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城市口水战 > 针锋相对的历史和文化

针锋相对的历史和文化(1/2)

    但事实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文化中心,青岛则是山东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济南——因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被选择为山东这一区域的政治中心,饱经沧桑而未变,可以说济南是一“重要”的城市。

    青岛——则是前工业化的中国,在创建新的经济制度和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选择优越地理位置时形成的区域经济中心,可以说青岛是一“优越”的城市。

    当然,就历史而言,济南的历史太厚重了。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济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中国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战国时代神医“扁鹊”;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思想家邹衍;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名将房玄龄、秦琼;中华词坛“婉约派”、“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宋代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明万历年间文学为一时之冠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清《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人、藏书家周永年等。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传誉。

    青岛则是近代鸦片战争之后兴起的城市,以前只是一个沿海渔村,德国人侵占之后,因为着眼于东方战略的需要给予青岛大力建设,奠定了青岛发展的基础。

    青岛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在短时间内却凝聚了德国建筑和生活方式几千年的精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名望。民国时期,青岛成为“特别市”,从此提升了青岛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也是那时候养成了青岛人高傲的性格,为今天青岛、济南两城市之间无休止的争论埋下了伏笔。建国之后,尤其是1958年山东大学从青岛迁往济南后,青岛文化发展滞后。直到改革开放,青岛被确定为中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猛,海尔、海信、青啤等名牌企业崛起,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

    不同的历史决定了两个城市间不同的文化性格。济南和青岛有着不同的城市性质、文化机制和生态环境,这使得两地的城市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趣味,并最终使得两城之间的PK变得针锋相对起来。

    据《大众日报》发表署名为韩先生的文章(《济南青岛城市性格素描》)指出:济南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济南是知识精英分子和齐鲁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的“大雅大俗”的城市文化,而青岛则由于缺乏深厚的文化浸润而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的城市文化。济南的城市文化有着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这里既有书墨飘香的“大雅”,也有光着膀子蹲地摊喝扎啤的“大俗”。而青岛则没那么明显。既雅不过济南,也俗不过济南,整体的城市文化取向是中间派,青岛盛产娱乐界的人才,便是这种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青岛很难产生大师级的人物。

    在青岛人眼里,济南人的优点是朴实、热情、规矩、不排外。但其弱点也是很鲜明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作为省会城市的公民,济南人缺乏省会意识;人守规矩虽好管理,但其另一面就是办事没有魄力,缩手缩脚,缺少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更少创业精神;另外,济南人还有一个弱点,即懒散。如济南的制衣业、理发业及修鞋业的就业机会多为外地人尤其是南方人所占据,本地人则不屑问津。

    济南反击青岛最锐利的武器当然是文化了。因为“文化”这词儿是青岛的致命伤口,青岛人可以为了GDP与大连人争得面红耳赤,但却避免与济南人就“文化”这个话题过招。原因何在?因为青岛的文化的确十分脆弱。

    论教育体系,青岛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在海洋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济南则以山东大学为代表,教育体系横跨工农商、理工、师范等诸多门类。青岛只是在初级艺术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济南明显比青岛具有更广阔和全面的教育体系。青岛的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确没有济南发达,青岛只有青岛出版社和海洋大学出版社两家,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