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冲突与变数 > 模糊的阶层冲突意识

模糊的阶层冲突意识(2/2)

一些至关重要的前提:首先,他们的利益没有受到整体性的剥夺。一旦这个前提被打破,中间阶层的态度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其次,舆论宣传对阶层冲突的抑制与淡化处理,也避免了阶层冲突的迅速显性化。如果阶层冲突受到舆论的渲染,中间阶层也会卷入其中。还有,社会基层的状况不佳,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中间阶层的优越感,削弱了他们的各种期望。他们认为冲突的来源主要来自社会基层,对象也是社会上层,无形中把自己置于冲突之外。如果中间阶层整体上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拉近了与社会基层的距离,他们的相对剥夺感会成为社会冲突的巨大能量,比起社会基层更加强烈和持久。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同时,中间阶层仍然能够感受到阶层冲突存在的“气息”,特别当他们将个人生**验“升华”到宏观的阶层冲突意识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阶层分化的成型,阶层冲突在舆论上的显性化,中间阶层对阶层冲突的意识会逐渐清晰。

    第四节政 治 关 注〖1〗一冷漠多于关注中间阶层大多是由受教育程度最高的职业群体所组成的,其社会经历与交往丰富,事业上锐意进取,对社会变化敏感。而且,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理应”对政治比较了解关心。但事实并不像凭空推理那么简单。

    在政府或党群机关单位工作的群体对政治的关注程度最高,如尤军(23)、何京(24)、张兵(26)和金宇(27)等,他们对时政如数家珍。在政府基层部门工作、喜欢思考的尤军(23),见地尤为深刻。而在中央某党群部门工作的金宇(27)对当前的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忧虑。关注政治的中间阶层并不局限于此,有些“事业人”(特别是所谓的“文化人”)也往往对政治比较关注。

    中学教师华林(21)认为几乎所有的政治大事都和现实生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使那些似乎看来毫不相干的政治事件也是如此。华林(21)并不是仅仅说说而已,而是在日常坚持浏览时政新闻,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并且,在甄别新闻的真实程度上,他还有不少心得。他说:当然啦,我认为(政治)和每个人都有关系。也不是我认为啦,就是实际上(有关系)。不可能没有关系。比如国际原油涨价,它涨价和咱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有关的。农民在犁地的时候烧的柴油和国际原油涨价有关的。我是农村出来的,马上就联系起来了。国际原油涨价,农民犁地的成本不就立刻增加啦?虽然有些事情不是关注就能改变的,关注本身也是一种经历,经历就是历史。我觉着还是(要)关注一些。在职读研究生的吕英(25)经常参与班上同学组织的网上论坛,大家对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她自己也从原来对政治的淡漠变得关注,从懵懵懂懂变得言语犀利,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但从整体上,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中间阶层的政治冷漠。毕竟公务员群体数量上在中间阶层并不占大的比例,白领是中间阶层的主要构成。而且,也不是每个“事业人”像华林(21)和吕英(25)那样关注政治。

    许多被访者对时事政治的认知并不多。当我和朱海(05)谈到是否关注政治时,他说得似乎有些冠冕堂皇:比如中央开什么会、有什么政策什么的,这些我当然关心了。我要考虑(事业上)下一步要怎么做。哪一些对我们有利,哪一些对我们没利。但当我问他今年刚开过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时,他似乎有些茫然:什么时候?嗯,我好像看了一下,但我忘记了。但我仍然认为它对我有影响。李亮(03)也声称关心政治,但我问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他不确定:那个……那个……是不是换届啊?看来他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混了。当我问他“三个代表”是哪三个,在妻子的共同努力下,他想起了“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这两条,却怎么也想不起“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条了。

    陈明(17)是单位的综合办公室主任,宣传是他的本职工作的内容之一。他要组织单位员工学习这个文件,所以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比较熟悉。但当我问他是否了解这次全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关于修改宪法)时,他表示茫然。可见,这些基本的政治认知对他来说与其是一种自发关注,不如说是一种被动的工作需要。

    既然连基本的时政常识都不知道,声称关心政治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既然不关注政治下,还断言政治对自己有影响,就只是做出一种关心政治、了解时政的姿态,并非真的关心、了解。

    陈明(17)强调“**”报告里面“很有些东西,很有些道理,对生活有很大指导意义”。同时他也承认,组织单位学习“**”报告时大家的兴趣并不大。

    整体上,中间阶层政治冷漠多于政治关注。在研究开始之前并没有想到这种结果。虽然国外的研究文献中政治冷漠的描述比比皆是,但中国城市当前毕竟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中间阶层作为社会骨干似乎“应该”对政治投入关注。但庆幸所采用的开放式深度访谈研究方式,可以使我们能够与中间阶层进行深入交流,发现中间阶层在政治关注问题上常常有欲言又止的现象。问题似乎进一步复杂化了。

    中间阶层的政治关注并不难理解。相对于社会基层,由于社会骨干的社会地位,中间阶层拥有更多自身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与政治息息相关的人群,这可以解释许多中间阶层关注政治的原因。另外,社会责任感也是解释中间阶层关注政治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中间阶层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新生的中间阶层更是如此。虽然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极少数,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却是许多中间阶层所受到的多年熏陶。

    而且,任何阶层中都不乏对政治关注的人群,比如社会基层。我们不知道整个社会基层对政治的关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但北京出租车司机议论时政的兴趣已经成为人尽皆知“京城特色”。除了认知水平的差异之外,教育层次、社会地位更高的中间阶层在对政治的关注上,似乎并不比出租车司机高明。在对公共政策的关注上,中间阶层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独特之处,和普通社会大众一样,更关注身边的公共事务、和个人有联系的公共政策。分析到此,似乎我们得出了一些毫无新意的结论。比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女性要比男性明显政治淡漠。另外,相对而言,企业白领对政治的关注在所有中间阶层群体中相对较低,也许因为他们与体制的关联程度相对较低。除非涉及企业的发展,私营企业主对政治关注程度也不如其他群体那么明显。

    但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如此之多中间阶层的政治冷漠,除了一些常规的解释,还需要做深入的挖掘,不能仅仅从表面现象上得出一个结论就草草了事。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谈及政治时,大部分被访者并不是简单地回答“关注”或“不关注”,而是表现出了谨慎、回避、厌恶、激动、忧虑、无奈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作者根据以往与下岗工人和农村“能人”接触的经验,他们对政治的批评往往直率而激烈。再联想到北京出租车司机纵横中外的侃侃而谈,中间阶层相对于社会基础的复杂表现预示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描述中间阶层,绝不是在表面上对政治冷漠和政治关注进行两分,而是需要从更深的层面上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倾听中间阶层对这个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