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专注: 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 > 第35节 专注文化建设的3项重要工作(3)

第35节 专注文化建设的3项重要工作(3)(1/2)

    企业对理念的坚持,可以和对发展的追求携手并进。驱使人们追求发展的动力出自人们心底对创造、发现、转变、探险、成就的无穷**。因此,凡有碍理念之处,在发展中都能够得到改变。

    正是这种追求,促使宝洁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采用利润分红和职工股份制,那时这种制度还远未流行。正是这种追求使波音公司作了商业史上最大胆的冒险,在对市场需求毫无把握的情况下,依然决定生产波音747客机。这种追求是威廉·波音在公司创建之初就明确无误指出过的:“谁都没有权力简单地说句‘不可能做到’,就拒绝任何新颖的思想,我们的工作就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实验,尽可能早地把实验变成实际的产品,不让航空技术和航空设备中任何新的机会从我们面前白白溜走。”对发展的追求就象一种持久不息、无以抗拒的**,在任何情况下难以得到满足,即使企业事业如日中天,也是如此。正如亨利·福特所说:“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不断前进。”这就是人们以此作为促进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目标雄心”,明确且带有强制性。当然,专注文化倡导的是稳健的成长理念,一切创新冒险都是基于企业具有足够的风险承担能力之上的,亦即在理念与成长之间的微妙平衡。

    也正出于企业对理念的坚持,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开始明确提出不迁就“有功人员”的理念。深圳华为公司在其《基本法》里明确地提出这一观念。万向集团的做法也是独树一帜。1993年后,随着体制从“总厂式”管理到“集团化”管理的过渡以及股票上市后对上市公司的新要求,原先的那些万向 “老臣”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了。对于韦尔奇提到的第四种情况,万向集团的做法是忍痛割爱。有一位管人事后勤保障的很能干的元老,他的某些做法对于万向集团倡导的“凝聚力工程”构成了较大的危害。比如,万向主张关心员工,一个具体做法是为过生日的员工送生日蛋糕,而且应由直接主管亲手送到员工手里。但这位元老的做法是,一个星期左右集中定做一次蛋糕,然后让其下属用电话通知过生日员工到人事后勤保障部领取蛋糕。这样一星期批发一次了事,完全失去了这一活动本身的意义。诸如此类的简单化做法完全违背了万向集团“关心员工”的理念,最后万向不得不像排除病毒一样的排除了这位元老。

    2、完善专注管理机制

    在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中,制度文化起到了关键的承转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应该依据企业理念规范建立,企业理念的贯彻落实必须通过制度加以保障。

    因此,建设专注文化的第二项重要工作就是专注管理,即通过完善运营机制,确保专注理念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尤其避免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与专注理念不相吻合甚至发生冲突。

    什么力量使这些卓越公司长盛不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柯林斯和波拉斯合著的《基业长青》破除了许多习以为常的“迷思”,研究了那些经受百年风雨沉浮而经久不衰的远景型企业的“秘诀”。该书第二章开头的一段话更令人深思且意味深长:“想象你遇到一位有特异功能的人,他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候,都能够依据太阳和星星说出正确的日期和时间。例如说‘现在是1401年4月23日,凌晨2时36分12秒。’这个人一定是一位令人惊异的报时者,我们很可能因为他的报时能力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如果这个人不报时,转而制造了一个永远可以报时、甚至在他百年之后仍然能报时的时钟,岂不是更令人赞叹不已吗?”

    这种变“报时”为“造钟”的原理同样可以运用到专注管理当中。不少企业的领导者本人就是自觉的专注战略执行者,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中能够始终保持理性的头脑,以专注精神规避各种诱惑,这是十分令人钦佩的。但如果该领导者能够积极推动完善专注管理机制,制造一台能够自动抵御诱惑的“专注”牌时钟,能够时常警示众人并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精确无误地履行报时职责,就会更加让人赞叹了。

    确实,诱惑往往会在人们的思想麻痹松懈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或常规经营活动过程中。仅靠领导者一个人的自觉意识;或者更多的时候是大家已经具备了专注意识,但偏偏有一个掌舵者被诱惑冲昏了头脑,我们是很难保证各种决策和管理工作能够沿着专注战略的既定轨道正常行进下去的。而且,哪怕有一次,稍微偏离轨道,可能就会酿成大祸,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通过对国内外历经时间考验的专注型企业进行分析,人们发现,这些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把企业的命运系于领导人的个性,而是以建造大厦的方法,踏实而不懈地构筑着企业的一砖一瓦,使它最终得以长存于世。否则,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

    企业就像一个人,生几次病,甚至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得病便从此一撅不振,难以恢复,甚至死亡。如果历经大病之后,身体迅速恢复健康,说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即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造好钟”的企业有时也会步履蹒跚,历经磨难,却能展现出从逆境中迅速崛起的能力,从而最终赢得长距离的竞赛。

    已经“造好钟”的企业不会纯粹为利润目标或戴着“机会”的假面具的诱惑所驱动。他们因为有目标理念的支撑以及关于专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引导,所以很难陷入诱惑的泥沼。比如:当出现新的诱人的投资机会时,企业会按照投资决策机制,迅速组成和启动专门的项目小组,对该项目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向决策班子提交有说服力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由企业内外部各方专家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上,也不会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和局面;当有的管理人员不顾风险违背企业专注理念,滥用职权,擅自闯关时,又会启动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等等。在专注管理机制的有效维护下,企业将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直达理想彼岸。

    3、打造专注型团队

    成长型企业致力于专注文化建设,最终就是要打造一支坚定、高效的专注型团队,在专注型领导的率领下,积极弘扬专注精神、恪守专注理念,做好专注管理,努力实现专注战略的成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