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七章 张五常:西方经济学传教士(5)

第七章 张五常:西方经济学传教士(5)(2/2)

改革路径,张五常当时的话不无道理。

    张五常的改革主张坚持了私有产权为核心的“自由市场”观点,着力从各个方面向中国的改革者推介明晰产权、取消管制的思路。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亟待变革;一方面是社会主义的公有体制与自由的市场经济是否兼容的意识形态上的较量。

    回首改革初期10年,作为一名“在野”的经济学家,张五常给中国经济开出的药方虽然并没有悉数实施——鉴于国情,有些方法确实无法实施——但透过张五常的观点,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西方经济学知识的传播上功不可没。

    6.卖橘者言

    张五常在中国进行西方经济传教的重要武器是他的经济散文。自1983年在《信报》开设专栏以来,张五常已写下了多达几百万字的散文,内容包罗万象,有经济、书法、摄影、收藏和旅游等,门类庞杂,其中内容最多的,也是带有明显张氏风格的,当属张五常的经济散文。

    严格来讲,用文字去解释经济并不能算是张五常的专利。早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时代,就是用文字去叙述经济。

    用张五常的话讲,他主张经济学的复古:科斯继承了经济学研究的古典风格,不仅研究方式独具一格,还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交易成本理论之先河,但科斯终究是个学者,更多展现的是作为经济学家的智慧。而张五常在此基础上,凭借自己的汉语优势,在学术研究的同时,更注重于将经济学的知识通过经济散文的形式传播出去,强化了自己中国西方经济学传教士的身份。即使不能说是张五常创造了经济散文这一文体,在经济散文的发扬光大上,也无人能与之争功。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散文为载体,张五常屡向主政者谏言。从农业改革到工商业改革,又到贪污、通货膨胀等社会经济现象,他因其独特犀利的观点备受关注。

    1993年起,张五常开始为《壹周刊》撰写专栏,同时,《经济学消息报》也频繁出现他的文章。从那时候起,张五常在中国声名鹊起,其经济散文著作多次脱销,并且每有新书,竞相购之以观其鲜成为了一种潮流。

    有些学者认为经济散文是用故事的形式去讲解经济知识,而张五常的经济散文的确不是说教式的。其特别注重对经济现象的解释,研究素材均来自现实生活,其实这也是他所立足的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所在。在他看来,不能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学都是不成功的。这一经济学研究宗旨,从他早年的《佃农理论》就可以看得出来,后来在香港街头卖橘、卖玉都成为他践行这一思路的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