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6节 - 第59节(2/2)

,一面国旗、一尊土地神,等等,也可以构成你的"自我"。那么就有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的这些"自我",在你的心理结构里各占多大的分量?就是说,当他们发生冲突时,你站在谁的一边?

    以你的老乡和你的朋友的冲突为例。两个人先是言语冲突,继而拿刀对砍。你无法调解,而且必须选择站在谁的一边,那么,你帮谁?

    情况很明显。除非这个"老乡"同时也是你的朋友,否则你不可能帮他,因为在你心里,和他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并没有和朋友联系在一起的那个"自我"有分量。

    但是,如果是国家、民族间的仇杀,情况往往就颠倒过来了。有一部拍得很不错的电视剧叫《雪豹》,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非常牛叉的中国人和一个非常牛叉的日本人在德国学特种作战,他们俩既是同学,也是朋友。但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后,他们立刻成了敌人。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自我",远比和朋友联系在一起的"自我"重要,因为前者是一种和人的尊严捆绑在一起的"大我"。

    正是如此,政治宣传、商业营销、媒体炒作,要引爆"群众"、"消费者"、"读者"的狂欢就非常容易,使劲刺激那些构成了你的"自我"的东西,让你进入一个局、一个心理情境即可。把自己视为"自由民主"的化身,把对方说成是"**独裁"的魔鬼,远比喊几句"正义"的口号更具号召力,更能招募到一群至死不渝的炮灰。

    (3)一件事情只要在我们的心理上存在,我们就会频繁地穿行在两个极端:或爽得要死,或活不下去

    第39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4)

    人最终当然不可避免要死,但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去死。要生,不要死,这是生命本能的第一铁律。

    在心理上也一样,人也要在心理上生存。它是心理的第一铁律。懂得这个铁律,我们就掌握了破译几乎人类一切言行的密码。

    在电影电视上,你一定见过一些地痞流氓在高僧面前骂骂咧咧,手都指到高僧的鼻子上了,但高僧看都不看一眼,要在地痞动手几次后,他才会把地痞打得满地找牙。

    为什么高僧根本就不愤怒?很简单,地痞挑衅羞辱他这一事实,当然被他看见,但在他心理上并不存在。他已经有足够的理性能力,看穿地痞这一行为的无意义和虚妄。在心理上不存在的东西,就不会激起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地痞这样做马上构成了一个心理上的事实,从而威胁到了我们心理上的生存。为了维护我们的心理生存,情绪马上控制我们对他的行为作出反应,狠狠地教训他。

    电影电视上也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在某个集市上,出现了一帮地痞,他们耀武扬威,调戏良家妇女。突然从天而降一个位大侠,英雄救美,把地痞打得鬼哭狼嚎。为头的地痞捡起一条命准备要跑,同时摆出一个POSE,回头声嘶力竭地指着大侠:"你等着!"

    地痞这么干就是要维护自己的心理生存。被大侠打趴下,让他很没面子。为了让自己在心理上能够生存,他必须装13,在心理上否定他干不过大侠这一事实。威胁大侠让他重新找回了"自我"。

    心理生存的力量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一个人为了让自己能够在心理上生,他宁愿去死。革命战士刘胡兰为什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不怕死?就是因为叫她背叛信仰,比杀了她还要难受。

    一个人之所以把心理生存视为必须服从的上帝,是因为他不仅害怕"我"不存在,而且害怕"我"没有价值:

    第一,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种存在,如果在心理上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焦虑、恐惧就会吞没我们。无视一个人的存在不仅是不礼貌,而且简直是与人为敌。

    第二,正如吃饱饭并不够,我们还要吃好一样,仅仅证明我们的存在还不够,我们还要在心理上证明自己具有价值,生存之后就是牛叉。这就必须通过和他人的对比,把我们和他人的存在纳入社会价值排序。如果我们比他人低档,那就同样有被虚无化的危险,焦虑和恐惧绝不会放过我们。

    第40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

    第四章打破社会价值排序

    导读:

    一个人越是因为别人比他有身份、有钱而仇恨别人,他骨子里其实越想变成那个人。

    1、社会价值排序就是一种心理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导读: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改变,他就要启动心理保护机制:认命

    "社会价值排序"这个概念是我们进入社会、人心真相的入口

    假设你的朋友、同事人人都有房有车,而你想当"房奴"而不得,挤住在阴暗的地下室或城中村,每天挤公交上班气喘吁吁,你能想像自己可以保持平静吗?

    当一个人这样问你时,不排除你为了面子,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我能!但你的内心马上会告诉你,你在说谎!

    另外,你或许可以告诉自己:我能!但别忘了,这是头脑里的那个你在告诉内心里的那个你。这是暗示,是否认,而不是心理的真实状态。

    原因很简单,你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并且很不幸,和别人相比,你排的位置比较低。

    一个由外在评价主宰自我认同的人实质上是一个遗失了真实自我的人。从外部世界得到的那个"自我"只要进驻到我们的心理结构,我们就成了外部世界的傀儡,失去了防御打击的能力。

    只要我们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在心理上就注定要过一种风雨飘摇的生活,并被自卑、焦虑、烦躁等情绪袭扰。如果很不幸,我们没有权,也没有钱,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从外部世界中得到的强大的"自我",那就更是如此。

    要变得心理强大,就必须打破这个社会价值排序,让心灵从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第41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2)

    "社会价值排序"绝对是一个非常关健的概念,不夸张地说,它是我们透视社会、人心的一个入口。

    我在前面的章节里简单解释过这个概念,现在我把它全面地翻译一下,就是:社会从来都狗眼看人低,有一套根据金钱、权力、地位、出身、文凭、容貌、名气、荣誉等来划分一个人牛不牛叉,高不高档,并给大家排好高低不同的位置的评价标准。白领比民工高档,对民工有心理优势;而富人、老板在心理上,则又可以把白领踩在脚下。在世俗眼里,这不是社会的变态,而是天经地义。

    那么,社会价值排序这个"暴君"是怎么君临天下的?

