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小康痛 > 七、中国人口:亟须关注的因素

七、中国人口:亟须关注的因素(1/2)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1.城市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结构性压力加剧

    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就业状况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检测中心:《2002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就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所减少,再就业更加困难。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2001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万人;6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4万人;9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39万人。(季度数据来源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季度公报。)这一数据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该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增加,领取失业保险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2002年9月底,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52万人,较2001年底增加了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较2001年底增加了0.3个百分点。2002年底失业人员总量又有所增加,实际上的城镇失业率已超过4.5%。

    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是求职者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失业人员增加。据劳动保障部2002年第三季度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调查,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70%。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8.2%,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1.8%。青年求职者已经占到主体,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区别。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成为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5.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含大专)占了总求职者的27.3%;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为26.8%。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首次毕业分配时也只有70%能够就业,大专以下的比例则更低。二是县域就业问题突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几个经济状况属于该省较好的县进行的典型调查,不包括农民在内的失业率已经超过2位数。三是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形势严峻。全国共有大小资源型城市400多个,其中20%处于资源枯竭或衰退期。根据中国矿业协会的数据,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正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关闭,50座矿山城市资源衰竭,约涉及300万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2.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流向增强

    输出地外出人数为返乡人数1.76倍。2002年,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了2.2%,盲目流动减少。但输出地外出人数仍然多于返乡人数,两者之比为1.76∶1。返乡后外出人数远远高于初次外出人数,占外出总量的72.9%,为初次外出劳动力的2.69倍。培训后外出农村劳动力占外出总量的31.6%。在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去省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仍然最多,占50.7%,比重较上年减少了0.8个百分点;去省内县外务工的其次,占28.6%,较上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去县内乡外务工的最少,占20.7%,较上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2002年,输入地企业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4.3%,农民工的工资也略有增加。新招农村劳动力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10.7%,企业新招用的农村劳动力,占其季末使用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1%。

    输入地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有一定的地域偏好。黑龙江、山东和江苏省新招东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比重最大,分别占新招人数的85.8%、66.3%和54.9%;北京、辽宁、福建和浙江省新招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较多,分别占新招人数的93.5%、59.5%、44.4%和43.6%。企业新招用的农村劳动力分别来自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其结构比例为31.8∶42.2∶26.0。

    2002年,农村劳动力求职人数增加,成功率也上升。农村劳动力求职人数较2001年同期有所增加,增幅为18.2%。增幅最大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苏省和浙江省,增幅分别为821.2%、426.6%和30.8%。(同上。)

    3.未来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挑战加剧

    2003年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这些挑战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新生劳动力增加。因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十五”期间新达到劳动年龄的新生劳动力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290万人。二是WTO对就业的影响会逐步加大。WTO的影响有一种“临近效应”,即越是临近我国兑现承诺的时间,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越大,造成的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三是就业的困难群体增加。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不断降低,失业人员不断增加,青年失业和长期失业问题,地区性就业不平衡等。四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受到WTO的冲击,影响粮食价格,并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可能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五是SARS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就业矛盾。

    但未来也有一些利好的消息:一是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增加就业岗位,为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提供了基础保证。二是小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党的“**”提出的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创业和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三是2002年9月30日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了10项促进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政策措施,随着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将能够大大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劳动群体现状问题突出

    1.不同劳动群体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迅速增长,1994年突破0.4,目前已超过了0.45。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过快,且收入分化带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居民收入水平与地域、行业和所在企事业单位有很高的相关程度。公众对收入分配现状已产生不满,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部分高收入没有认同感。70%以上的人认为“贫富悬殊”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对依靠行业垄断的不合理高收入,以及贪污**、权钱交易等违规违法收入表现出强烈不满。

    2.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突出

    在各地普遍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仍呈下降趋势。到2002年6月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0567万人,比上年底减少235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为9033万人,比上年底减少165万人。全国实际缴费人数为9253万人,比上年底减少344万人,其中企业缴费人数为7949万人,比上年底减少252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员为10095万人,比上年底减少260万人。

    3.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2002年全国死于各类安全事故13.94万人,相当于一天非正常死亡380人左右。2002年全国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3960起,死亡14924人;2003年1~3月全国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2501起,死亡2836人。其中,仅在2002年上半年,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1680起,死亡6886人,同比增加160起,增加245人,分别上升10.5%和3.7%;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93起,死亡1413人,同比增加15起,增加214人,分别上升19.2%和17.8%;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5起,死亡372人,同比减少8起,减少232人,分别下降61.5%和38.4%。以至于有不少学者预言:“中国正进入第五次安全事故高发期。”

    4.劳动争议和群体**件上升

    2002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万多件,涉及劳动者20多万人,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引发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以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合同及工伤赔偿为主。其中,集体劳动争议的高幅增长是近两年来劳动争议发展的重要特点。集体劳动争议的增长率已高于同期劳动争议案件总量的增长率,涉及人数也占到当年劳动争议涉及总人数的50%以上。此外,2002年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由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群体**件也比往年有显著增加。

    “先富群体”与“弱势群体”分化明显

    这一问题前文已有涉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的富裕水平大为提高,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2年的近3000万人,年均减少近1000万人。我国的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也由1978年的25%降到目前的10%以下。无论是从我国的情况或是全球范围的情况来看,社会总财富都是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应该看到,在我国社会整体走向富裕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几千万贫困人口与几百万个百万、千万和亿万富翁并存,进而形成了两大群体:先富群体和弱势群体。

    1.我国社会的先富群体

    目前,我国社会到底有哪些人先富了起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报告对此做出了回答。从地域看,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先富。1981~1997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12倍、10.6倍和10.3倍。从就业者经济类型看,私营、三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的从业者先富。以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00,1984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28,其他经济类型为129;1990年,国有企业为136,其他经济类型为177;1997年,国有企业为150,其他经济类型为195。由于在分配格局中,通向个人收入的分配渠道变化极大,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先富者,如利用国家垄断掌握社会和自然资源者、权钱交易者、偷税漏税者等。

    对于先富群体的成因,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使我国多数居民受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相当数量的高收入者。这其中又分为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金融部门和金融行业的发展、个人财产的滚雪球效应等。

    第二,经济改革催生出数量可观的先富者。如企业改革使得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老总或国营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承包者以及在公司改制过程中获得股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