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惠州西湖(2/2)

。一堤两岸种植垂柳和相思,漫步堤上,湖天万顷,疏柳如烟。近可穷尽西湖的水色波光,远则可以饱览丰山、飞鹅岭的苍翠秀色。

    在苏东坡寓惠期间,常徘徊于月下的西湖,有“予当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达晓乃归”的记载。他脍炙人口的《江月诗五首;,是最早写西湖的诗句。虽遭贬仍潇洒超俗的苏东坡或夜邀友人于西湖畅饮,或于月下花前谛听卿卿虫鸣;月照山道,看栖鸟惊飞;风起湖上,驾舟渡重云。对诗人来说,没有比山水、自然美景更好的抚慰了。苏轼在惠州三年,留下了很多诗篇,也留下了很多与他有关的传说。例如苏堤,便有这样的传说。苏轼寓惠第二年,他的爱妾土朝云患瘟疫去世。朝云生于杭州钱塘,12岁到苏轼身边做“‘环,坡公见她聪明,便教之识字明理,朝云很快就初通诗文,成为最能理解坡公的侍妾。据说一次苏东坡捧着肚子在房内踱步,问家中妻妾,他肚中藏着什么。有的说“都是文章”,有的说“满腹识见”,东坡都摇头。最后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笑连声说“对!”苏轼被贬滴岭南,家中侍妾都相继离去,只有朝云千里迢迢从中原追随他来到惠州这“南蛮之地”,并生一子。子未满岁,朝云便死了。苏东坡对这位忠贞聪慧的侍妾的死感到无限哀惋,含泪为她立墓志铭,葬于西湖孤山。此后,苏东坡只得亲自携扶幼子。据说他常常梦见朝云回家给儿子喂奶。苏东坡见她总是穿着**的衣服,便询问缘由,朝云说是渡西湖所致。因此,苏东坡便筑苏堤,供朝云过湖,同时也给百姓带来了很大方便。朝云墓在孤山松林中。她生前曾学佛法,临终时诵金刚经四句褐而残。清道光名士林兆龙为其墓亭写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火,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故亭称“六如”。如今墓旁增设碑廊,保存了苏东坡的九方遗墨。

    西湖西山有泅州塔,为湖上最古建筑物。塔建于唐,为纪念印度来华的僧伽而建。僧伽居于安徽泅州,死于长安,泅州最早建筑了僧伽塔,以后各地仿建的都称为泅州塔。苏轼在惠州所写《江月》诗中,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之句。“玉塔微澜”遂彼誉为惠州西湖一景。塔为八角,外观七层,内为十三层,高37米,登临塔顶,可眺惠州全景。在朦胧的月夜观赏湖光塔影,西湖另有一种妩媚的风韵。湖水是“芝萝西施”的眼波和轻拂的衣裙,洲诸是淡扫的蛾眉,塔影则是发譬和云鬓。

    在平湖湖区中有点翠洲。洲上在宋代有孤屿亭,明代有点翠亭。南山环翠,风景似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明代孔少娥诗云:“西湖西子两相传,湖面偏宜点翠洲”。后为纪念辛亥革命“马鞍之役”的牺牲者,于1913年建留丹亭,亭联:“殿角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绿,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丹点翠”也为西湖八景之一。其他“桃园口暖”、“荔浦风情”诸景也各有其特色。

    丰湖,既是惠州西湖的泛称,同时又是五个湖区之一。今惠阳师专为丰湖书院原址。宋湘于清乾隆年间在丰湖书院讲学,离去时随意用蔗渣写《五别诗》(别湖花、别湖山、别湖水、别湖风、别湖月)于澄观楼上,书法刚健而兼柔韧。丘逢甲称宋湘“竹叶蔗渣俱妙笔,米颠书法杜陵诗”。现拓本仍存。

    平湖和丰湖联成惠州西湖的主体,名胜也多集中在这两个湖区菱湖和鳄湖,地貌变化较大,湖区渐小,有些已变为陆地。

    惠州西湖兼具湖山之胜,又得豪放惆搅的大文学家苏轼的垂青,更令西湖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