    摆脱泥土、汗水乃是一个人的永恒渴望

    公元前535年,有个叫楚芋尹宇的人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瞧,一级压一级,贵贱什么的都排好了座次,而且还拉老天来论证它的合法性。鲁老前辈周树人先生对此表示严重抗议,并悲哀地替没有谁可以"臣"的"台"设想:不是还有更卑的妻,更弱的子么……中国这桌人肉宴席,从来就是这样摆的!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玩法类似,也是把人分成几个等级,像什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之类。为了防止低贱种姓玷污高贵种姓的血统,前两个种姓绝不与后两个种姓通婚,并且还要在生活中保持种姓隔离。比如,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在待在同一个房间里。

    自然,高贵种姓们平时穿的衣服,低贱种姓们也是不能穿的。你穿的衣服,要让人一眼就看出你属于哪个种姓。高种姓的人戴一个金链,低种姓的你也想戴,就是在破坏种姓识别的政治社会环境,就是在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据写了《人类动物园》、《裸猿》、《亲密关系》这个"裸猿三步曲"的英国人类行为学家莫里斯考证,在1363年的英格兰,议会关注的主要是规范社会各阶级的服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意志,服装超越她实际地位的女子可能会受到的惩罚是颈上戴木枷。在印度,头巾如何戴以显示种姓是有严格规定的。在亨利八世时期的英格兰,如果男人不能随时奉献一匹轻装马去为国王效命,其妻子是不允许戴丝绒女帽或金色项链的。在美国新英格兰的早期,如果丈夫没有一千美金以上的财产,妻子是不允许戴丝巾的。

    第42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3)

    为了保持一个在社会价值排序上还有点位置的读书人的身份,你见过只能排出几文大钱的孔乙己先生脱下过他的长衫么?

    离开了刀剑的庇护,社会等级制能否存在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但与社会等级制构成一体两面的社会价值排序,在征服人心上却不费吹灰之力。原因很简单:社会中的低贱阶层,在屈服于高贵阶层的暴力时,同时也屈服于他们的美学标准和价值趣味。

    一个社会中的时尚,一般总是从上流社会那儿开始玩的。被社会价值排序俘获的下层社会善男信女们当然也会跟着模仿,从而也显得自己时尚高档,但当流行到他们那儿时,为了不和他们混同,上流社会的时尚达人们早就换一种玩法了。

    低贱阶层之所以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向高贵阶层看齐,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原因:后者离泥土、汗水最远——而摆脱泥土、汗水乃是一个人的永恒渴望!

    和泥土、汗水混在一起,就会让一个人感觉低贱吗?是的。

    首先,泥土和汗水与生命有关,但也和死亡,和一个人无法超越他生命最初的卑微状态有关,这是他最害怕的。

    其次,社会等级制、社会分工存在着对身份的歧视,与泥土、汗水混在一起的,从来都是低贱阶层,高贵阶层们玩的不是生产劳动,而是治国打仗,读书管理这类玩意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嘛。

    你也许要问:古代中国不是有"重农抑商",有一套热爱土地的价值观念么?而且,苏联不是也曾经把工农抬上了天,把沙俄的贵族阶层贬到了地狱,离泥土、汗水近的人在离泥土、汗水远的人面前,难道没有心理优势吗?

    当然没有。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改变,他就要启动心理保护机制:认命。热爱土地,是因为无法扔下锄头去当官。认命避免了社会价值排序对自己的伤害,并从和土地的关系中找到生存的意义。

    不仅是中国,在古代,几乎所有国家的穷人都这样干,也只能这样干。很多地方,干脆有宗教大师出来忽悠,把这种认命上升到宗教的高度,罩上神圣的光环,说人应该受苦,应该忍受自己的命运,以在来生或天堂获得拯救。

    第43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4)

    就是到现在,据去印度考察过的朋友讲,印度的穷人虽然只能在贫民窟里和垃圾为伴(出一个把"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机率,和彩票中奖的机率差不多,那是资产阶级用来麻醉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意志的神话,广大革命群众一定要警惕!),但对自己的处境安之若素。为什么?因为他们作为低贱种姓应该忍受苦难,已经变成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生存,这是神安排的,要听神的话,这样神才能罩着他们。革命导师马克思教导我们,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苏联抬高工农是另一回事。看上去挺像回事儿的政治地位的确让很多人在贵族面前,获得了表面上的心理优势,因为他们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历史规律的一边。然而,贵族阶层背后的社会价值排序,仍然让很多人感到自卑。所以我们看到,新的组织构架仍然有着等级社会的诸多痕迹。一个人越是因为别人比他有身份、有钱而仇恨别人,他骨子里其实越想变成那个人!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同等五官轮廓和身体形状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认为,一个皮肤白的女人比一个皮肤黑的女人漂亮高档?或许白人很牛,黑人不算牛的现实会影响到现在我们的美学标准。但是,在古代,中国人有这种美学标准的时候,一些地方的白人都还在森林里呢。根本的原因是:白意味着不进行生产劳动,不日晒雨淋,远离泥土和汗水,而黑恰恰相反。

    离泥土、汗水越近的工作,就越低贱,而离泥土、汗水越远的工作,就越高贵,这就是主流社会的观念。空姐显得高档不仅仅是长得好看,不仅仅是有一双黑丝袜腿,而在于她们的职业,他们接触的人,离泥土都非常之远。

    正因为人具有摆脱泥土和汗水的永恒渴望,而且喜欢玩心理竞争,所以,哪怕社会等级制度已经被自由、平等的潮流冲击得七零八落,社会价值排序也从来不随着它的玩完而玩不下去。

    恰恰相反,它会玩得更厉害。因为在现代社会,没有谁规定你不可以穿只有富人才能穿的衣服,也没有谁规定你一辈子就只能当工人、农民、小职员。它允诺,在成功地爬到上流社会方面,你和其它人的机会是平等的。未来的大门始终向你打开,问题只在于你可不可以走进去。另外,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说不定哪天机会就垂青于你。既然如此,认命也就不合时宜,甚至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第44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5)

    对此我热烈鼓掌,同时也深表遗憾——因为这意味着,大家一起让社会变得更加有毒!

