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 以无为追求有为(1)(2/2)

谊、爱情、幸福的图案,也能剪出自己生命的辉煌与灿烂。

    多少年来,我们都笃信着这样的说法,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很少有人去追问一句,奋斗的方法有哪些?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好好地运用自己的锋芒,否则将一事无成。但是有些人壮志凌云,聪明绝顶,为什么却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结果呢?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搞。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种态度就是处柔居弱,用化解而不是还击的方法运用锋芒。

    我们观察宇宙万象,柔弱的终能存在,坚强的终归死亡。例如,人活着身体柔软,死后尸体就变硬。草木有生命时柔软,死后就枯稿萎缩。就战争而言,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大树往往被砍伐。所以说强大的往往处于下风,而柔弱的最终居于上位。

    老子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水是世上最柔弱的,水能圆则圆,可方则方,阻止它就停止,放任它就流出。以刀割水,水永远不可切断。而水虽然柔弱,但滴水可以穿石。又如洪水泛滥时,淹没田舍,摧毁桥梁,任何坚固的事物都抵挡不了。

    老子的老师常摐年老生病。在他临终的时候,老子前去探望,问他对弟子有什么遗教。常摐说:“到了故乡一定要下车,你知道吗?”

    老子说:“到了故乡下车,是不是说不能喜新厌旧”

    常摐曰:“对。经过老树的时候要恭敬,你知道吗?”

    老子说:“经过老树态度要恭敬,是不是说要敬老?”

    常摐曰:“对了。”他张开嘴给老子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在啊。”

    常摐“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全没了。”

    常摐曰:“你知道为什么吗?”

    老子说:“舌头之所以还在,是不是因为它柔软?牙齿全没有了,是不是因为它太刚强了呢?”

    常摐说:“太对了,天下的大道理都在这里了,我没有什么要教你了!”

    善于统率千军万马的人,不会刻意表现英勇;善于获胜的人,不会轻易怒发冲冠;善于用人的,不会高高在上对别人气指頣使。这些就是化解对立与矛盾的不争之德,就象舌头比牙齿更长久一样,是符合天道的。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矛盾,每天也都受到攻击。别人对我们的感情进行的伤害,对我们的自信进行的攻击,还有与别人或者是一些准则相矛盾而引起的自我怀疑,都是一些典型的形式。

    面对这些矛盾与攻击,我们有两种应对的方式:第一种是慨然应战反击,与对方作不懈的战斗,两败俱伤;第二种是化解这些攻击,避开攻击,让它们落空,直至对方筋疲力尽为止。

    第二种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乌龟的应对智慧。乌龟动作迟慢,在遭受到外力干扰或进攻时,便把头脚缩进壳里,从不反击,直到外力消失之后,它认为安全了,才把头脚伸出来。这种看上去懦弱的应对方式,却使乌龟比任何一种猛兽生存得更久,不能不让人沉思。

    很多人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疲于奔命,但是这样也许会有很大的冲击力,却无助于取得真正的成就。要达到人生的圆满,必须学会化解矛盾,与别人、与外界进行必要的缓和与协调。

    林肯当总统的时候,陆军部长斯坦顿有一次气呼呼地诉苦说:他被一位将军指责偏袒某些不称职的人,这简直是对他的侮辱。

    林肯听完,建议他写一封尖锐的反驳信来骂那家伙一顿。斯坦顿听了以后十分高兴,马上就写好这样一封信,并拿给林肯看。林肯读了以后,拍案叫绝:对,就应该这样骂他,你真是写得太好了。

    斯坦顿兴奋地说:“我这就把它寄出去!”

    林肯问:“寄给谁?”

    斯坦顿回答说:“当然是寄给那个侮辱我的家伙了。”

    林肯连连摇头:“你别胡闹了,现在你已经解了气,这封信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你要做的是把这封信烧掉,回去再写第二封信吧!”

    也许林肯能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就是靠了这种化解自己的对立冲动,而不是用它来攻击别人的涵养与胸怀吧。林肯对于政敌的态度,就是努力与他们交流,甚至交朋友。他的这一态度引起了很多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林肯身为总统,应该把从政府里消灭他们。

    林肯听了以后只是微然一笑:“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我不是已经把敌人消灭了吗?”

    我们即使有足够的把握一拳把对手的鼻子打歪,但能够因此达到消灭对手的目的了吗?恰恰相反,他会以三倍的力量报复,或者等我们转过身去的时候攻击我们。

    我们可以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锋为例来说明,应该如何化解那些攻击。

    比如说有人来推销一种我们不喜欢的保险,卖保险的人对我们说:“你想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你遇到车祸后忍受贫穷吗?”

    我们能怎么回答?如果回答是“当然不愿意”,那我们就已经在对方的面前俯首称臣了。因为对手会进一步诱导性地问:“你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值这点微薄的保费吗?”

    这时,我们的罪恶感已经开始让我们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战斗了,我们不得不许诺:“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做。”

    好了,我们败局已定,等着掏钱罢。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对方缴械,放弃攻击:“老实说,我死后家里人会怎么样,我一点也无所谓。”

    对方会尴尬地咽一口唾液:“你真无情。”我们可以耸一耸肩膀“也许是吧。”

    化解攻击的关键在于:不要抓住它,而让它从身边走开。抓住是战斗,放手就是战胜自己。所以,对于别人的攻击,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化解,而不是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