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6节 - 第59节(1/2)

    第16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3)

    凤姐这样玩是心理强大吗?你已经看到了,不是,它不是一个人正常心理状态地反映。只要演戏的情境消失,"心理强大"也就不存在了。

    一个人的用词会出卖他

    像凤姐那样,依靠营造一个情境玩弄心理法术来获得心理强大,只是初级水平。有一个人比她在心理上更强大,这就是中华"跑跑"联合会主席范跑跑先生。

    人物:范跑跑

    职业:中学教师

    心理强大事迹:在汶川地震中抛下学生逃命,发帖鼓吹行为正确,后在凤凰卫视与人辩论,在道义和逻辑上战胜对手

    心理强大指数:★★

    镜头回放,看一下范跑跑同学在凤凰卫视和著名道德家、"跳跳"界杰出代表人物郭松民同志的经典辩论场景。此前,无论范跑跑怎么论证"跑跑有理",在道德上都是输家,但经此一役,乾坤倒转。

    以范跑跑的逻辑,其实任何一个粗通逻辑学和哲学的人都可以击败他(坦白说,如果你认为他的话挺有道理,你真应该去学一下逻辑学和道德哲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跳先生"擅长写时评,所以辩论水平应该不至于差到哪里去。然而在跟"跑先生"辩论时,强烈的道德义愤害了他。所以我们很悲剧地看到,除了骂人,他在场上几乎什么也不会了。

    在一个不允许耍赖的场合,犯规就等于举手投降。一个人进攻时如果忘记了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失去还手的能力。郭跳跳完全忘记了,现场辩论不是写文章,你要和对手玩,就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同时还是心理的搏杀!

    而范跑跑以他冷静地反击,成功卫冕"跑跑"运动会的中国锦标赛心理强大冠军。

    范跑跑同学是如何做到的?请注意他的台词!他反复地提到"自由"、"北大"、"无所谓崇高"、"你们就装13吧"之类的关键词。

    秘密就在这里。

    我在这里教给大家一招:要看穿一个人的心思,判断他是个什么人,特别要注意从他的嘴巴里蹦出来的一些词,不管它们的词义是什么,都提供了一个人心底里的信息。说谎时,一个人的眼睛和手势会出卖他;和人打交道时,一个人的用词也会出卖他。

    第17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4)

    ■自由

    范跑跑多次强调他热爱"自由"。不管是否如此,他在心里确实相信自己真地信仰这个。"自由"在当代中国,由于太稀缺,占据了道义上的最高点的。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占据了这个道义上的制高点,也就转化成了他心理上的优势。

    ■北大

    "北大"这块金字招牌在中国何等威武。威武到什么程度?威武到一个北大毕业的小白领,在他小学毕业的老板面前,都可以有心理优势:不就是一个暴发户么?老子是北大的!

    所以要承认这个现实:只要一个社会以金钱、权力、容貌、文凭、职业、身份等东西来论英雄,排排坐,吃果果。那么,除非你是北大、清华之类学校毕业的,否则,无论你嘴巴上说什么,在心里都会感觉北大、清华的学生比你牛13。当然不是他在能力上比你牛13,而是在"价值"上比你牛13,他有"北大"这个牛13的资本啊。凭这一点,范跑跑同学就可以骂很多没有上过北大的人:你们在我眼里算个屁啊!

    ■无所谓崇高

    说"无所谓崇高",下一句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了。这是跑跑同学的另一招数:取消道德判断。

    郭跳跳和很多人是靠道德的游戏规则来判范跑跑死刑,剥夺道德权利终身,并准备在凤凰卫视执行枪决的。但范跑跑是什么人啊,哪能这样就轻易被跨省抓捕?他非得破坏你的游戏规则不可,甚至他都不跟你一起玩游戏!

