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城市口水战 > 针锋相对的历史和文化

针锋相对的历史和文化(2/2)

南则非常众多;青岛有大学五六所,济南大学不下20所;单纯就报业集团方面,济南就有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和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两大机构,其他平面媒体更是数不胜数,无论种类还是专业化水平都强大于青岛。

    所以济南的结论是:青岛由于缺乏文化根基和补充,导致城市文化无法明确地把握具体方向,青岛所谓的文化只是水分而不是血液,很薄弱。青岛城市建设把握不住自己的文化,所以尽管青岛的魅力建筑不计其数,但却无法代表这座城市的内涵。

    青岛文化心态中的经济比重太多,知识偏弱,而济南却恰恰相反,在社会整体学习和学术气氛方面均比青岛具有优势。虽然同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才是文化城市,而青岛只能称其为工业区。青岛城市建设格局固然追求大气,但缺乏代表自己性格的东西。济南还有泉城广场突出泉城特征和文化韵味,而青岛的五四广场显然经不起文化思考。与青岛遍地咖啡吧、啤酒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济南街头大量的书吧和提供读书的茶座。

    总之,今天的青岛正走在齐鲁文化的边缘,同时也是西方文化的边缘。在这种脆弱的文化根基上,海尔、青啤等王牌企业一旦出现战略失误,对青岛整个城市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济南和青岛的对比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对比相类似,一个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形成的行政中心,另一个则是近代兴起的沿海工商业相当繁荣的城市,在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自然有很大的差异。

    青岛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殖民经历,培育的是典型的外向型文化,而济南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沉重、封闭、注重道德的齐鲁文化的集大成者。文化根基不同也主导了两个城市的发展轨迹。济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学府林立,(文房)四宝兴盛,民性柔顺、和谐、含蓄。济南人不妄想,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审美和情绪去生活,贫也罢,富也罢,都比较安逸,济南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强,思路不开阔,不轻易改变。青岛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则民风豪爽、耿直、崇尚时髦。他们对内陆古老的城市往往不以为然。看不惯内地人缓慢的节奏、讲究虚礼和外表落伍。所以有人说:济南是一个儒雅的士大夫,而青岛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

    受传统文化熏陶深厚的济南人,在书、画、文物古董、京剧甚至斗蟋蟀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爱好要远远强于青岛。而青岛人对服饰的考究、讲排场要面子的程度、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要大大高于济南。

    济南是含蓄而谦逊的。也许济南目睹了太多的战乱,经历了太多的沧桑,济南人的忧患意识相当强烈。几乎所有济南人对自己的城市都不满意。青岛则是张扬而高傲的。新的城市,优美的环境,加之移民后的舒适感觉,使得以移民后裔为主体的青岛人有着极强的城市自豪感和认同感。

    济南人对自己城市的不认同感造成了济南虚无主义的蔓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影响了济南的形象和知名度,也造成了济南人才的外流。而青岛人夸张而盲目的优越感,造成青岛人心理的空间收缩和视野的浅近,不能正确认识青岛、不愿意离开青岛,使许多青岛人没能找到自己事业的最佳坐标。

    济南是中庸的,过于注重传统使济南人难以领先时尚。但济南人比较善于借鉴,一旦外地出现了新玩意,济南人能很快地“拿来”,济南始终是不紧不慢地向前走,既不超前也不落后,这也是济南这个古老城市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原因。青岛则是敢于创新的,赶潮流的意识比较强烈,无论是穿着还是经营,在山东,青岛都是榜样。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方面,青岛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如果抱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济南和青岛的城市性格应该是各有优劣,而这两个城市的口水战之所以能打起来,那是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对方的性格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