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决策质量(1)(1/2)

    ■ 决策质量

    以下是有效决策的概念:

    有效决策是使其目标受益者达到满意状态的决策。

    限定词“有效”之所以在此处被使用是因为它意味着决策达到了在决策定义中所暗含的目的。我之所以用了有效这个词而没有用“优良的决策”这样的词,是因为后者的表达过于模糊,而且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它具有了大量冗余的含义,会引起决策研究者们的争议。

    有效决策的这一广义概念仅从总体上对其进行了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决策管理实践中它就不那么准确了。特别是它没有给出有关决策质量的详细标准,而这些标准正是许多人,包括客户和上级可以清楚地确认并且希望决策管理者达到的。了解这些决策维度将会帮助你设定提高公司决策的更加具体的目标。因此,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们给出以下的有效决策概念:

    有效决策是达到了目标标准、需求标准、结果标准、重要方案标准及过程费用标准等的决策。

    值得了解一下这些标准包括什么。

    目标标准。无论决策者是否向其他人讲清楚,他们制定决策的目的在于取得特定的成果,达到目标。也就是说:

    如果决策可以达到决策者事先制定的目标,那么它就达到了目标标准。

    我所认识的每一个决策者在考虑决策失败时都认为决策没有实现目标。因此,当博德选择普费弗作为首席执行官时,董事会的目的也许是希望通过任命他能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或解决其他问题,当这一目标没有实现时,他们就感到十分失望。

    需求标准。公司面临两种需求:灾难集中型和机会集中型(本书第3章将会详细叙述)。当公司面临着灾难集中型需求时,这意味着公司如果想继续开展现在的业务,它将遇到严重的损害公司利益的阻力。例如,许多汽车公司的执行官们就看到,如果继续现在的业务,全球生产能力过剩的事实即使不摧毁公司也会大大削弱公司的力量。理想的情况是,每个汽车公司都应该制定满足潜在需求的决策。如果公司面临着机会集中型需求,那意味着如果适当开发,就可以实现使公司获益的目标。假设公司建立在老年人较多且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社区,按照这一人口发展趋势,公司可以提供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从中获益。概括来讲:

    决策达到了需求标准是指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司实际拥有的需求。

    需要特别注意:决策者们总是希望他们的目标符合公司的实际且有意义。所以决策者总是以他们理解的公司的特定需要而开始决策。接着他们为迎合这些需要而为决策设定目标。但是会出现两种有意思的极端的情况,这同时也说明了承认需求标准的价值。

    ■  零极端。决策者的目标既不符合实际的特定需求,也不符合公司任何其他有意义的需要。假想格林—杰夫公司的领导人错误地认为另外一家公司将会上市一种对他们的旗舰产品形成巨大竞争的产品,因此他们决定和第三家公司联盟。决策达到了决策者保护旗舰产品的目的,减小了它所受的竞争产品的压力,但是竞争产品——而由此产生的采取保护的需要——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这个决策是毫无意义的。

    ■  正极端。不管需求是否是决策者的目标,决策最终满足了公司的重要需求。也许完全出于偶然,决策会完全开发出重要的机会或者排除即将发生的灾难。一个地区电讯设施承包人雇用一名技术上不成熟的年轻女性作为总部秘书的案例,正说明了这种情况。她很好地完成了工作。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学会了公司内外的业务并且与客户和供应商都建立了良好而稳定的关系。当公司该部门经理辞职并给公司留下严重的空缺时,她正好可以取代他的位置,尽管她没有正式的文凭。

    结果标准。典型的情况是一旦决策制定了,就有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