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七章 张五常:西方经济学传教士(7)

第七章 张五常:西方经济学传教士(7)(1/2)

    第七章  张五常:西方经济学传教士(7)

    8.数学重要性之争

    同弗里德曼一样,张五常也是从事实出发去研究经济学的。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张五常在其博士论文《佃农理论》之后几乎从来不用数学工具,这一点倒是与科斯很像,科斯的经济研究就是没有数学工具的。

    在其演讲或文章中,张五常多次提到数学只是工具,不重要,甚至宣称博弈论的数学研究都是无用的,这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他尤其反对搬一大堆资料数据输进计算机,然后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结果,张五常还对某些青年学者一开始就以主流经济学家的模型为出发点进行数学推理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研究划分为两个独立的框架体系,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包括个人、企业和产业的生产收入分配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用国民收入、国民总投资和消费等统计数据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研究领域。

    张五常不用数学进行经济研究,有他自己坚持的一套理论。他反对经济学宏微观的划分,认为经济学无非就是两个基本原理,一是自私的假说,即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毫无例外地在有限条件下争取最大利益;二是需求定律,即需求曲线毫无例外地向右倾斜。掌握了这两个基本原理,所有的经济学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说,从经济学是用来解释现象的功用来讲,数学是多余的。

    对于经济学的研究,通常我们遵循两种范式:一种是实证研究,即研究者要亲自收集相关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验证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这种研究主张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材料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之上,进而推出具有同等条件下可验证的一般结论。另一种是规范研究,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维度进行合意性研究,旨在作出经济判断。

    张五常强调他所做的研究是基于实证研究范式的,但是实证并不是说一切从感性出发,而放弃对逻辑的思考和分析。在经济学界,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对数学工具的应用都成为了一种潮流,在这个潮流之下,张五常却逆流而上,主张回归古典研究方法,这在很多学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北京大学的汪丁丁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学家应该如何对待数学的问题,他引用罗素的看法,作为逻辑的延伸的数学,它能够给我们的各种定理无非就是逻辑上的“永真式”,或者“同义反复”。然而,数学的功能又恰恰在于把同一因果关系的表达式转换为对特定研究者而言更加清晰的表达式,从而使研究者能够发现以前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