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九日登高》见悲凉(1/2)

    九月九日古称“重阳”,自魏晋以来便有“九日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这一天登上高山,眺望天高云淡,沐浴凉爽秋风,饮上几杯醇酒,大概每一个诗人都会诗兴勃发,舞文弄墨,吟上几首诗的。远的不说,唐代三大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就都有“九日”的诗,如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九日五首》),李白携壶搴菊的“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均是佳作。

    九月九日正值深秋,秋天在中国诗人心目中是一个象征着“悲凉肃杀”的季节,所以九日登高赋诗,大都要写以“悲”为情感基调的作品。豪放豁达如李白,在《九日》诗中也不由自主地流露“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的强颜欢笑的苦涩,即使在《九日龙山饮》那种貌似洒脱的句子里,“黄花笑逐臣”五字也不免让人感到他心底透出来的悲凉,更何况其他人!因此,当杜牧九月九日登高时,流露出来的便是满腹的悲苦愁哀: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首联入题,一句写景,一句记事,看上去很平常,不过细细读来却颇有滋味,“江涵秋影雁初飞”七个字里竟包含了多重意义。江如明镜才可以倒映秋影,而只有秋天江水才能有如此静谧,又要秋高气爽,江天才能高低相映,形成一个开朗广阔的空间。同时,周围应当是宁静空寂的无人无声境界,人才能有兴致眺望这江天寥廓的秋影!雁初飞,正是深秋季节,雁飞南天本是寻找温暖,而人却滞留此地,就未免为之怅惘。江上谧静,雁飞天空,一动一静,动静相生,便构成了一幅开阔苍茫的秋景图。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与客人一道登高远眺,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与诗思呢?古人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何况值此悲秋之际,面临空江雁影!于是,后六句便一气写出:在茫茫尘世中,难得见面有欢颜的人,不如把菊花插了满头回家;只须以酩酊大醉来混过佳节,何必要登高去叹息落日的余晖;古往今来九月九日都是如此,何必像古人那样,游牛山望国城而悲伤生命的短暂。

    写悲伤哀恸之情很容易,古往今来悲秋主题的诗不胜枚举,写旷达洒脱之心也很容易,那些旷放之作也常诵于人口,但难得的是这首诗以悲情写旷达,以旷达写悲哀,在悲凉的句子里羼入旷达的意思,又在旷达的句子中透出悲凉,呈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