    2、社会价值排序能玩下去的秘密:必须不把人当人

    导读:人作为人是无法相互比较的,但身外之物却可以比较,于是,人们就用身外之物的比较来代替人的比较,这就是社会价值排序这一游戏的真相。

    并不是一个人有什么,他就是什么

    社会价值排序就是一种心理食物链:为了心理生存,人与人之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不想被吃,一个人就得往上爬。

    来看一下战国名嘴苏秦。为了个人当官发财的解放事业,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游说秦国打六国失败后,忍受众人白眼。又去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最终执掌六国相印,还让曾经看不起他的嫂嫂像蛇一样爬行来谢罪。

    我们要问,苏同志以"头悬梁,锥刺股"这一革命英雄主义的事迹充分证明,他是用特殊材料造成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他的嫂嫂对他前倨后恭,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

    司马迁同志在《史记》里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取尊荣"的精神。没有"尊荣",那就位于心理食物链中的最低端,那就只能被吃。苏秦什么人,怎么可能甘于当虾米?

    他的嫂嫂是社会价值排序最虔诚的信徒。作为一只虾米,她除了严重鄙视混得很惨的苏秦,无形中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小鱼,还能从哪儿找到点生活的乐子?她还要在心理上活不活?而当苏秦同志革命成功,变成了一条大鱼,她除了赶快讨好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更不用说,讨好本身就可以让她产生自己不再是虾米的幻觉,因为她是苏秦的嫂嫂,分沾了苏秦的牛叉,可以在众姐妹面前炫耀了嘛。

    不知道你是否感到奇怪:苏秦同志虽然从一个无产者变成了一个领导干部,身份变了,但人还是这个人啊,怎么在她嫂嫂眼中,他这个人的价值反差就如此鲜明呢?

    这就涉及到了社会价值排序的一个天大的秘密,也是它的一个大漏洞。先看一种商品:靴子。靴子很有魅力,配上一双丝袜,女人穿上去绝对高档。OK,这没有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鞭子套在一双美脚上,看上去很美。

    第45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6)

    靴子有不同的牌子,有不同的价格,作为一种现象,这也很正常。

    但是,接下来就有问题了:有两个长得差不多的女人去买靴子,一个进名牌店,一个到街边摊。不一会儿,她们都拿着自己的靴子在街上展示。当你看到这一幕时,在脑海里会不会有这种感觉——穿品牌靴子的女人比穿地摊靴子的女人高档?

    这类现象我们太熟悉了,以致都不想去追问一下为什么。

    我们认为逛品牌店的女人高档,仅仅是因为我们推测她有钱,从而屈服于金钱的力量吗?这样想只对了一半。事情的真相是,在我们的心理上,商品价格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排序,它转化成了购买它们的人之间的价值排序——商品不同价,人也就不同价了。

    人占有的东西,也就是身外之物可以比一下,但人本身能比吗?谁敢说在生命的意义上,一个亿万富翁的命就比一个乞丐的值钱?如果他把乞丐杀死了,然后丢出一百万,说,这点钱都可以买你几辈子的命了,大家服不服气?这些问题我们根本都问不出口,因为人的生命、人的价值是不能比的,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那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价值排序,把人与人之间区分成高档与低档这种现象?

    在一个聚会上,我们在介绍两个人认识时,一定会指着A告诉B,A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或是我们什么人。你发现没有,如果A没有名字,没有职业、身份,或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根本就无从界定A,根本不知道他是谁。这样的A,就是一个神秘之物。

    当你在一条阴暗狭窄的小巷里碰到一个陌生人时,为什么感到有些不适?因为你根本无从界定他。不错,他是一个人,但你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而这一点,对你就是一个威胁,你得防着点。

    所以,我们一定要界定一个人,把握他。那么用什么来界定一个人?他不是一种存在嘛,很好办,就用他的存在属性,像性别、年龄、哪儿人、职业、身份、和谁的关系等等,就是存在属性。我们说,白岩松是央视的新闻评论员,姚明是一个球星。

    第46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7)

    本来,一个人是个医生,他有35岁,像这类存在属于只是用来指代一个人,就像语言符号用来指代一件事情一样,指代的东西和被指代的东西并不就是一回事。但是,在我们的大脑和心里,情况完全变了,变成了一个人就是他的存在属性。我们"体验"一个人,就是用他最明显的存在属性来体验他。很多人不是把大美女阿娇体验成一个清纯明星吗?当看到她和杰出的摄影艺术家陈冠希同志的人体艺术摄影作品时,意外了吧?

    奇怪的是,我们这样体验一个人,他也这样体验自己。一个人是农民工,他也把"农民工"体验为他的自我,虽然是有点耻辱的自我;一个人是"城管",他也把"城管"体验成他的自我,哪个小贩要是敢不把他这个"城管"放在眼里,还想不想摆摊,嗯?

    尽管一个人的存在,真的不是他所占有的东西,但在心理上,我们就是认为,一个人就是他所占有的东西。社会价值排序的逻辑就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是不能比较吗,就像一只钢笔和一个苹果一样?但是,我把它们都折算成钱,你看能不能比较它们哪一个值钱?

