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一、乡巴佬变成“新人物”

一、乡巴佬变成“新人物”(2/2)

廷**,鼓吹“独立自由”和建立“中华共和国”,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革命鼓动作用。胡适等几个少年人看了也都很受感动,但那时满清王朝的统治还很残酷,这种革命的书印得还不多,印这种书被抓着便要杀头,看这种书也只能偷偷地看。他们这本《革命军》是借来的,要归还,舍不得,便轮流着抄。晚上,学堂的舍监来查过夜,他们便偷偷从床上爬起,点着蜡烛继续抄,几个人连夜赶着抄成了一部《革命军》。

    这个“新人物”又很关心时事,爱看报纸。这一年是日俄战争的第一年,上海的报纸上每天登着很详细的战事新闻,爱看报的少年学生都感觉绝大的兴奋。这时候中国的舆论和民众心理都表同情于日本,都痛恨俄国,又都痛恨清政府的宣告中立,仇俄的心理加了不少排满的心理。

    这一年,上海发生了几件刺激人心的案子:一件是革命党万福华在租界内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因为王之春从前是个联俄派;一件是上海黄浦滩上一个宁波木匠周生有被一个俄国水兵无故砍杀。这两件事都引起上海报纸的注意,“尤其是那年新出现的《时报》,天天用简短沉痛的时评替周生有喊冤,攻击上 海的官厅。我们少年人初读这种短评,没有一个不受刺激的。周生有案的判决使许多人失望。我和王言郑璋三个人都恨极了上海道袁海观,所以连合写了一封长信去痛骂他。”⑥

    当时国内的排满浪潮,反抗沙俄侵占我东北的“拒俄运动”,在胡适的思想上种下了初步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爱国主义的种子。他“痛恨俄国”,也痛恨那媚外卖国的清王朝和官吏,因此,当梅溪学堂要送胡适和另外几个同学到上海道衙门去考试的时候,他们几个“新人物”便不约而同都拒绝到官厅去应试,不等考试日期到就都离开梅溪学堂了。

    -----------------------------------------------------------

    ①台北《中国一周》第634期(1962年5月18日出版)载胡钟吾所作《胡适博士上世源流及生年事迹考》一文中说:1953年2月10日,胡适在台北铁路饭店绩溪同乡欢迎会中“详述少年时在家,送亲友出门,携带雨伞干粮(用面粉做的菜饼),由绩溪步行经逍遥崖,江南第一关,栈岭,到余杭,乘小船至杭州,坐火车至上海的故事”。

    ②张焕纶,字经甫,上海人,是胡适的父亲胡传在龙门书院的同学和朋友。后来胡传任官台湾时,在复张经甫的信中说:“厚意深情,即百朋之锡,不足过矣。九顿首以谢,犹自以为不足也。”(见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51年5月印行的《台湾纪录两种》下册,第70~71页)由此可见他们之间情谊之一斑。胡传死后,张经甫又代撰《胡铁花先生家传》,对胡传的生平事业记述甚详。

    ③“经义”是宋以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发其中义理。明清两朝形成一种固定格式的八股文体,题目用“四书”“五经”的文句,解释须依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得任意发挥。胡适初入梅溪学堂第二班所见的这个“经义题”,文句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

    ④见《四十自述》“在上海(一)”,上海亚东图书馆版,第46页。

    ⑤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曾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是清末有名的革命家之一,1903年7月被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逮捕,判刑二年,1905年4月死于狱中,年仅20岁。《革命军》是邹容宣传反清革命的著名作品,1903年作,共七章,约二万言,用通俗浅近的文字揭露清政府的残酷统治,提出建立“自由独立”的“中华共和国”的理想,起了很大的革命鼓动作用。自序后署“皇汉民族亡国后之二百六十年岁次癸卯三月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书前有章炳麟(太炎)的序,中说:“今容为是书,壹以叫恣言,发其惭恚,虽嚣昧若罗、彭诸子,诵之犹当流汗只悔,以是为义师先声,庶几民无异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负贩之徒,利其径直易知,而能恢发智识,则其所化远矣。借非不文,何以致是也。”(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4月版,第1卷下册,第650页)孙中山在《自传》中谈到清末反清运动时赞扬说:“邹容著有《革命军》一书,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见《总理全集》)

    ⑥同注④,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