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提高组织有效性(2)(2/2)

 彼得斯还指出,新的灵活的制造系统和信息取得的分散性正导致松散型制造的大规模采用,“这最终将把制造一个产品所需的全部物质资源集中到一个独立的王国中去,团队组织在这个王国中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对于这个新组织模式的描述是:·创建自我管理的团队,他们对自己的支持性活动负责,如预算和计划。

    ·有作为“求助”专家的管理者,他们用绝大部分的时间来帮助团队工作。

    ·管理者鼓励各职能部门之间经常性的最前沿接触。

    ·广泛采用小型单位制——“大中存小”的模式。

    彼得·威肯斯(Peter wickens)

    彼得·威肯斯描述了尼桑公司的三个成功关键因素。

    ·灵活性;

    ·质量意识;

    ·团队工作。

    ■ 案例研究

    在保险公司中,销售代表的“效率”是以两样东西衡量的,一是他们卖出保险单的数量,二是他们收到保险费收入的金额。很自然,他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推销形式最简单的保单上面,从而得到很多保费收入,但保费金额虽然是效率的衡量尺度,却不代表效益,效益只能通过不同保单之间的相对赢利性来衡量。如果不给销售人员指导,告诉他们哪些保单最有利可图,他们就会在保费金额衡量上具有效率,但在赢利性上没有效果,而赢利性恰恰是保险公司业绩的惟一真实衡量尺度。

    会计部门夸耀自己的效率,他们在月末后的两周之内就能向各个成本中心送出大量的分析报告,分析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差异;但这些消息并不十分有效,因为它不能切实帮助成本中心的管理人员去控制一些关键性的成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许多项目是递延的(由于发票尚未处理,对于支出就只能做出假设),因而很多支出的数据毫无意义,正因为如此,成本中心常常保有他们自己的另一套帐簿。

    有这么一个行业培训委员会,它向本行业的各企业收取培训费,然后授权这些企业进行它所首肯的培训。但是向企业收取的费用收入超过了授权所花费的支出,许多企业愤愤地抱怨,说培训委员会积攒了大量无用的储备,这些储备都来自于企业。就此委员会主席发动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口号是“把你那份拿回去吧”,以鼓励各企业进行培训,使交费物有所值。于是该行业中的企业以极高的效率填写了无数表格,申请各种培训的授权,但是这些培训中的大部分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一个邮购公司决定建立一种新的运作计划,称作“晚会计划”,来销售它的产品。它以前没有过与此活动相关的经验,因此必须征集一些示范者。公司认为目前在邮购名单上的人有的曾对要销售的产品表示过兴趣,他们应该是最佳人选,这看上去比广告征集危险性要小。经过仔细计划征集运动实施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所有事都在按计划发生,除了一点,那就是几乎没有人回应,这个方法完全无效,因为它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实际上得到好的示范者的惟一办法是直接联系,并在地区分公司适应当地情况作不同的广告,公司作了问卷调查,看那些人为何不予反应,结果表明,邮寄的书面材料还不足以克服人们对这一计划自然而然的怀疑。

    一个政府代理机构负责招募职员,它请一个组织和工作方法团队来检查它的工作流程。该代理机构中有许多招聘经理,每一个经理负责特定的能力领域以招到不同类型的职员,他们都有自己的一组手下,负责招聘的不同阶段。但是他们的工作之间出现了重叠,如在筛选和认识申请人这一过程上各领域存在重叠,该机构所请的O & M团队就此提出一个“提高效率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一些单位专门处理不同的活动:筛选、认识,获取参考信息等。这些单位向每一个招聘经理提供服务,但它们由一个行政经理单独领导,这个解决方案是有效率的,因为它把相关活动组织到一些,节省了人力。但它也是无效益的,因为没有这么一个人负责各领域间的控制和协调,在每一阶段都会发生延误,工作完成需要的时间更长了,好的应聘者也会失去,因为他们厌烦了等待。

    一个工程企业进入了困难时期,决定削减20%的间接员工,为此委任了一个资源管理者来执行此项削减;他以极高的效率执行了这项任务,每一个人都明确地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方案严格地按计划实施了,文件也相当准确和完备。但是这个决策产生了决策时未预料到的震荡,许多关键的研究部门只雇佣间接员工,它们发现为达到裁员目标不得不解雇重要人员。这些部门为组织提供的是长期发展的能力,却被严重削弱,这项任务执行得很有效率,但导致了效益的重大下降,这一点对将来具有至关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