    人也一样。

    老老实实地承认,社会价值排序这个游戏对强者是最有利的,如果占有那么多的钱和那么大的权力,居然在别人面前还无法觉得自己牛叉,不能狠狠地、合法地发泄一下践踏别人尊严的**,那还不郁闷得要死,生活又能找到多少意义?但是,对于弱者来说,把自己真正的价值丢掉,参与这场游戏,注定了在心理上只能输掉。

    3、剥去对方的社会包装,你在心灵上即获得了解放

    导读:一个人越无法依赖他真实的自我而活,他就越需要认为社会包装出来的那个"自我"就是真实的自己,并让其它人在心理上对此也表示同意。一个权力者,一个有钱人,一旦意识到那个剥去了权和钱的自我就是真实的自己,他在心理上就陷入了灾难。

    西方有个谚语叫"仆人眼里无英雄"。英雄在大众面前总是沐浴上一层神秘、强大、正义的光辉,但投射到仆人眼中,这一光辉迅速暗淡。

    第47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8)

    西方大哲黑格尔和蒙田联袂推荐过这一谚语。思考最抽象、最高深哲学问题的人和洞察人情事故的人都对同一种现象念念不忘,当然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英雄在大众和仆人眼中居然是不同的两个人。是仆人本来就下贱,不能理解英雄的崇高境界吗?错了!

    很简单,距离产生"魅力"。一个只看到包装出来的那个社会形象的人,当然会觉得英雄魅力四射。但如果他也看到了英雄拉屎,看到了英雄在生活上甚至十分低能,英雄是不是被"祛魅"?

    伟大领袖**教育我们,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纸老虎就是只能吓唬胆小的人。抗战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中国人也被日本鬼子吓得尿裤子,似乎日本鬼子不可战胜。结果,平型关一战,中国人沸腾了。事实证明,子弹打进去,日本鬼子的身体里也是有两个眼的,那些**也弱得很。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穿了社会价值排序是怎么玩的,以及它的破绽何在。而对付它,当然也就有了方法。

    我想,不穿衣服,人类可能没有底气在猴子面前说自己是"高级动物"。同样,我们在很多人面前心理弱小,那也只是被他们披的那一身"社会"的"皮"吓住而已。邪恶地想象一下,假如一个贵妇身上的服饰包装全部脱去,露出**的**,可能还赘肉一大堆,眼睛露出惊恐,你会觉得她高档?

    我们要做的,就是剥去他们这身"皮"!

    十年前,我在一家单位上班。那时我不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年,没有向组织和领导积极靠拢的想法,特怕领导,屈服于他权力的淫威之中。

    有一天,我在厕所里一边撒尿一边唱歌时,领导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我旁边。我感到一阵紧张,严重怀疑他在我身边,我的尿能不能撒出来?我看了他一眼,颤抖着喊了一声"X书记",我就不敢看他了,心里"咚、咚"直跳。

    很快我就听到了旁边便池被尿水急剧冲击的声音。我控制不住自己,便偷偷地看了一眼。我看到了一张疲惫、显出颓势的脸,这张脸和平时那张威严的脸极不一样,好像换了一个人。再往下一看,我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在一个厕所里,两个男人拉开拉链,掏出二弟,并排站在一起放水。

    第48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9)

    那一瞬间对我的冲击太大了。电光石火之间,我突然感觉到,我是和领导一起站在厕所里撒尿,我和领导是平等的!

    不错,在办公室里、在会议室里、在各种可以衬托他的身份的场合,他雄踞于我之上,让我战战兢兢。但是,一进入厕所,他和我就没有区别,领导和下属的身份都被解构了,我们只是尿友,或者动物。他的威慑力被"祛魅"了,厕所把他打回了原形!

    一种巨大的快感猛烈地袭击我的全身。在过了20多年的蒙昧人生后,我开悟了。

    此后,我展开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推理。为什么领导不喜欢我们对他直呼其名?是因为直呼其名,就意味着一种平等,意味着这个名字一扯,就牵出了真实的他。如果这样,他怎么可能让我们敬畏?所以他一定要我们叫他"书记",以他在组织中的角色和我们打交道,提醒我们,他对我们有权力,我们在他面前要放乖点。

    同样,一个富人也绝对不会忘记提醒我们,他有钱,我们在他面前,最正确的反应就是自卑!

    我陶醉在那个年代自己天才的发现中,再进一步推理,他们这已经是露怯了。很多让我们自卑的人,实际上根本不敢把他真实的一面露给我们看。他露给我们看的那个"自我",一定不是他真实的自我,而是经过了社会包装的"自我"。

    "神医"张悟本出事之前,一系列头衔让人头晕目眩。像"中医食疗第一人"、"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技术合作中心研究员"、"首席健康推广专家",哪一个拎出来在社会价值排序上没有分量?当然,事后表明,这些头衔纯属虚构,如有其事,全是人民群众容易忽悠。

    事实的真相往往是,一个人越无法依赖他真实的自我而活,他就越需要认为社会包装出来的那个"自我"就是真实的自己,并让其它人在心理上对此也表示同意。一个权力者,一个有钱人,一旦意识到那个剥去了权和钱的自我就是真实的自己,他在心理上就陷入了灾难。

    第49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0)

    当然,如果无法看破一个人用权和钱堆出来的"自我"本质上是一种虚妄,不好意思,承受灾难的就是我们。

    当年,为破除社会价值排序,理论知识非常欠缺,只具匹夫之勇的我曾经玩过现在看来是疯狂而冒险的训练。

    第一个训练,我想考验自己在心理上对于大众的白眼有多大的承受力。为此,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穿起又脏又破的衣服,目不斜视地在生活区和大街上游荡,间或还溜达到宾馆的大堂里。这是"流浪汉+疯子"的造型。很多认识我的人一看到我那副模样,都以为我得了神经病,在背后指指点点,满脸不屑。我努力保持镇定,对此不屑一顾。在宾馆大堂里,我的出现惊吓了制服裹身的服务员。而保安则毫不客气地把我驱赶出门。

