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并购做名(3)(1/2)

    用人机制更活

    王 军  江苏太玻人力资源部职员

    改制后的太玻尽管离中国一流的玻璃企业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过去那种朝不保夕、人心涣散的现象现在已经彻底的不存在了。从我目前所处的岗位来看,改制前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人尽其用。公司管理层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就是财务部。作为公司两财(材)之一的财务部对太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财务部人员是几个部门中最多的,一个办公室有十几人,但是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效率低下。改制后,财务部的人员全部通过考试竞争上岗,人员裁减到5、6人,但是专业水平上去了,办事效率反而比以前高了。值班长岗位也被拿出来公开竞争,参与竞争的有20多人,最后有12人通过考试当选为值班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原来的普通工人。动力车间主任蔡志军在改制前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后来到物资部当仓库保管员,由于工作出色,升任仓库主任后调到车间当主任。这在过去国企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改制之前,国企领导是一言堂,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管理上事无俱细,什么事情都得亲自过问,甚至连副总都无法参与决策。现在的领导任才唯贤,只要提的意见合理,对厂子有好处,就可以采纳。

    国企时代的宿迁玻璃厂,那么多年来,几乎就没有引进过什么人才。改制后,太玻一举引进了20多名管理人才。在宿迁人才市场中,太玻摊位上所有的岗位都明码标价,不错的待遇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一度成为市场中摊位前人数最多的单位。1997年国企时期,宿迁玻璃厂曾经来了一批有高中学历的工人,但都是临时工。改制后,太玻看中了他们的潜力,有意识地将他们培养成为业务骨干,现在已经有48人被太玻聘用,转为了正式工。

    改制前,国有企业职工不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也不关心工作,上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干完8小时就走人。几乎没有人关心产品的质量,只要达到产量就能拿到奖金。改制后,太玻引入了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将员工的收入与产品的质量挂钩,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同时人力资源部强化对各个岗位职工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