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文景观(1/2)

    一个瀑布的人文旅游景观,通俗地讲,就是指与瀑布有关的文化景观。诸如观瀑诗文,写瀑画卷,吟瀑对联以及有关瀑布的神话传说等等,这些都属于间接的文化景观,因为它没有直接地反映在瀑布或其四周的环胰中:还有一种文化景观,则是直接存在于瀑布及其附近的环境之中,可以亲眼目睹,可以观光欣赏,如观瀑亭和可供观瀑的寺庙宾馆等建筑景观,瀑布附近的摩崖石刻、古代岩画等历史景观,以及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土特产品等民俗景观等等。

    瀑布景观,作为天然界的最佳的风景之一,历来是游客文人的吟颂对象。诗人们为瀑布那江海倒悬的磅礴气势所折服,又为瀑布那婀娜多姿的飘逸神态所倾倒,于是临瀑而兴起,兴起而赋诗,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优美诗篇。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大诗人李白,游览了许多瀑布,留下了不少观瀑诗篇,他笔下的瀑布,气势磅礴,神韵万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山。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肇波水潺援”等等,把不同瀑布的各种风姿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他诗人笔下的瀑布,亦是有声有色,千姿百态: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唐朝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银河忽如瓤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索练脱轴垂青天。……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怜渊”。《元朝杨维祯·《庐山瀑布谣》);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宋朝白玉蟾·《三叠泉》);

    “翠屏横截万里天,悬水落成千丈玉。”(元朝土季文·《九华谣》);

    “石瞪迂回千万曲,似带如环往而复。……万丈狂涛五道奔,轰雷制电忘昏晓。”(清朝袁枚观飞水潭瀑布诗);

    “尚疑银河忽溃决,还惊长鲸吸百川。水帘横空垂不卷,万斜雪浪涌山根”。(清朝黄体仲·《咏潮音瀑》)

    “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安图县志》中吟长白瀑布诗)。

    最为生动形象描绘瀑布之姿态的大概要算是清朝袁枚的《大龙湫》诗,诗中将大龙湫瀑布的姿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诗中这样写道:“……五丈之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与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分明合并忽分散,业已坠下还迁延。有时轻舞工作态,如让如慢如招‘旋;有时口光来照耀,非青非红五色宣。……”

    此外,土安石在观赏浙江雪窦山的千丈崖瀑布时,曾作过一首观瀑绝句,亦令人赞不绝口:“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口还成五色文。”

    不同瀑布不仅姿态各异,造型优美奇特,其水声轰隆,亦慑人心魄:“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细雨弥茫千石外,惊雷怒吼两峰中”;“玉虫L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等等。这些诗句将瀑布的轰鸣声响描写了出来,读来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再看瀑布击溅起的玉珠水花,云烟雨雾,在诗人笔下,亦被描写得十分生动:“冷云抱石苍崖古,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楼,点点溅湿嫦娥衣,……广寒殿上银蜡飞,水晶宫中玉龙舞”;“飞珠散轻霞,流沫沸育石”;“江声雨势三秋兔,雪片冰花五月饶”等等。

    水帘洞瀑布在诗人笔下,又是别有一番情趣:“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帘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钩”;“误疑赢海翻琼浪,莫拟银河倒碧流。自是湘妃深隐处,水晶帘挂五云头”等等。诗人笔下的水帘洞瀑布充满了神奇色彩。

    元代诗人兼书画家赵孟顷的《水帘泉诗》,把庐山三叠泉瀑布的月夜景色,描绘得最富有诗情画意:“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一幅月夜飞瀑图跃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瀑布之景的确是美的,而瀑下的碧潭,又何尝不美呢。“荡荡白银网,沉沉水晶宫。愿从琴高生,脚踏赤鱿公,手持玉芙菜,跳入清冷中。”苏东坡面对开先瀑布之下“沉沉水晶宫”般的青玉峡龙潭,禁不住想要“跳入清冷中”去了。宋代诗人土十朋的《石镜溪》一诗,亦对玉帘泉瀑布下面的碧潭清流赞叹不已:“别有一溪清似镜,不须人为拂尘埃。”写尽碧潭之清澈,也是诗人自己内心深处的写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与画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中国画中又以其独树一帜的山水画区别于一般的西洋风景画。山水画所表现的大多是山水树石烟云之类,其中瀑布是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古人云:高山流水,但求知音;登高志远,临泉心清。所以瀑泉之景一直受到山水画家的青睐,加上绘画中育山无水不活之说,画中瀑泉亦是构图上的需要,因此,山泉飞瀑之类的山水画是传统山水画中最经常出现的题材。

