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圆的月亮(2/2)


    善良,本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但“善良”到屡屡受骗,则是一种愚昧。

    愚昧如果没有文化,像《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一类的故事,倒叫人能够解读,而发生在所谓“高文化”背景下,就更发人深省了。

    死地后生

    强者的哲学是奋争的哲学,先进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

    应该在中学和大学里增设一门课程,一门我们爷爷奶奶没学过的课程——冒险与应变的行为学科。

    当我们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我们教育的时候,不难发现,美国高中及大学所学的课程没有我们多,也没有我们深,学科的分支也没有我们细。但是,在1998年的诺贝尔奖中,有四位是美国学者。

    教育成功与否,靠社会实践的检验。

    我们常以一种不解的眼光去看待美国青年贪玩好耍。他们喜欢漂流亚马逊河,喜欢只身徒步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喜欢围着曼哈顿游上一圈(全长82公里,要耗去**小时),喜欢汽车方程式的大赛,喜欢斗牛及杂技表演等等。他们不仅是观众,还是参与的演员。

    不难发现,这些“玩意儿”中蕴含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东西好像融入了美利坚这个建国仅200多年的移民国家:冒险精神造就对极限的挑战。

    或许,这些美国移民的祖先就有一种“冒险”的基因,不然,为什么会跑到蛮荒的北美去呢?这个“淘金”国家一开始就没有“随遇而安”的思维,也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不冒险不竞争就无法生存的“生命法则”,早已注入每个人的血液。

    好在我们的决策者已经看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不然,为什么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呢?

    一个人徒步环游世界,一个人单机飞越大洋,一个人只身闯入西双版纳的密林,一个人独自登上8800米的高峰,这些事件的本身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活动培养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

    历史每一次进步,就在“超越常规”的活动之中。

    诸如,攀岩运动。

    这种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最佳的勇敢训练。

    攀岩没有固定的路线,也没有固定支点。人悬空时,尤其是在离地15公尺之后,人的身心就处于“临危”状态。攀岩者如要绝路逢生,只有向上攀登。人在“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支撑下,会表现出一种超越常规的勇敢和机智。

    一个弱女子,面对暴徒抢劫,可以挪动于她体重三四倍的保险柜,甚至可以从二楼跳窗报警。

    “潜能”在“临危状态”下被“激活”。“临危”训练,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训练,即兵书说的“哀兵必胜”。不从事“潜能”的激发和唤起的训练,就会使“机体能量”自然萎缩。如同遇到狮群的斑马,在惊恐失措的瞬间,竟忘记自己还会奔跑,终成猎食者的佳肴。如果斑马没有忘记求生的法宝——奔跑,一种急转弯式的奔跑,那么两个回合之后,斑马将是胜利者。

    喜欢攀岩运动的人,是勇于进取的人。热爱攀岩运动的民族,是敢于接受挑战的民族。

    知识的汲取固然重要,但应变能力培养更为重要。“临危不惧”固然重要,但“临危取胜”更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