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引 言(2/2)

究人员,因此外界甚至包括司法界业内很多人对此行业的认识也就只能是一叶障目,很难得其要领了。最后一个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迄今为止,撰写此类题材的作者大多为新闻记者或编辑出身,他们本身一般并不具备这一类工作的专业知识与一线工作经验,而这一行本身的从业人员要么囿于自身工作范围之限,无力从宏观上、从行业整体上来把握这类论题;要么因为自身职务与所处位置的限制,不方便在这类敏感的问题上作较多表述。以上这几点,恰恰为本书作者切入这一领域提供了空间。笔者作为一名前反贪局检察官,有过较正规的“调查”与法律的培训与实操经验;离职后当过策划人,对企业的运作机制、战略诊断有一定的认识;此后再投身于民间侦探业,断断续续地在此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自己有过一些成功的案例。在这些年里,笔者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这一行业的思考———在专案操作中,一直注意收集整理自己与其他同行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并总结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专案操作技巧心得;在侦探(调查)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也一直关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观察归纳了侦探(调查)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与思路。最后,作为一个真正关心此行业整体发展前景的业内人士,笔者力图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高度,从国家宏观战略格局、司法体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对这一行业的影响,从国外同行业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的经验教训、本行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职能部门对本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管理中可以参考的意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我相信,本书不但能够满足社会上一般民众对这一新生而又带点神秘的行业的求知需求———打假究竟是怎么打的?婚外恋与诉前证据调查究竟是怎么着手的?商业情报是怎么收集的?而且对已经或将要投身这一行业的人士而言,书中诸多来自一线的实战技巧及以众多知名公司成功案例为模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将使大家从专业技巧、素质培训以及侦探(调查)公司的经营管理之道、行业整体前景等各个方面获得启迪,触动思考。此外,对于关注中国民间侦探业发展与现状的法律学术界、直接从事相关犯罪案件调查的公安、工商、技监等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同样需要进行调查取证的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本书也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若此书能为本行业与社会之间加强了解、形成一种较良性的互动关系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则笔者将欣慰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