    这是一种以毒攻毒,走到一个极端来刻意对抗社会价值排序的策略。后来我发现这种行为极为幼稚,我的勇气完全依赖于自我暗示和强迫,依赖于一种"我TM豁出去了"的无赖心理。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一个人只要不要脸,是完全可以这样干的。如果这也叫心理强大,那真是对语言文字的巨大侮辱。

    五天后,我及时刹车,宣告心理强大的这一错误实践"寿终正寝"。

    第二个训练,我想考察自己有没有和那些让我自卑的人进行平等对话的勇气和能力。具体方法就是找机会和别人一起去本单位权势人物的家里,放开胆子说话,并且还直视权势人物的眼睛,培养自己蔑视权力者的胆识。这一招几乎是自杀式的,但当时对心理强大的好奇心让我愿意冒险一试。

    那一天,我、同事、权势人物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友好的三边会谈,并相互交换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我是在吃了晚饭,离开饭馆后,和同事一起访问权势人物家里的。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自杀性举动居然没有害到我,相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敢于频频和权势人物直视,让我找到了在他面前心理强大的感觉,说话也就毫不拘束,并且不时现出智慧的火花,令权势人物颇为欣赏。此后,我慢慢地和他走近。我和他的对话,也成为他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的一种休闲方式。

    第50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1)

    过后我对这一训练进行了反思。结果痛苦地发现,从心理强大的要求来说,这仍然不得要领。我仍然是强迫自己显得强大,碰到一个不是在和我进行心理较量的人,看起来我成功了,但碰到一个要在心理上打败我的人,我只有一个可耻的下场,就是失败。

    这两个训练都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心理强大训练必须谨记的方法:不要让对方的任何信息掠起自己的心理反应。

    而我的方法是,靠强迫自己产生勇气,来对抗对方就社会价值排序来说强大的身份。这是错误的,在一开始就走了歪路。这仍然等于承认,自己的身份和对方的身份比,在社会价值排序上是较低的,自卑被先验地设定。

    假如在一开始就按社会价值排序的游戏规则出牌,打破它就只能是一种梦呓。我们的"自我"被社会价值排序的病毒感染严重,对于想要变得心理强大的人来说,要做的绝不是杀毒,而是重装系统!

    在以后的强大心理之路上,我大义凛然地抛弃了这种错误的训练,迅猛地转过身,向前方绝尘而去。多年后,我披着一件"发帖回帖专用马甲"像幽灵一样出现在网络……

    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来破除社会价值排序:

    给定一种情境,就比如你在一个让你自卑、怯场的成功人士面前,你该怎么做?

    我们的原则是:只以头脑去和他打交道,而不以心理去和他面对,斩断他身上的光环对你心理的控制链。你在他面前应该是一个理性人,而不是一个心理动物。

    一开始训练的话,通常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头脑要敏锐,活跃,尽力让自己情绪稳定。这么做的目的,是在心里面解构掉你和他的"强者-弱者"关系,阻遏自己产生"高档-低档"的心理反应,让他身上的一切信息,首先要过你大脑这一关,并把它们阻挡在你的大脑之内,而不是直接就绕过你的大脑,刺激到你的心理。

    古希腊有个历史学家,叫希罗多德,他曾经讲了个故事。古波斯的国王大流士喜欢旅行,对在旅途中碰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非常好奇。他发现,有个印第安部落习惯吃他们死去的父亲的遗体;但是,希腊人绝不这样干,希腊人是把父亲火化,认为这是最自然的了。有一天,他就召集宫廷里的希腊人,问他们是否会吃他们死去父亲的遗体。希腊人大感震惊,说即使给他们多少钱,他们也不会干这种事情。然后大流士再把一些印第安人叫进来,问他们是否愿意火化他们死去父亲的遗体,这些印第安人极为惊慌,告诉大流士,最好不要再提这种可怕的事情。

    第51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2)

    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呢?说明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准则、习惯和生活方式,你熟悉了自己社会玩的那一套,认为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那并没有什么。但是,假如你碰到了另一个社会的人,因为别人玩的和你不一样,你便认为别人很奇怪、有病,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一说明你孤陋寡闻,二说明在思维上,你真的有些问题,总是假想自己伟大、光荣、正确。可事实上,在别人眼中,你一样的奇怪、有病。

    根据这种启示,人类学家在离开自己的社会,跑到深山老林去和原始民族接触进行"田野调查"时,一定不能用自己社会玩的那一套去观察和解读原始民族的思维、习俗、生活习惯。他必须在心理上斩断和自己所在社会的联系,只带一双眼睛去看,只带一个大脑去思考、解读。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影响他看到事物的真相,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沦为一场自我欺骗。

    正因为如此,人类学的大佬摩尔根在写《古代社会》时,甚至跑到原始人那儿去住了四十年。不得不说,这位仁兄在斩断和自己社会的心理联系上,对自己够狠的。

    从方法论上,我们破除社会价值排序的第一步,大致也是这个意思。这个一开始会有点难度,但没关系,我们继续第二步,找到他暴露出来的缺陷。

    上面已经说过,一个利用衣服、装饰、名气、金钱、地位、神色把自己包装得高档无比的人,基本上是因为不敢把真面目示人,这样的人在心理上都不自信。而任何包装都不可能完美,都有漏洞,都会暴露出一个人平凡、普通的一面。古希腊有个神话,说有个英雄叫阿喀琉斯,牛叉得很,刀枪不入,有金刚不坏之身。但他有个致命缺陷,就是脚后根非常软弱,结果,在打架斗殴中他砍死无数人后,被高人识破他的缺陷,用箭射中脚后跟而死。

    有位电视嘉宾讲过一个故事,他应邀参加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是个女人,长得倾国倾城,美貌无比,气质也是高雅得不得了,让他有些自卑,甚至有点语无伦次。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自信,原因是他从上往下扫描主持人的身体后发现,这个高档的美女居然有一双大脚,而且不穿丝袜,脚背粗糙。这一发现让美女在他面前被"祛魅"了,原来不是高贵的仙女,而是和他一样的普通人嘛。他迅速找到了自信。

    第52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3)

    破除社会价值排序的第二步,就是要尽可能地快速捕捉一个人可能暴露出来的装13成分,以及身体、身体包装可能暴露出来的任何缺陷,把对方从一个领导、老板、名人这样的社会角色,还原成一个人,一个和你一样的普通人!

