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装甲钢板丑闻(2)(2/2)

也是满布着砂眼。

    查尔斯·施瓦布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担心以后那些吹毛求疵的规章制度,要给海军制造无砂眼、又是最好的钢板。当政府检查员无法提出反对意见时,他就是这样简单地封住了他们的嘴巴。

    卡内基钢铁公司完全可以走到法庭上去,而且还可以获胜。但是,卡内基和弗里克都认识到政府的买方垄断权利,也认识到如果不赶快支付罚金,那么,就给了海军取消合同的口实,到头来只剩下一堆钢板,而且谁也不会再要了。他们还害怕海军可能再也不给他们生产合同,这样,没有客户的钢板就砸在手上了。作为务实的商人,他们忍气吞声,支付了罚金。

    事态又恢复了正常,卡内基钢铁公司,作为1901年美国钢铁业的创始者之一,在20世纪之初,在美国海军将自己建设成世界级的军事力量的时侯,从政府那里获得了钢板制造合同。

    但是,1913年,伍德罗·威尔逊内阁上台后,一些公司也开始进行竞标了,它们也可以制造差不多相同的钢板,这时气氛就开始不安起来了。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海军害怕如果将全部的合同都给予最低报价者,那么,一些效率不高的公司就会被赶出装甲钢板市场,这时国家在战时就可能没有充足的钢板供给。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它就给所有的公司以相同大小的合同份额,而且还认为这些公司会以最低价进入。但是,钢铁公司却没有竞标的动力,所有的公司都没有这样做。

    约瑟夫斯·丹尼尔斯,威尔逊内阁的海军部长,认为解决之道就在于要成立一个政府性的钢铁厂。海军报告中估计这样的一个钢厂的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建设成本为840万美元,每吨的生产成本为314美元,而钢铁制造商的售价却为每吨454美元。

    钢铁公司对政府这一想法并不满意,政府本来就是个买方垄断者,现在又成了竞争者来拼命地竞争这些项目。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必担心。当这个钢铁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年后建成之时,它已经超出了预算数百万美元,而且其生产成本几近于钢铁公司售价的两倍。这个钢铁厂在第一批装甲钢板出厂之后,就再也没有开工过。

    在最近的100年中,左派历史学家们经常引用“装甲钢板丑闻”来说明资本主义的最坏之处就在于其贪婪。当然,这个例子实际上说明了政府不能既是一个消费者又是一个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