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速成“保留节目”(1/2)

    我有一个从事外事工作的朋友最近买了一大叠CD在家里“做功课”,每每吃完晚饭就开始记诵歌词,苦练卡拉OK。他已经35多岁,平时在场面上也很有些地位和风度。可是天生有点五音不全,现在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场面上的交际大家都爱把地点选在“钱柜”或者“麦乐迪”,没有“拿手歌”的他觉得很有赶上的必要。

    媒体圈里为什么男记者容易比女记者混得好?除了一样的勤奋努力之外,在高峰会议里碰到了某企业的老总,趁空挡男记者可以走过去拍拍肩膀、两人一起走到外面抽根烟就熟捻起来,采访也就容易进行多了。

    凡事都需要一些切入点。在众多各种各样的交际场合,使自己具备一个“闪光点”是非常必要的。练习两首动听而不媚俗的拿手歌;和管理界人士聊“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和艺术人士谈谈古董,很容易迅速打开局面。在朋友圈里,如果你有一两个“保留节目”时时凑凑趣儿,博闻而且健谈,那么你将会十分讨人喜欢。当然,如果你聊完全球经济跟互联网之后,再谈点中世纪历史跟哲学,那将会更加迷人。

    谈资

    一位做销售经理的朋友也是一个动物学和研究电影的专家。他知道塞伦盖蒂、内罗毕的种种细节,用一种专业而热切的语气描述非洲狮子和大象,总之他的谈话就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Discovery频道的节目一样引人入胜。另一位朋友对种种名人掌故了如指掌。众所周知林徽音曾是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新式才女,她嫁给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后来俩人还一起设计了**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可是诗人徐志摩和她也曾有精神上的眷恋,志摩死后,林徽音还写了一首诗《别丢掉》,“别丢掉那一把过往的热情……”。还有一位爱慕林徽音的人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因为林徽音别嫁,他终生未娶。金岳霖先生在北大执教,晚年的时候同学少年都故去了,有一天他约了好多人吃饭。大家都不知道那天吃饭有什么由头,又奇怪的觉得金先生很隆重的样子。后来金岳霖说:“今天是徽音的生日。”每次席间朋友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唏嘘一场。然后大家都会静默一些,人人都想起了少年情怀总是诗,有哀愁但是却美好的旧日时光。一顿饭因此也吃得高雅而富有怀旧美。

    这样的场景我们时时都会注意到:背景都差不多的几个人聚在一起,总有人能引起话题或者成为议论的中心;而有的人总是枯坐一边,插不上嘴。社交其实是一场竞赛。虽然没有一个真实的奖杯放在那里,可是时时有淘汰出局的危险。

    我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形容她的前一个单位之无趣的,说:“在那儿呆了半年,连黄色笑话都没学到一个。”她的完整意思是说:不管有色儿还是没色儿的,没有一句值得转述的有闪光点的谈资,那些人太没意思了。

    怎样让自己知道得更多?回答当然是看书。看书也是大有讲究的。你知道现在出版业十分兴盛,三大表现就是:第一越幼稚越流行;第二出书的门槛越来越低,也就是说书的数量大大增加了;第三跟风之作太多,一本《上海宝贝》出来火了,马上《北京宝贝》、《深圳宝贝》就跟着出来了。如果有兴趣对某一领域深入一下的话,一定要找对作者的书看。例如对中国服饰文化感兴趣,那么可以找沈从文先生写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来看。六百多页的一厚本,而且全部是繁体字。大家都知道沈先生写过《边城》,其实他解放后一直在博物馆工作,最大成就就是写了这本专业书。关键是确定领域后,找对关键的人、和最“正宗”的书。看这么一本,胜过看瞎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