    我国传统山水画,至北宋渐成体系,并开始形成三大流派,即董巨、荆关、李郭。三家鼎立,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丰富传统。三家面目,各不相同:董巨以写江南山水为主,无奇峰怪石,多钟灵秀色;荆关专写太行山石,危岩峭壁,气势不凡;李郭多写黄土高原一带荒山野岭,山峰浑圆,丘壑遍布。譬如荆关一派的著名画家范宽,所画的《溪山行旅图》,便是我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一张名作。画面采用高远透视法,将山峰那高耸巍峨的雄姿,表现得十分突出,而高山的右侧有一深涧,中有一条细长的瀑布,飘然跌下,与画面正中那雄伟的山峰形成鲜明的对比。瀑布下落至半途,又受顽石阻拦而分成两股,呈“人”字形落下。画面前下方,则有几级小瀑,使人想到水之源处大概一定正是那高悬的瀑布吧。小瀑几经流淌后,便汇入一条溪水,流出画面的左下方。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管从上至下,还是由下到上,均可获得一种美的享受。画中所描绘的山高水长的意境,可算是传统山水画中表现高山流水,表现瀑布之美的一个范例,同一流派中的另外两名画家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也都表现了瀑布景观。

    山水画自兴起到鼎盛的五代、宋朝,直至今口,表现瀑布与高山题材的画,是多不胜数,此地就不一一例举了。

    观瀑诗画果然不少,然观瀑游记、对联以及神话传说等。为数亦很多,这里只选几例以飨读者。

    观瀑游记文章,这里仅录较著名的两段。一段选自元代文人李洞的《观开先瀑布记》,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将瀑布的姿态,作了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读来令人如身置其境,妙趣无穷:

    “……登云锦阁西轩望瀑布,其旁香炉、双剑两峰,尤秀丽特甚,相传上有三石梁,横绝青冥,官不见底,苔滑不可度,度辄得遇异人。瀑行青壁间,如长虹委蛇,下沉邃渊。须臾,大风暴起,泉石不得行,从旁制曳,欲断还续;忽飞旋重轮,直入空际。回风一散,万象冥蒙;或文绢霞缓,陆降天际:偶随飘轮,奄尔而逝;瞬息万状,殆不可穷。急雨继之,四山雾晦,银竹森坚,形神开悟。……”

    另一段文字是清代进士土世慰的《游五老三叠开先瀑布记》中描写三叠泉瀑布的形态气势的:

    “……而三叠泉从山南最高处冉冉招‘空而降。初级如云如絮,喷薄吞吐,流注大招‘石上,水石冲激,乃始漂洞作态,珠进玉碎。复注二级石上,汇为巨流,悬崖直下龙潭!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毓,挂者如帘,散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汤,奔若跳鹭,其声则蕴隆之候,风掀电驰,霆震四击,轰轰不绝,又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瓦击相应:真天下第一伟观也。……”

    文中将瀑布的姿态,从飘、断、缀、挂、散、涌、奔等几个方面,作了生动的描绘,使读者看罢,三叠泉瀑布的百态千姿,跃然纸上。

    不少吟咏瀑布的对联,对仗工整,字句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不妨录下几副,与读者共赏:

    黄山九龙瀑,造型奇美,有人就这样写了一副对联: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弊骆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泰山龙潭瀑布上侧西溪石亭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

    龙跃九霄云腾致雨

    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在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前面的观瀑亭上,有一副对联把这个大瀑布写得栩栩如生: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莫干山剑池飞瀑的飞虹桥两旁,有一对联不仅描绘了瀑布,还写出了四周的环境。联文曰:

    夹道万竿成绿海,百寻涧底望高楼

    剑池飞瀑涤俗虑,塔山远景足高歌

    面对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奇观,诗人可以赋诗,画家可以作画,摄影家可以掀下快门,那么,一般的老百姓呢?居住在瀑布附近的平民百姓,他们亦同样会感受到瀑布景观的神奇壮观。可是千百年以来的封建**统治,他们似乎不太可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瀑布的形成,于是,许多有关瀑布的神话传说便产生了,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这些神话传说,亦为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