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见一个“梦中人”(1/2)

    练习英语会话的时候,有一次的题目是:如果你有机会邀请一位你崇拜的名人来家中做客,你会邀请谁?为什么?有人说自己想邀请拿破伦;有人希望见到曹雪芹或者金庸,问他们自己最喜欢的笔下男女主角是谁;还有的人希望邀请到自己喜爱的歌星“小甜甜”,顺便还可以给晚宴助兴……

    想见到谁——自己视为偶像的名人或者某个特定的普通人,和有的人把去巴黎作为人生目标之一一样,是一个带有浪漫色彩的计划。

    谁是你的梦中人

    王菲一首经典的老歌《梦中人》,调子极其美丽。

    也许你曾经的“梦中人”已成身边佳偶,那真是值得恭喜。可是35岁前我们还是希望安排一次见自己偶像的“仪式”,纪念青涩的少年时代,聊作记忆。明星出场时,一帮少年疯狂地哭喊,影迷会从深圳追到北京就为了看偶像一眼。罗大佑办演唱会的时候,三十、四十多的成年人还不是一样群集台下跟着他合唱、流泪。这种精神的极大满足竟成生命的辉煌时刻。好像我一直把我们一帮同学与金庸先生的合影摆在家中最醒目位置一样。

    有人说35岁以前应该再见初恋情人一次。趁自己还姿色秀美时,如果开始长出了皱纹、白发今生就不要去见他(她)了。据说日本专门提供寻找“初恋情人”服务的公司业务十分红火。很多成年人已经结婚,生命中“大事已定矣”,也并不想真正改变目前的生活轨迹。但是仍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找到自己的初恋情人,看看她现在如何。或许两个人可以坐下来聊聊,不过这样做之前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否则表白心意以后尴尬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或者只是远远地看她几眼,以偿心愿而已。了结盘桓在你内心深处的种种耿耿与悲伤。还有的人说应该去拜会小时候的启蒙老师,见到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再功利的人在这一刻都重怀赤子之心。念中学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还通过少年杂志交天南海北的笔友,通信好几年,后来大多弥散了。在整理旧皮箱的时候翻出了少年时的信件,可以再按着这个地址去找老笔友。他们大多数搬迁了,通过一点点线索去重新找寻的过程简直更有趣。当你像对待一项仪式一样郑重地去进行这件事的时候,不但是圆一个旧时愿望,简直会给自己平凡生命制造一个传奇。

    很多人喜欢“漂流瓶”的传说。拿一个玻璃瓶,写下字条放在里面,然后封好,把瓶子扔进大海。几十年后有的人又捡回了自己小时候放出去的漂流瓶,机缘巧合得让人难以置信。最让人期待的是: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写在字条上,看看是否有海那边的某个陌生人捡到并且写信给自己。因漂流瓶而成就一段传奇姻缘的故事被拍成过电影。“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烟彼岸”?就算没有年貌相当的对岸人来联络你,放出一个漂流瓶就等于自己创造了一个等待梦中人的可能,期望多年以后或许有个结果。

    如何实现

    你和金庸之间隔得有多遥远呢?如何能实现自己的会面计划?理论上一切皆有可能。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