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深圳自身的问题(1/2)

    20多年前,深圳还是小渔村。然后是蛇口,然后是深圳,然后是一座几乎与广州平起平坐、可与北京、上海竞一技之长的现代化城市。

    但一直以来,广州认为深圳发展中的问题太多。作为珠三角的双中心之一,广州觉得深圳危如累卵。《新周刊》曾经撰文剖析“深圳危机”:

    “——深圳正在按照既定目标建成中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的模范,但几十公里的二线关铁丝网在一片呼吁声中仍然没有拆;

    ——深圳容纳了超过户籍人口四倍多的新移民,但总有寻梦人找不到安全感与归属感,投诉他们在深圳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超过百家境外跨国公司来到深圳投资,但一些投资者在深圳感到苦恼;

    ——深圳15个政府职能部门已在‘提速’,但深圳‘内地化’心态并非能因此一蹴而就,再无类似‘深圳速度’般的新观念新思想;

    ——荔枝节换成高交会已经几届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未来筹码,但深圳式的拿来主义面临巨大风险;  

    ——深圳今天仍然是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和开放的‘窗口’,但禁售外埠非党报显示了深圳的保守心态,深圳更像一座享乐主义城市了……”

    在无数次的网战中,广州人眼里的深圳可以说有三个主要的问题,这里先说说深圳的“内地化”心态。曾几何时,“深圳速度”名扬全国,成为吸引人们投奔深圳的诱惑之一。人们津津乐道于蛇口青年与“青年导师”李燕杰曲啸的辩论、国贸大厦四天起一层,以及深圳人的步行速度是内地的两倍。但多年以来,深圳不再涌现出新观念新思想了,经历了1980年和1992年两次高歌猛进,度过了特区建立20周年的狂欢,深圳的新**迟迟未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深圳的“内地化”心态在作怪。

    归拢广州人的理解,深圳的“内地化”心态表现在:政府机关推诿拖拉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低下的行政效率、与内地趋同的越来越明显的论资排辈观念、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服务性和敬业精神的工作状态、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处世方式,等等。拥有如此苍老心态的深圳甚至让广州觉得它不配做珠三角的双中心之一。

    为什么深圳会拥有如此“内地化”心态呢?原因就在于,深圳的方向是“增创新优势”,当政策优势逐渐丧失之后,现实中的人们可能在前几轮创业激情之后,事业和生活上了台阶,暂时感到满足,心态归于平静和保守,不进反退。为此深圳市召开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大会,15个政府职能部门郑重承诺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全市共精简了92项审批事项、80项核准事项,精简幅度分别达28.4%、23.5%,平均办事时间从19个工作日减至10个。其中,深圳海关承诺下放3项审批权限,减免税审批5个工作日完成;市工商局承诺取消7项审批核准项目,外资企业登记缩短为5个工作日;市外资局承诺投资1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6个工作日可领到执照,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特事特办;市规划国土局承诺减少19项审批事项;申请用地项目压缩为155天;办理产权初始登记手续压缩为75天。政府15部门同时“提速”,工作日和审批事项能一下子“缩水”这么多,可见平时的效率水分是多么大,从中也折射出业已存在的“深圳内地化”现象。“深圳内地化”导致的后果是,投资创业环境不再具备吸引力,且缺乏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来管理这个城市。“深圳内地化”使深圳的政府工作效率与广州相形失色。

    深圳的第二个问题是城市精神空洞虚化。作为一个城市,深圳几乎没有历史人文的沉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难以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