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深圳自身的问题(2/2)

成城市精神。建立之初,特区精神曾经响亮一时,但现在似乎若有若无。深圳有中国最好的三座大剧院之一,要建中国“音乐厅中的麦加”,有中国最美最高昂的主干道,有一路无阻的滨河大道,有国务院认定的中国顶级别墅开发模式,有新推出单项收费的市话通,有全国最炫的夜生活,有众多宠物医院,有游客最多的旅游景点和最疯狂的热爱外出旅游的市民,有最好的绿化和社区——这些,都是深圳人的幸福生活。但是,享乐的另一面是——深圳的二奶、色情发廊也是全国最多的;深圳人在全国算是最寂寞的,所以深圳电台的《夜空不寂寞》节目才会高居收听率之冠,聪明的深圳腾讯公司甚至为天下寂寞人发明了OICQ即时聊天软件,从此风行全国;深圳多的是急功近利的商人,少的是严肃认真的学者;20世纪80年代国贸大厦墙上写着“我要当老板”,而今天深圳图书馆男厕门上写着同性恋的呼机手机号码。

    至今深圳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城市象征标志(比如中心广场、代表性建筑或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精神的载体。地王大厦和赛格广场(几乎没有广场的高楼)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但两个大楼却为谁是深圳最高而争论不休。国贸大厦似乎可以作为深圳精神的载体,20世纪80年代一度是特区精神和深圳奇迹的代表,90年代则有一大批深圳企业从这里起步发展,另外深圳交易所、人民银行等单位最早也在这里办公。如果要评选深圳市的历史优秀建筑,第一个应该非国贸大厦莫属,只是现在国贸大厦逐渐被人淡忘,而且周围也有不少违章建筑,体现不出应有的地位。

    最后一个问题是深圳城市发展短视频现。无论从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上还是各部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倾向十分明显,这是深圳一再处于被动地位的根本原因。在具体操作上,前期暂住证收费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又如花费巨资的地王公园最终被拆掉、1999年深南大道人行道翻来覆去折腾好几次,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提高借读费,以及拟对大梅沙收费等。

    在发展战略上,引进人才的户籍政策很能说明问题。没有重点院校的本科文凭,户口进深圳非常难。深圳这种户口政策导致了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深圳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人口数量已达700万,但其中户籍人口只有132万,暂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比重高达72%。这种特殊的人口结构现在开始制约深圳的发展:1.高级职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由于学历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高级技工工很难取得深圳户口。以一家港资企业为例,共有200多名员工,但只有3个人有深圳户口,人员很不稳定,稍有风吹草动,工厂就空了。目前深圳高级技工的薪资水平已经超过研究生,但短缺情况毫无改观。2.暂住人员没有消费动力。由于户口不在深圳,暂住人员买车买房都不方便,因此很多人在深圳挣钱不花钱,其资金大多流回内地。流动人口在深圳以外消费,严重影响了深圳经济的滚动发展和第三产业的提升。

    媒体是一个城市的声音,但在深圳听不到自我批评与反省的声音。比如上面谈到的诸多例子,几乎都不是深圳媒体曝光的,而且深圳媒体在这些事情的报道和评论上表现出一致沉默,而不断报道此类事件的南方都市报一度被深圳方面禁止上摊。尽管禁报事件最后以南方都市报的公开道歉而告结束,但谁胜谁负从一开始就已决出。

    看来,抛弃深圳的不是别人,正是深圳自己!“人心犹狃于故见,天意已另换新局。”《汉书·艺文志》的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些年深圳以特区自居的心态,世界变化日新月异,而深圳却故步自封,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