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肇庆星湖(1/2)

    广东肇庆市的星湖风景名胜区,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部分,是岭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叶剑英同志有诗赞美七星岩:“借得西湖水一圆,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集西湖之水与阳朔之山于一身,这便是星湖的魅力所在。

    星湖位于肇庆市北郊4公里处,整个湖面彼婉蜒交错的湖堤分割为五个湖区:东北面的东湖,东南面的青莲湖,南面的七星湖,西面的波海湖和中部的红莲湖,总称为星湖。湖面积共约460万平方米,与西湖相近。湖堤总长20余公里,柳丝飘拂,浓荫覆道,宛如绿色长带飘落在银湖上。

    星湖原为天然沼泽区,湖底有涌泉。店代始辟为塘池,种植菱、莲、茨和养鱼。后又辟为规模较大的沥湖。20世纪50年代,结合治理水患,数万人奋战几个月,改造扩大了沥湖,筑堤蓄水,使之成为风景秀丽的浩瀚平湖。

    星湖湖区错落着七座陡立峻峭的岩峰,因布列似北斗七星,因而得名七星岩。七岩自东迄西顺次为间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蛛岩、仙掌岩、阿坡岩。

    七星岩,古称冈台山,又称员屋山。由于交通便利,开发很早。远在晋代,星湖山水已见于文字记载,如《南越志》中:“高要县有石室,自生风烟,南北二门,状如人巧。意者以为神仙下都,因为名‘裕台山’,中有石燕”。初唐文人李岂游七星岩时,写下《端州石室记》,留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唐以后,游客口增,星湖山水显扬天下,文人雅士为七星岩留下数百余处碑褐和摩崖石刻,描绘星湖风光的诗篇亦不计其数,如清初广东诗人陈恭尹的《游七星岩》曰:“立马眺平芜,萧萧见苍壁。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嶙峨各异势,纷诡非一色。旁通类户煽,中虚成室宅。藤根上郁招‘,石乳下涓滴。时闻钟磐鸣,宛若仙源隔。灵峰互亏蔽,微径缘空隙。颇疑混沌初,有此机巧迹。……”

    星湖的岩峰与桂林的岩峰都为石灰岩,属喀斯特峰林地貌。七星岩虽无桂林岩峰亘长连绵的磅礴气势,但它排列紧凑,小巧玲珑,挺拔秀丽。从高处眺望,被环抱在一片浩渺碧湖秀水中的七星岩,犹如天上的北斗横亘在茫茫银河之中。

    星湖的岩峰具有浓郁的南国韵味。岩壁葱翠,林密树茂。古榕树招‘根穿石,攀崖悬壁,枝干横空,须根摇曳。剑花,又叫量天尺,布满崖壁,当地视之为上乘补品。香味浓重的鸡蛋花、高大的海红豆、绿叶婆姿的假萍婆……这些热带、亚热带植物装点着山岩,显示出星湖的南国景观特色。湖堤上也是如此,除杨柳外,还栽种着各种亚热带林木,如葵树、凤凰树、紫荆、扶桑花、夹竹桃等等。春来湖上,烟柳含翠,万紫千红竞相吐艳;夏口,新荷亭亭,翠盖如云,香远溢清;金秋季节,桂树飘香,剑花累累,秋水明净澄碧;冬天,寒梅峭拔斗妍,暗香浮动,野鸭掠水,寒雁落沙。星湖风光,季季有别,处处引人入胜。岩,七星岩,山石峥嵘,洞穴幽奥。旧名右角岩,是七星岩的最东峰人称星湖“七岩八洞五湖六岗”。以道教经籍有“昆仑山三角,。间风其一角于辰之辉气势雄伟,名曰间风巅”之说而得名。岩高耸如削,与玉屏岩之西峰对峙,。攀登峰顶,可东望羚羊峡、鼎湖山,俯瞰环视星湖全景。岩东南北三面临水,多溶洞。西麓的钟鼓洞内有一石,相传是歌仙刘三姐的化身,水满时,滴水叮咚作响,如闻仙乐。其东有含珠洞,洞外有两石下垂如悬磐,叩之铿然有金石声。南面有无底洞,深邃黝黑,曲折而下,难穷其底。

    玉屏岩与间凤岩对峙,中带横岭,四周陡峭。半岩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三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