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走出迷惘(1/2)

    重塑救星

    ———不要过分地替别人操心,让别人自己救助自己

    尽管女性已知道不为别人的感受而承担责任,我们好像仍旧倾向于随时接受责难。事实上,我们常常表现得像责备的磁铁,吸附着零零碎碎的、负面的精神痛苦和怨恨。并且,认为我们承担着援救者的义务,这是一种极不愉快的生活方式。为了能真正地过得更舒坦些,我们需要试着去改善一下内心援救者的形象,与她协商一下,即让别人自己去拯救自己。

    在一种最难处理的关系中,乔治娅重塑了她的救助者的形象。她不再充当她母亲和成年孩子的救助者。乔治娅的女儿嘉利,一位敏感而风雅的女性,她患有一连串的半精神衰弱症。全家都去寻求咨询。后来,乔治娅和丈夫资助嘉利重返大学。当嘉利因成绩不合格而放弃学业后,她们的父母雇她来一起做生意。可她利用这种优越条件,经常性地迟到。甚至,有时干脆就不来。而且,不去做所分配的事情。

    针对嘉利的这种困境,乔治娅也极度痛苦(我究竟干了些什么,使我女儿这么软弱?)她只好给予例外。也就是说,嘉利可以不用像普通雇员那样工作。可是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如今,尽管还在为她操心,但乔治娅正在一点一点地让嘉莉去处理她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为了有勇气不再急于当救助者,而是让嘉莉对她自己的行为负责。乔治娅经常提醒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已经尽其所知和所能。而且,嘉莉现在是一个应当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成年人。

    我们愿当救助者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别人的痛苦。二是自责或责任感。在可能的情况下,拯救别人的痛苦是件好事。可是一味地自揽过失或承担责任,常常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模式,我很早就了解它了。实际上我们可以亲切、宽容地让别人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自己救助自己。这样就可以转变那些不好的遗风。

    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

    我允许别人为他们自己的生活负责。

    走出迷惘

    ———不要等待,把握今天,走出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