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缺憾人生(1/2)

    宜室不相信她也曾经做过小孩子,记忆中没有那回事,她好像一生下来已经是琴瑟的母亲,李尚知的妻子,童年及少年一切,是她看小说看多了,学着作家假设出来的情节。

    亦舒《西岸阳光充沛》

    对生活,不可无悄地悲观,即使困难压身也毋须害怕,重要的是鼓起勇气,知难而进;

    对事业,要热爱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

    对爱情,要慎之又慎,对人对己负责;

    亦舒常常在作品中夹叙夹议地说出许多"警世恒言",作品有时就成了作者的传声筒。

    她借地笔下的人物的口,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一切的一切形形色色的看法。

    亦舒小说中的语言很有个性,典型的"都市文体"——简单的陈述句或判断句,跳跃的结构,感性的文字,冷凝的感情,组成一种简洁明了而又动荡不定的印象。

    但这是总体的感觉,涉及到具体的人物语言,却给人大同小异之感——男角的语言和女角的语言差不多,成年人和孩子的语言也差不多。

    慢慢就成了固定的模式,融进了流行的商业运作漩涡之中。一如她写有缺陷的人生,结果总是身不由己,或者无可奈何。

    活在世上,有些东西可能轮不到你选择,你只能按照命运既定的安排,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抗争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祈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间的酸甜苦辣。

    天空不是只有阳光与乌云,人间也不仅限于黑与白。

    阳光可以令人振奋,带来希望;无聊的东西则让人讨厌,促人放弃。

    最难办的是处理那些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人情与事理。

    放弃吧,深觉可惜;不放弃呢?它却又令你陷入勉强应付,疲于奔命,碌碌无为的人生境地。

    于是,香港另一女作家便惊呼:

    "我们是不是已处在一个鸡肋世纪?生活上有着太多太多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人情与事物。上至婚姻、事业,下至中午时分匆匆吃下肚的那个饭盒,都可能是鸡肋。怎好说了?"

    她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是一种不见眼泪的悲伤,这是一种不见血肉的折磨。"

    即便是拥有,也未必能感受到幸福,有时人是无法忍受失去罢了。

    亦舒也一早捕捉到了人生中这种无时不有的"鸡肋状态",将它的面纱无情地撕下来,营造了一段段有缺陷的人生。

    西岸真的阳光充沛?

    小说的名字是这样,光明之中满怀希望。但且慢,中国不是还有一句成语叫名不符实吗?

    汤宜室之所以差点成了移民潮中的牺牲品,完全是随众心理在作怪。

    人类有些方面总摆脱不了动物性——群羊总是跟着头羊横冲直撞,不管前面有什么路;大雁一只只总是排成"人"字形队列飞行,孤雁往往没有信心飞向远方。

    是的,有时候成年人的智慧,竟远逊于小孩子。

    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是一个童话故事,却被称作'储成人看的儿童书籍"。因为它通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为权力、为虚荣、为学问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这真点中了《西岸阳光充沛》里头的"大人们"的死穴。

    相反孩子们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就像小王子所说:"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拿走,他们就哭了。"

    孩子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对它有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

    但大人们则不,他们在衡量什么事物时,看中的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而不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

    许多成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真性情。

    怪不得亦舒说:"如果没有孩子们,整个世界恶臭且沉沦。"

    但她们长大了,会否也过上一种缺憾人生,像汤宜室和李尚知他们一样?

    《西岸阳光充沛》中,每个人心头都有缺憾。

    汤家姐妹的父母并没有白头偕老,父亲在外面另外有家有子,母亲抑郁成病,早已魂飞天外。

    妹妹汤宜家在异乡漂泊经年,貌似成熟稳重,潇洒时髦,其实一肚苦水只有自己知。

    姐姐汤宜室有一个安宁平和的家庭,但这个家庭是经不起折腾的,一旦和整个香港社会世纪末的"悬空"状态挂上了钩,它也随之悬空起来,并差点解体。

    汤宜室无疑是一个独立、成熟和富有魅力的职业女性,在她聪慧、练达、咄咄逼人的现代风采之中,本来是内蕴着一种悠然自得的处世心态的。

    但一声"我要移民",却把一种尚算幸福、平稳的生活格局打破了。

    亦舒很想借此展示现代都市现代人中,寻找各种转机,而不肯拘于命运一格的现代心灵。

    而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情感和家庭在转机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自私与不可靠。

    移民是汤宜室选择的,丈夫李尚知只是勉为其难。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是宜室亲口对妹妹说的:"有时公务缠身,家中两个孩子又闹,辛苦得要命,简直似熬不下去,一想到尚知对我这么好,体内似有能量暖流通过,又撑过一关。"

    但环境变动,以前的相知相爱变成了相怨相拗。

    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