    16世纪的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大佬蒙田提醒我们,达官贵人之所以看起来比我们高档,那是因为他们脚上穿了高跷。他谆谆教导我们说:"一个人可以仆役成群,身居漂亮官邸,施展巨大影响,拥有巨额收入。这一切可能都是他的身外之物,而不是他自身之物……甩掉他脚上的高跷,测量他的实际身高,让他抛开他的财富,剥掉身上的饰物,以**的状态与我们相见……"

    一个可以吓住心理弱小者的人,一般是用这两个步骤来让自己在社会价值排序上处于高端:一是在社会上"打拼",谋取金钱、权力、地位、头衔,这些东西是一个人表演的身份"背景";二是在早晨出门之前,尽力包装自己,它是一个人表演时的"形象设计"。"背景"和"形象设计"都对一个人进行了"魅化"。

    你要干的事情恰恰相反,就是把他苦心经营的这个"魅化"过程还原回去,祛他的"魅",把他打回原形!

    我强烈推荐这种心理强大的训练。因为,这不是意淫,不是阿Q兄弟玩的那一套精神胜利**;它也不走佛教的那种极端,看破人间万象,一切都是浮云;它也不是很多心理励志类的书所鼓吹的那种"自信",这类东东除了短时间内给你一种"勇气"以外,给不了你多少东西;它更不是那些什么禅学哲理、中国古典智慧之类的玩意儿。这些东西教人活得"糊涂"一些,其本质不过是像我前面说过的,为了不痛苦,人不妨变得像猪一样不思考,这是退化。一个成人为了摆脱心理痛苦,于是在心理上变得像幼儿一样,这叫"退行"。

    除此之外,这种训练具有一种颠覆的乐趣,很好玩的。想想,当你剥去一个人身上"强大"的属性,越过这些表象,发现他其实也很虚弱时,一种快感是不是在心底里油然而生?

    第53节: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4)

    你也许会认为,这么做是有风险的。万一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反应,被和你打交道的"成功人士"捕捉到,得罪了他怎么办?"成功人士"一生气,后果就很严重。

    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有第三步。我要说的是,别紧张,你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我想请问一下,当你在街头看到有个乞丐乞讨,你丢下一块钱给他时,在你的大脑和心里发生了什么?你一定有一个心理,那就是同情心;同时,你也一定有这样的认知,那就是他不是一个职业骗子!但是,这种心理和认知并不是和你丢一块钱的行为同时出现,而是构成了你行为的背景。正因为它们是行为的背景,或许,你有时候都意识不到它们,使丢钱的潇洒动作就像自动反应一样,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呢?很简单,正如一个成功人士让我们自卑,于是我们带着自卑的心理去和他打交道——或者换句有术语的话说,正如成功人士比我们高档,构成了我们和他打交道的心理背景一样,我们也可以把他"祛魅",并纳入我们和他打交道的心理和认知背景。

    这就是第三步要干的事情:把他的那些"魅力"剥去,然后纳入心理和认知背景,填充原来他在你心里很牛叉,让你自卑这一心理背景被前面两步驱散后留下的空间,并且非常重要的是——仍然以你的角色去和他的角色打交道。

    一边解构掉成功人士包装出来的"自我",他所扮演的角色,一边又仍然以他的角色和他打交道,这是否逻辑错误?可能吗?

    完全可能!两者是有时间顺序的。看破他强大的幻像,解构掉他这一角色后,在你的心里,他就不再牛叉,你已经解放了。此后,你全身轻松,在智力上完全可以正视他是个什么角色,调动自己去应对。

    第54节: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1)

    第五章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

    导读:如果我们的心灵已经被假"自我"控制,那么,结局只有一个:我们非常害怕那个已经被压抑、被扼杀的自我哪一天醒来。为了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我们想尽办法不能让自己闲着,即使一个人在家,也绝不敢倾听内心的声音。有多少人能在突然之间停电之后,什么也不做,不去想其它事情,独自在黑暗之中坐半个小时以上呢?

    很多人忙忙碌碌,不停地做这做那,其实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逃避和自我相处的借口。他非常害怕和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

    一个人帮你的前提是,他在心理上要帮自己

    导读:

    要获得某个具有一定权力或资源的人相助,找准他过去的自我,以及他对自我的态度非常关键!

    有位美国资深励志达人编了这样一个老套得让人想呕的故事:

    三个人一起去一家公司应聘一个高薪岗位。我们姑且叫他们为A、B、C。这三位哥们踌躇满志,志在必得。这能够理解,作为资本主义的忠实粉丝,获得了这么一个管理职位,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离他们就不远了。

    当然,以作者有限的想象能力,绝对不会说,这家公司像我国福建某县财政局那样,在招聘中天才地提出了"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外学士学位"这样的条件限制。但他说,面试是老总亲自出马,由他拍板敲定。

    这什么意思?完全是在强烈地暗示:老总不仅仅是公司老板这样的角色,他还是一个有私人情感、私人偏好的人,所以,你在他的私人情感、私人偏好上搞定他,职位也就搞定了。而人力资源那帮人,就只是纯粹的角色,拉关系套近乎之类派不上用场。

