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七章 我的世界我做主(1)(2/2)



    以怜悯的名义

    代表未出世的生命

    为了人类的尊严,

    为了上帝

    为了国家

    为了避免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

    所有的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它们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发明出来,尽管可能已经不符合今天的要求,可是却仍然被沿用至今;第二,它们都自称是为了包括每个人在内的大众的利益,但却以牺牲每个人的生活为代价。

    因此,它们是不足为信的。

    我们把“自己”这个字弄懂了,就会知道,纷纭变幻的事情如过眼烟云,但都围绕着这一个核心,我们只需以后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它、实践它。

    100多年前尼采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其影响不可谓不广,后果不可谓不深。时移世易,现在又到了重新估定这100多年来所重新估定的一切价值的时候了。

    生活中,人们往往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努力赢得别人的赞同,或者是被意想不到的冷落搞得忧心忡忡,就等于告诉别人说:“你的看法比我的看法更重要”。如果寻求赞同成了一个人生活中的习惯性的需要,就会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

    一个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迎合对方,比如说对方爱听的话,做对方肯定的事情,舍弃对方不认同的机会。这样的人也许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但绝不会成为聪明的孩子;也许是认真听讲的学生,但绝不会成为优秀的人才;也许是顺从的恋人,但绝不会成为有魅力的爱人……在得到了被认可的同时,这样的人也便失去了心灵的独立和灵动。

    如果一个人把被认同视为快乐,他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快乐乃至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喜怒哀乐之上,人家开心,他也开心,人家烦躁,他也浑身不舒服。甚至有的时候,人家与他擦肩而过而没有打招呼都会让他一天都茶饭不香地冥思苦想:“是他对我有意见了,还是我哪里做错了?”

    而实际上,很可能只是对方没戴眼镜或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心事而已。久而久之,为了得到所谓的认同和快乐,就会产生一种惯性:看别人的脸色决定自己的举止,只有别人愿意施舍一点认同时,我们才会从心底里感到愉悦。

    这样我们的快乐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在别人的目光中和只言片语中。

    快乐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一种心境,可以是居陋室而德唯馨,也可以是食菜根而味犹甘,可以是着衣布而气自华。是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快乐,李太白花间独酌对影邀月是另一种快乐,孔夫子有朋自远方来是一种快乐,范仲淹先忧后乐也是一种快乐……

    无数人的快乐与烦恼都已经证明:快乐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界给予的,不要等待和恳求别人给自己快乐,要学会脱离外界的看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过快乐的生活。

    人们大都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也不存在完人。但在认识自我的具体问题上,许多人仍然习惯于追求完美,求全责备。

    列宁说: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但是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习惯,学会自爱,大方地做自己,才会觉得轻松一点,感到真实和舒服了。时间不长,我们就会体会到自信自爱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快乐。

    请记住下面的箴言――

    只为自己活着,不等于不关心别人,只是我不能代替别人做事。

    只为自己活着,不等于从此不管别人,而是明白我不该控制他人。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提供所有答案,让别人从结果中学习。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承认无能为力,因为结果如何不在于我。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再试图改变或责备他人,因我只能改变自己。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关心而非操心。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替别人补救,只是表示支持。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批评,让对方保有尊严。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操纵结果,让别人自行决定。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过分保护,让别人面对现实。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否定,只是接纳。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要喷叨、叱资和争辩,而是反思己过予以改正。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强求凡事照自己的意思,而是接受现状,珍惜每一刻。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再批评或勉强别人,而是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只为自己活着,就是不为过去感到遗憾,而是继续成长,为未来而活。

    只为自己活着,就是少害怕一点,多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