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一、由低调到抗战

一、由低调到抗战(2/2)

转变,他看到了避战只是梦想,不抵抗所得的只是“敌氛日深,受逼日甚”。然而以乐观主义著称的胡适在抗日问题上却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观论者,他并没有从“和平”迷梦中完全醒来。

    8月2日,胡适记下了他还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的方案,如下:

    回寓见蒋先生约谈话的通知,先作一长函,预备补充谈话之不足,主旨为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理由有三:

    (1)近卫内阁可以与谈,机会不可失。

    (2)日本财政有基本困难,有和平希望。

    (3)国家今日之雏形,实建筑在新式中央军力之上,不可轻易毁坏。将来国家解体,更无和平希望。

    和平外交的目标:

    (1)趁此实力可以一战之时,用外交收复新失之土地,保存未失之土地。

    (2)彻底调整中日关系,谋五十年之和平。

    步骤可分两步:

    第一步为停战,恢复七月七日以前之疆土状况。

    第二步为“调整中日关系正式交涉”——在两三个月之后举行。⑥

    8月13日上海战事爆发,对日全面抗战开始,胡适等人的和平幻梦便彻底破灭了。到9月初,仗打了一个多月,胡适的思想也逐渐乐观了一点。他离国赴美前去看汪精卫和高宗武,还劝他们“不要太性急,不要太悲观”哩。他对高宗武说:

    我们8月初做的“在大战前作一度最大的和平努力”的工作是不错的,但我们要承认,这一个月的打仗证明了我们当日未免过虑。这一个月的作战至少对外表示我们能打,对内表示我们肯打,这就是大收获。⑦

    从此,胡适抛弃了和平的梦想,走向了“和比战难百倍”的见解,倾向于支持政府抗战了。

    -----------------------------------------------------

    ①蒋介石的这篇谈话全文载1937年7月19日《中央日报》及各报。

    ②转引自胡健中在台北传记文学社召开的“每月人物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我和适之先生诗文上的交往》。其中说,庐山谈话会上他和胡适坐在一起,听了胡适的发言,即席写了一首打油诗送给他。诗云:

    溽暑匡庐胜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

    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辞又一回!

    胡适的诗乃是和胡健中的。见《传记文学》第28卷第5期。

    ③参看J.H.博伊尔著《中日战争期间的通敌内幕》(John Hunter Boy Ie:“China and Japan at War ,1937—1945”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8月出版)一书第9章“低调俱乐部”。

    ④参看胡适1937年7月30、31日日记,见《胡适的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1版,下册,第576页。

    ⑤胡适1937年7月30日致蒋廷黻信(稿),见《胡适来往书信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1版,中册,第363页。

    ⑥胡适的这个方案,据台湾《中国时报·人间》1979年6月16、17日所载后羿的文章《残存日记中的爱国者》看,似系胡适8月2日的日记。查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胡适的日记》,胡适留存北京的1937年日记,8月2日无此记载,这天日记似不全;8月3日至9月6日原缺,胡适当另有所记。现据后羿文录存。

    ⑦胡适1937年9月8日日记,见《胡适的日记》下册,第5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