    老总出马,当然不会玩那些摔一张纸在地面上,看应聘者有没有捡起来这类励志达人们已经编滥、编臭的小伎俩,更没有考应聘者的性能力,以防他们在以后包二奶养情妇,或染指老板办公室里穿着西装套裙进进出出的秘书。他是严肃的。但是,他有一个怪毛病,没有出一堆问题去考应聘者,而是请他们陈述,他们有何德何能可以胜任那个岗位。

    书里说,A和B在老总面前,滔滔不绝地论证以自己的学历、职业经验、智力、性格等,完全符合职位要求——似乎这个职位天生就是为他们的存在而设的,老总不给他们,简直没有天理。

    而C则不一样。一开始,他并没有大谈特谈自己在能力上是多么厉害,而是痛陈无产阶级子女的苦难史,尤其是他没钱读大学,在餐馆里一边打工一边自学的经历。他就差背出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篇经典励志文了。随后,他话锋一转,变得无比自信,向老总表明,把这个职位拿给他,绝对没错。

    第55节: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2)

    你能想象职位最后是谁摘到手吗?从作者和我的描述中,你马上就会想到,是C!

    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在能力难较高下的情况下,一个人在竞争中有利的武器就是刺激起对方的情感。他说,C早有预谋,他早就打探听清楚了老总原来的经历,也是曾经苦大仇深,在餐馆里刷过盘子。自然,C的遭遇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让老总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好感,于是决定帮他。而A和B说的都是任何一个人可能都具有的东西,看不出他们独特的"自我"在哪儿——既然如此,他们怎么可能让人印象深刻?

    我佩服这位励志达人,真会编故事。不过,我要纠正他的观点——老总绝对不是帮C,而是在帮自己!

    作为补充对照,下面我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年我有一个朋友,虽然学的是理工科,但非常热爱哲学。放在今天,可以称之为"民间哲学家"了。你可以想象,在一个全民浅薄、极度拜金的时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被俗人们羞辱?嘲弄围攻有点思想的人,从来就是人民群众的光荣传统。以他们的生存档次,他们好这口。

    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进了一家公司,在同事面前毫无顾忌地聊哲学。

    虚荣心会害人的。不久他就发现,曾经对他很欣赏的老总开始变了脸色,偶尔还有语言上的攻击,比如嘲笑他是"哲学家"。最后,最具优势的他在技术主管职位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我朋友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沮丧地向我求教。

    搞清楚他的老总当年是学哲学之后,我沉痛地向他正式宣告:只要你还待在这家公司,只要这个老总还在一天,你的发展就死定了。你的确没有得罪过他,但你热爱哲学的自我本身就是在得罪老总,这是最大的得罪!

    我猜都猜得到,他老总当年在学哲学时,一定有过狂热,完全以哲学中的那种思维和价值理念来看待现实世界。但是,很快栽了跟头。于是,为了爬上去,他必须信奉利益追逐的那一套(好像人们也叫它"哲学"),并以全盘否定那个"哲学"的自我,骂它"傻叉"作为利益争夺的资格许可。

    第56节: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3)

    时隔多年后,当我的朋友以一副"哲学"的样子出现时,无异于当年的老总的复活。老总一眼就从我朋友身上认出了当年的自己,正如在励志达人编的那个故事中,面试的老总从C身上认出了当年的自己一样!

    但是,C可以借助这一点,进入中产阶级的美丽新世界,而我的朋友却完全是在找死。

    为什么?

    原因在于,我朋友的那个老总为了利益而杀死当年的自我时,会有一种负罪感。为了消除这种负罪感,他就必须恨当年的自我,以此在心理上说服自己,这样选择是正确的。但同时,在心理上,既然利益的获得只有杀死当年的自我才能得到,那么它的复活对于他的利益就始终是一个恶梦般的威胁,他对它又非常害怕。

    他的心理逻辑是:有过去的自我,就没有今天!一推,在心理上就变成:如果过去的自我还干扰我,我今天的一切就会受到威胁!

    所以,我朋友不会有什么活路。在职场上,隐藏真实的自己乃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职场只是一种角色关系,与人格无关。遗憾的是,他没有。

    而C之所以让老板录用,原因就在于,老板并没有忘记和否定当年苦难的自我,相反,他把当初的那个自我看成了自己宝贵的一部分。帮助C,是在向当年的自己"鸣礼致谢"。他的心理逻辑是:没有过去的自我,就没有今天。

    要获得某个具有一定权力或资源的人相助,找准他过去的自我,以及他对这个当年自我的态度非常关键!在我朋友的老总和C的老板这两个极端之外,还有一种人,处于中间状态,需要仔细识别。

    这种人当年也好某一口,比如,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热爱文学、热爱哲学,等等。但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之类,他们看起来不玩,也不谈这些东西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否定当年的自我,而只是把那个自我收藏起来、隐匿起来,不让外人看见,把理想无限推迟。在内心深处,他们只是留下了遗憾,还有对自己不能一直坚持的自责。

    第57节: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4)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假如你让他看到当年的影子,他一定会帮你!因为,他们没有杀死当年的自我,你的出现不会威胁到他们。相反,他们的自责和遗憾,一直需要得到补偿和消除。而你的出现,恰恰让他们寻找到了一个替身。通过帮你,他们在心理上也帮到了自己!

    什么叫贵人?C的老板和这类人就是贵人!

    对于某些成功人士来说,如果他说自己当年是如何的悲惨,那只是他拿来炫耀的道具!

    我还要为你解密一下这些现象:

    有一些"成功人士",从来不忌于在"粉丝"面前(注意,绝不是在他的官员、富人朋友面前!)谈论自己曾经的贫穷寒酸,比如对一块饼流口水但没有钱买,一双破鞋穿几年。像革命领袖李自成同志一样,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馍,简直就是最大的奢望。

    这么做是因为,痛陈自己曾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已经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他们现在有一个牛叉的"自我"支撑着呢;相反,它成了反衬现在自己的牛叉,说明自己现在牛叉是靠能力打拼出来的道德光环!

