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互动零距离(2/2)

渠道要与沟通对象同步,这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沟通渠道主要是指你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你的语气和音调以及你所使用的肢体语言。根据调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文字只占了7%的影响力,语气和音调占38%,而肢体语言占55%。可见,肢体

    语言——表情、手势、姿势、呼吸等是十分重要的沟通方式。

    肢体动作、脸部表情及呼吸的模仿与使用是最能帮助你进入他人频道及建立亲切感的有效方式。当你和他人谈话、沟通时,你模仿他的站姿或坐姿、他的手和肩的摆放姿势、他的其他举止,将让他产生一种认同感。例如,许多人在交谈时惯用某些手势,你也不妨时常使用这些手势做表达。

    你这么做,开始可能会觉得可笑或不习惯,但当你能模仿的惟妙惟肖时,对方会莫名其妙地喜欢你,接纳你,他们会自动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而且觉得和你一见如故。

    在你使用的沟通渠道中,肢体语言是最重要的,需要很好地去把握。同时,也不能忽视沟通上的其他渠道,要知道,大多数人都是透过五种感官来传达及接收信息的。由于受到环境、背景及先天条件的影响,每个人都会特别偏重于使用某一种感官要素作为大脑接收处理讯息的主要渠道。不同类型的人说话的速度和语调不一致。

    视觉型的人说话速度快,音调也较高,他们的呼吸较为短促,胸腔起伏较大较明显;听觉型的人说话不疾不徐,音调平和,呼吸匀称,起伏较大;感觉型的人说话慢吞吞的,声音低沉,说话时停顿时间长,同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肢体动作或手势较多,也通常以腹部呼吸。因此,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谈过程中尽量使自己的语调和速度与对方同步。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虽然语言、文字只占了7%的影响力,但也非常重要。很多人说话都惯用一些术语,或是善用一些词汇。如果你能够听出对方的习惯语,并时常使用这些口语,对方将会感到非常亲切,听你说话当然也会特别顺耳,对你也就产生了好感。最终也就达到了打通人脉的目的。

    最后,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特别是提问的过程中,要诱发对方的兴趣,通过问题来引导对方产生正面的回馈。

    例如,你未经约定去某人家中谈论一些他不一定乐于接受的事,如果你问他:“你不会讨厌我这个不速之客吧?”这让对方很难回答,没准他心里正讨厌得要命,只是不便说出口而已。如果你这么问他:“我想耽误你一点点时间,商量一件对你我都很重要的事,你不会拒绝吧?”这样,对方会回答说:“当然不会。”

    而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应该只进行单向地信息传递与接收,而应该在消除距离障碍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互动地交往和沟通。即“互动零距离”地进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有效传达给对方,使双方的观点能够有所交集且达到共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而且能够活出自己来,以自己独特的原则和方法,与他人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