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楞伽大义今释 > 《楞伽大义今释》 第1卷 第23章 五乘种性的分类

《楞伽大义今释》 第1卷 第23章 五乘种性的分类(2/2)

根性相近的观机设教法门,所以才有三乘或五乘种性之说的建立。但都是为了要他进入人和法无我的究竟佛地,才作如此分类。他们如果能够自证如来的境界,烦恼的习气自然净尽,便可证入法无我的境界了。虽然暂时住于声闻三昧的法乐境界,但仍能会得如来地最胜之身了。”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

    须陀盘那果。往来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

    (这是说:预流、一来、不还,以及阿罗汉等的声闻四果,虽然是有所得,但总是未了自心,犹被法所缚。按:须陀盘亦云须陀洹,译为预流,是初果声闻。二是斯陀含,译为一来或往来。三果阿那含,译为不还。)

    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

    (这是说:佛法所谓的大小三乘;或本无三乘,只有一乘;或说连一乘也没有,这都是因为思痴凡夫们,缼少智慧,不能了彻究竟的真义,所以我才说了其中差别之法。如果是内证圣智的圣者,便能远离这些不了义的知见,而还归于自心的寂静。)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

    (这是说:第一义的境界,是远离于有无二边相对的法相偏执,本来住于了无所有之地,又从哪里建立起三乘的差别相呢?)

    诸禅无量等。无色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

    (这是说:所有无量禅定的境界,如空无边定、色无边定,以及灭尽定等等,都各自有它的三昧,就如灭尽感觉知觉等心理状态,这都是心量所作的本分之事,并非心外另有一种境界。)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盘。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盘一切众生,而般涅盘。大慧,彼般涅盘,是名不般涅盘法相。此亦到一阐提趣。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盘。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盘已,毕竟不般涅盘。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