    他的潜台词是:你们就崇拜我吧!

    如果面对这种"成功人士",你也拿那个苦难的自我去和他套近乎,你就等着被鄙视吧。他和C的老板、我朋友的老总都不一样,对当初的那个穷小子已经没有任何感情,既不爱,也不恨!他在说出当年的那个穷小子时,在心理上早拉开了距离,完全像是在说一个陌生人——那个穷小子只是他拿来炫耀现在的自己的道具!

    这种人,如果在他还未开始成功,或者虽然已经成功,但却显得缺乏"合法性"时,就绝不会提到当年苦难,或无耻的自己,而且也最恨别人提到。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过去的自己完全忘记,仿佛自己天生龙种。如果你了解他的过去,非要不识时务地提起,那你就死定了。

    在他心理上,你这是在进行要挟,威胁他现在的一切,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泽乡革命暴动的领导人陈胜的一个穷朋友可以作为镜鉴。

    第58节: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5)

    当年,被秦帝国主义残酷压榨,没有革命意识的人曾经嘲笑陈胜同志的伟大抱负,陈胜同志笑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时传为千古名言。为了团结革命群众走武装斗争的道路,陈胜同志还许下过革命诺言,说"苟富贵,毋相忘。"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建立了张楚苏维埃政权(大楚,"大楚兴,陈胜王")后,作为主席的陈胜同志对原来和自己一起"佣耕"卖苦力的穷哥们就翻脸不认人。当穷哥们找上门的时候,就算给不了处长、科长当,当个普通的公务员也没问题嘛。问题在于,那哥们对陈胜同志实在太不尊重。上帝只救自救的人。如果一个人太傻叉,没人救得了他。

    他先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陈胜的大名"涉"。这怎么行?像我前面讲的,我原来工作的那家单位,头儿一定要我们叫他"X书记",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叫,如果我们想找死的话。陈胜同志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穷小子了,而是革命政权的主席,身份地位变了,就获得了新的"自我",别人就要按这个新的"自我"来认同他,而这首先就要改变称呼。直呼其名,置陈胜同志作为革命政权主席的权威于何地?

    多年前,我发现过一件难堪的事:我们单位有个办公室主任,作为老职员,大家都习惯了叫他"刘主任",一说"刘主任",大家就知道是某某,也就是说,"刘主任"不仅与职务,而且与某个具体的人扯在一起了。

    但后来他当了副处长。问题就来了,不能叫"刘主任",而是应该改口叫"刘处长"了。但这一习惯,很多人都持续了一小段时间才改过来,叫"刘处长"才不觉得别扭。因为改变称呼容易,但适应一个人以他称呼的改变来象征身份的"改变",并不太容易。好在这位刘主任,哦,不,刘处长,大人有大量,没有计较。

    陈胜同志当然也有宽阔的革命胸襟,忍了。往好的方面想,这不就是这位穷哥们太拿当初的自己当哥们了,到现在还表现得这么亲切嘛。往坏处想,也无非是,这是一个装13策略,博弈手段,穷哥们要在我面前要挟我:我掌握你的秘密,手一抖就可以抖出你最想忘记的过去!在我的"马仔"面前哄抬身价:老子和你们老大当年是兄弟!

    第59节: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6)

    谁知这穷哥们真是给脸不要脸。念在一起做过无产阶级兄弟的份上,陈胜同志在豪华宾馆里好酒好肉地招待他时,不知道是住惯了破土房还是神经有问题,他竟然义正辞严地批评陈胜同志奢侈浪费。这就过份了,简直就是在说,陈胜同志经不住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已经脱离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想一下,当你好心好意地在一家餐厅里招待一个所谓的朋友,吃饱喝足的他嘴一抹,居然扳起脸来教育你应少花点钱,说你的生活态度有问题,对于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一点不懂人情世故的家伙,你是不是想抽他?

    但陈胜同志还是忍了。您下载的文件来自《秘密电子书》更多免费电子书请登陆秘密TXT电子书——Www.kewaishu

    没想到,这位穷哥们还长了脸,得寸进尺了,还要和陈胜同志叙旧,痛说当年大家一起给地主阶级卖苦力的悲惨故事。他要干什么?在一个讲究尊卑、获取政权讲究出身的社会,这不等于揭发陈胜同志没有资格当张楚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嘛!

    在发动大泽乡革命暴动之前,陈胜同志和忠实的革命战友吴广同志为什么要演一出"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戏?就是要为革命赋予一种天意的合法性。没有请出老天来帮忙,相信老天站在自己一边,人民群众哪有胆起来反抗武装到牙齿的秦帝国主义?如果不是老天的意思和安排,陈胜这样的"穷N代"哪有称王称帝的资格?

    所以,在我国历史上,某些人在当皇帝后,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情就是编一个神话故事,证明自己不同于一般人,出生时有什么神奇异相,比如天象异常、神龙出现,和这些神秘事物有关,绝不是像大家一样是**凡胎(他的儿子就不必浪费脑细胞再编了,因为已经是"龙种")。比如,刘邦同志就指挥写作文的那帮人,编造了一个故事,说自己的妈妈某一天在湖边休息,突然从天而降一条龙,把自己的妈妈给奸污了,从而暗示自己是"龙仔"。当然,这也等于说,他老爸一直戴着绿帽子,一直帮别人养儿子。

    可惜,那时没有DNA鉴定。做男人做到这份上,也真难为他老爸的。

    邦哥都把江山给搞到手了,对包装出身还不能掉以轻心,何况只是建立了一个小小的革命根据地的陈胜同志?穷哥们这么揭老底,无异于对陈胜同志釜底抽薪,颠覆陈胜同志当主席的合法性,不是找死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