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九章 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5)

第九章 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5)(1/2)

    第九章  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5)

    把目光从那些耀眼的光环上移开,让我们看看这位经济学者是如何一步步开创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吧。也许,在我们对这个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就不会再沉浸在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的遗憾中了。我相信,杨小凯的在天之灵也一定没有因为这一遗憾感到不安。

    经历了长达10年的牢狱生活,杨小凯出狱后已然到了而立之年,这是人生的悲剧。但正是这个悲剧让杨小凯产生了超越个体意识形态,通达全人类的学术普遍理论的思想转变。

    那本费尽周折才进入监狱的《资本论》为杨小凯开启了经济之门。劳动分工这个基础而伟大的概念曾因其自身在理论上的难以逾越性而被抛弃,对知识的渴求让杨小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杨小凯的人生转折与大字报密不可分,因为一张大字报而获罪,同样是一张大字报,因为写有“把价值论数学化”的词句而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在狱中深入学习数学的动力之一。这两种巧合在杨小凯的前半生种下了因缘,而成果之花却在20多年以后绽放。

    分工的数学化打开了他通向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大门,这是根植于杨小凯一片爱国赤诚之上的。

    出狱之后,由于政治问题的束缚,他旁听了数学的课程,有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的机会。怀着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心愿,他翻译了一些国外的教材,还亲自编写了《数理经济学初步》、《控制论的经济应用》等几本教材。

    这几本教材虽然只能算是杨小凯数理基础与经济积累的牛刀小试,却给他带来了结识邹至庄的机会,也迎来了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的机遇。一个没有完整读完中学的人,却拿下了世界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也因此有了之后的一系列成就。

    在这一连串的巧合之下,是杨小凯个人坚定的意志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恒心,而主导这一切的精神动力,恰恰是他心中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根”的归属感。

    有人说杨小凯错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遗憾,这不是一种没有得到的自我安慰,而是因为在一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