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向NBA学习: 全球管理内训标本 > 卖点刺激术:锁住千万人的眼珠子(2)

卖点刺激术:锁住千万人的眼珠子(2)(2/2)

戒律》卖什么?卖名人;《王蒙自述》、《青狐》卖什么?卖名人,卖实力;《六西格玛》卖什么?卖技术,卖名企业;《时间简史》卖什么?卖观点,卖名人;《第一性》卖什么?卖名人,卖观点;《十诫》卖什么?卖观点;《读史有学问》卖什么?卖学习智慧;《超级记忆力》卖什么?卖能力快速提升;《格调》卖什么?卖人生品位;《与成功有约》卖什么?卖权威;《我们仨》卖什么?卖名人;《嫁给刘欢》卖什么?卖名人;《耻》卖什么?卖名人;《脑内革命》卖什么?卖观点;《中国文学名著速读》卖什么?卖效率;《死亡日记》卖什么?卖好奇点;《手机短信息》卖什么?卖娱乐;《简单生活》卖什么?卖观点;《第五项修练》卖什么?卖观点;《绝顶》卖什么?卖名人;《六项思考帽》卖什么?卖观点;《我在美国当农民》卖什么?卖新闻;《外交十记》卖什么?卖名人;《千万莫回头》卖什么?卖好奇;《你为什么是穷人》卖什么?卖自审自醒;《10秒钟让自己魅力十足》卖什么?卖实用。

    另外,我们再看看这些人又在卖什么:

    海岩——警察小说;刘墉——自励散文;余秋雨——历史反思行走散文;王跃文——反贪小说;张平、陆天明——官场小说;蔡志恒——网络小说;韩寒——青春反叛小说;二月河——历史小说;九丹、卫慧、棉棉——“脱衣体验”小说;安顿——个人**故事;余华——伤痕小说;王朔——“痞子”散文;郭敬明——青春小说;贾平凹——市井小说;李阳——疯狂英语。

    总之,我们只要像小燕子一样睁大眼睛,我们一定会在我们身边发现另一个被卖点包围的全新世界。卖点早已渗透到了我们学习、生活、求职的方方面面了。你求职向老板要身价年薪50万,我想念老板一定会拈量你值不值50万,拈量你凭什么值50万,那个凭什么,当然是指你有何卖点那。

    所以说,卖点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卖点的有无已成为我们在商场,在职场,在图书竞争中致胜的重要法宝。也就是说,卖点已成为相似营销时代我们致胜的核心竞争力。

    2、卖点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重要。

    关键是相似产品太多。

    所谓相似产品,相对于图书来说,指的是选题接近,封面设计接近,广告接近,序言目录接近,章节内容接近,版式开本接近,定价接近,宣传炒作接近,渠道客户接近。

    我在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数据库随便查一下近三年出版的相似产品,便大吃一惊。关于“选择”的书有86本,关于“三国”的书有42本,关于养猪的书有271本,关于“狼”的书有35本,关于“卡耐基”的书有523本,关于比尔·盖茨的书有1315本,关于李嘉诚的书有1179本,关于“致富金点子”的书有821本,关于“创新”的书757本……

    当然,有些书的读者群会多一些,但据我们调查,相似产品的增长比例和消费者增长比例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因为相似产品太多,这市场经济的一个致命缺点,因为这个缺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市场上便有了一大批死书出现。

    据我们分析,所有做书者几乎都是从成功励志书开始的,因为做这书对作者素质看起来要求不高,于是一窝蜂地大量简单复杂这类产品,于是对现在市场上的常规成功励志读物来说,消费者普遍反感。

    总之,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相似产品太多的时代最难的就是做出不相似的产品,做出有卖点的产品,否则,死书一本,死路一条。

    下面这些书,若没有吸引人的卖点,肯定是不会成为畅销书的。

    《秦腔》若不是贾平凹写,而是另外一个初出茅庐的普通作者,可以肯定是很难畅销的;《动什么,别动感情》若是换到另外一个没有畅销书策划能力的出版社,可以肯定这本书也不会成为畅销书;《王菲画传》若将王菲换成一个普通人,那么这肯定也是死书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若不是炒作,此书肯定也是卖得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