良好品质。如果我们能宽以待人,就能尽可能多地赢得别人的好感、信赖和尊敬,较好地与人和睦相处,在人生旅途中顺利愉快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