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九章 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4)

第九章 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4)(1/2)

    第九章  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4)

    1978年,对杨小凯来说意味着解放,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更意味着思想意识的“解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肯定,民营经济以一种暗流涌动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在1992年,这股“暗流”得到了官方的承认,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93年,出国后首次回乡探亲的杨小凯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之后的中国经济更是迸发了巨大的潜能,不仅抑制住了通货膨胀,还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侵袭,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展现了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被许多学者定义为“后发优势”,也就是作为后起之秀,可以直接移植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度成为世界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就在人们沉浸在这种喜悦中时,杨小凯敏锐地发现了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而它很可能成为我们日后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刚跨进21世纪的大门,杨小凯就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让国内经济学界为之一惊,这与众不同的观点很快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讨论。

    2000年12月,杨小凯应邀到国内著名的经济研究机构天则经济研究所进行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后发劣势”观点,他引用沃森的研究成果,说明落后国家由于起步晚,很多东西可以照搬发达国家,这种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和工业化方面的模仿,而另外一种是制度的模仿。

    由于落后国家的建设几乎处于一片空白,可塑性比较强,所以起初的阶段,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以及管理方式的模仿会达到飞速发展的效果,而制度模仿会触及到很多的既得利益,所以说落后国家往往会两者相权择其轻,也就是去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以实现经济初期的腾飞,但是这样会给日后的发展留下很多的后遗症,甚至可能使社会产生重大动荡,从而毁掉整个改革的成果。

    杨小凯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个初期阶段,他举了国外的一些例子,如18、19世纪的法国、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等,在模仿发达国家的时候就出现了由于其**政体引起的后发劣势。同时,为了证明他的这一论断,他还举了一些制度和技术并行的例子,如日本的明治维新,说明只有制度建设与技术模仿并行的国家才可能有“后发优势”。

    不愿意触及既得利益,只进行技术模仿的国家只是“图一时之快”,最终会给以后的发展埋下 “隐形炸弹”。

    此外,杨小凯还以中国的部分行业为例说明了后发劣势正在由隐性变为显性,当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该市场设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这就给中国的股市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