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圆的月亮(1/2)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月亮不常圆,生活也不总是光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不幸和痛苦。

    没有心理承受能力,就不能承受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更不能克服或战胜这些不幸和挫折。

    我们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女性,她们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常常错位。虽然她们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少女,但心理却像一个儿童。

    她们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当遇上“风雨”、遭到“飓风”,往往张皇失措。除了哭泣,她们没有其他的武器。她们的生存能力极差,无论从意志、毅力及应变能力等方面,永远像长不大的孩子。

    中国人特别看重家庭。中国的父母又特别看重“传宗接代”的孩子。中国人并不富有,但“富有”的孩子却很多。中国人并不缺乏忍耐,但具有忍耐的孩子却很少。

    我们在什么环节上出了差错,使我们的下一代如此发育不良?为什么他们“眼睛”特别大?“四肢”特别小?

    无堤的河岸

    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失去免疫力的“光明教育”,从而形成了心理的“温室效应”。

    这种“光明教育”,原本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更像一种“诗化教育”。

    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家长和教师就向学生反复地讲授世界总充满了光明,一切都十分美好。只有“光明”而没有“黑暗”的“温室教育”,使我们的青年一代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抵御“风暴”的能力。

    其二,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或者说,偏重知识机械记忆的教育,使青年人缺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知识综合为联系的能力,从而缺乏对突变事情的处置能力。我们的青年朋友,一旦遇到麻烦和困难,就会惶惶不安而无所适从。

    其三,缺少“勇敢教育”。实际上,“勇敢教育”是一种意志和能力培养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敢于冒险,而且能在险境中取胜。

    由此,我们想到一个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个女性人贩子(而且仅有小学文化),在火车上与一个女研究生相遇。她仅凭一些浪荡江湖的的人生经验,以及“地摊心理学”的骗术,相中了这个“温室”中长大的“女孩子”。在一阵“天方夜谭”式的胡侃瞎吹之后,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研究生,竟然相信“十万年薪”的待遇。最后,这个女研究生被拐卖了。

    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们对青年女性心理教育的滞后,导致了她们人生经验的空白。

    而在拐卖过程中,更惊奇地发现,这个女研究生的社会知识贫乏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居然不知道所谓参加工作的一般程序,也居然不知道自己所在车站的地理位置。而“落户”后,不知道凭当地口语特色和生活习惯判定所处的地域。由此看来,课堂里学的《语言学》、《民俗学》不是白学了吗?放羊娃都知道送鸡毛信,而我们的研究生呢?

    如果说,人们的幼稚使骗子屡屡得手的话,那么,贫困则是滋生愚昧的温床。

    当今,一些骗子仅仅凭借来或租来的几种“道具”——汽车、手提电脑,就可以轻易地骗到女大学生的真情,这已经不是为生存忍于屋檐之下,而是封闭状态诱发出对贫因的厌恶和对财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