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江郎才尽与大脑清零(1/2)

    认识潘石屹的人几乎都知道他有一个业余爱好,那就是他这两年迷上的摄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场合,人们都能看到潘石屹捧着自己的照相机照个不停。话要投机,他还能说出一大堆自己悟出的技术心得。

    其实,潘石屹的兴趣绝不仅此。在这几年,同行们总能看到他手里拿着的最为先进的“武器”,从BP机、手机、PDA、掌上电脑、笔记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直到功能相当齐全的手机,什么最先进他就买什么。好多人使用手机只使用到其中一小部分功能,但潘石屹却总要把几乎所有的设计功能都掌握。每当拿到一款新产品,他总是向销售的人员甚至身边的员工问许多问题,最后,他掌握的功能比谁知道得都多。他使用电脑的熟练程度曾经让公司负责网络技术的员工吃惊不小。

    在他的理论中,商人和人就像化合物和元素的关系。比如氧,可以与铁化合生成铁锈或者四氧化三铁,也可以和氢化合生成水。因此他尽量想做一个元素,可以拍照、可以写文章、可以开车、可以建房子、可以做商人,当然还有出书。如果一个人身上的专业特征太明显,就会阻碍他体验生活中原本丰富的东西。如果他除了做商人赚钱外对别的所有事情都没有了兴趣,他就不能体会到很多别的乐趣,生命内涵也会因此大大缩水。

    有一次在新浪网聊天室,有个网友问他活着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体验生活,他的回答是:“赚钱也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它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分。”有个建筑师曾经说一生的追求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潘石屹对此觉得还不够纯粹。他觉得应该去掉所有的定语,只留下一个“人”字,活出人的本色就很真实,就很好。

    一些不了解潘石屹的人总认为他是个简单的商人,记得有位大学生曾经当面问他:“作为一个奸商,你有没有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其实,潘石屹可以说是房地产圈里最“不务正业”的人。在商业活动之余的大部分时间,潘石屹都在不停思索着人与宇宙的宏大主题。禅宗、哲学是他心灵最踏实的去所。央视网站的人曾经问他对钱怎么看,他的回答很质朴:“我觉得是个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题,原先没有钱的时候,钱在我心目中非常重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现在只是个数字。”

    事业取得了成功,社交圈子也逐渐扩大,传说中的各界名人现在都在他的手机联系名单中,而且在各种活动中还能碰到许多官员、商人、明星、大使等等。这时候,潘石屹曾萌生过一个念头,想把这些人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一本书,取名《我身边的100个人》,以便从一个侧面纪录和呈现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可是不久,潘石屹的这个想法就变了,这样最终可能就是个名人录,跟真正中国的变化还有距离。《南方周末》曾经有一个“向西50里”的专题活动,说只要你从繁华的都市向西走50里,教育水平、就业、收入、文化消费等等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说明中国目前的繁荣还很脆弱。潘石屹来自西北甘肃,自小在苦水中泡大,深知中国社会现状的落差,《南方周末》的这个专题给了他启示,加上他车上常年装有一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经纬度比较熟悉,便决定来个“向西50°”。从北京往西,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中国做个横切面,看看这个横切面上不同地区人的生活状态。可是查了GPS才知道,从北京向西50°已经是阿富汗了。这样不但签证手续麻烦,而且阿富汗战局不稳,万一与本·拉登不期而遇可不好,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