    如果他不和你玩同一个游戏,你就不可能靠这个有利于你的游戏规则击败他。

    ■你们就装13吧

    范跑跑力图让自己相信,骂他的人都是在装13。

    缺少真实就会缺少力量。纸老虎只能吓倒眼睛被恐惧蒙蔽的人,而吓不了冷静的观察家。既然这些人在范跑跑看来都是在装,那么也就等于,他们的心里其实很虚。

    范跑跑采取这种心理战略,还可以成功地反击。既然别人是在装13,那他们比自己还要不堪——毕竟在这个极度缺乏诚信的社会,自己好歹也是"真小人",而郭跳跳们不过是"伪君子"而已。

    第18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5)

    一个人越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真实的自己,他就越无所畏惧

    我要补充一点,范跑跑之所以心理强大,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

    我们看到电影里,只要一个军官大喊一声"国家和人民在看着你们!",一群士兵就可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慷慨赴死。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这句话把战场变成了一个舞台,而尸横遍野、炮火硝烟则是舞台的布景。在这个舞台上,他们真诚地相信,战士的身份就是真实的自己,在国家和人民这些观众的注视下,他们必须按剧本要求演好这个角色。

    同样,对于范跑跑来说,汶川地震的背景也构成了一个舞台。当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他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中学教师范美忠,而是变成了一个以自己的行动对抗"伪道德",高擎"真诚"和"自由"旗帜向观众布道的斗士。他被骂得越多,那些"伪善"的人就越像个屠杀"真诚"和"自由"的魔鬼,他就越焕发出对抗的勇气。

    一个人在心理上越真诚地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真实的自己,就越具有勇气去做一切事情。印度的德雷莎修女可以用一生去救助穷人,就在于她从未怀疑过,作为一个修女,必须在上帝的注视下为穷人送去福音。

    我们的心灵被这个法则控制:一个人一无所有,他便一无所是

    范跑跑同学动用了一些心理保护机制,在裸奔的同时还搬来了"北大"之类的救兵,才让自己在心理上显得强大。不过,和房地产大佬任志强比,就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

    人物:任志强

    职业: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中国房地产大佬

    心理强大事迹:经常放炮为高房价辩护,敢于成为全民公敌

    心理强大指数:★★★

    裸奔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有时候只需要不要脸。所以,从古至今,裸奔在技术上难度并不高。不要说范跑跑这样自命的"自由斗士",就是一个泼妇、一个小混混都可以轻松胜任。

    但敢于成为"全民公敌",仅仅不要脸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实力的支撑。

    第19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6)

    **员任志强同志在成为全民公敌的光辉道路上,有过一系列革命英雄主义兼革命浪漫主义的豪言壮语。比如,"穷人就该买不起房子"、"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房价是门槛,买不起就别住在北京"。

    这些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混账话,出自一个房地产商嘴里,可想而知,在一个贫富悬殊,很多人不要说做"房奴",甚至连做"房奴"的机会都没有的社会里,会引起多大的轰动。志强同志这不是欠抽么?

    所以,任同志每有一句豪言壮语出来,在网络上都会响起一片骂声。在大连的一个论坛上,还有"房奴"以扔鞋的经典姿式向他表达严正的抗议,上演了一出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伊拉克被"人鞋炸弹"袭击的山寨版。而任同学竟然也很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是"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

    那他的心理为什么看起来如此强大无比,天不怕地不怕,甚至连他的利益伙伴——政府也敢批评?

    我曾注意观察过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上志强同志与别人的辩论过程。那一刻,我承认他有足够的理由睥睨一切。他在论证自己的王八蛋观点时,毫不慌乱,有理有据,有数据有分析,几乎无懈可击。而且,他还善于抓住对手的漏洞,一招击溃对方。

    这样的人已经具有心理强大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基础上,保持心理定力,在博弈时绝不让对手掠起自己的一丝情绪;对手向自己发出任何信息,都可以用自己的大脑进行解读并瞬间作出反应。

    当然,志强同志还有显赫的身份和家庭背景,这在心理上也变成了他的潜在实力。

    除此之外,志强同志显得心理强大还有一个和跑跑同学一样的秘密:投入到了演戏的情境。他还借助了一种心理法术:把自己的混账话理解成"真话",并想象自己是在向观众传播房地产业的"真理"。

    一个自认为是在传播真理的人,如果他不具有心理优势,谁有?

    有的聪明人之所以是个懦夫,是因为心里没有真正的自信

    第20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7)

    如果剥去价值判断,任志强的心理强大算是"成功人士"的高级版本了。不过,这样的心理优势在诸葛亮这种高人面前,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人物:诸葛亮

    职业:三国时蜀国国务院总理兼中央军委主席

    心理强大事迹:玩空城计骗过司马懿

    心理强大指数:★★★★

    无知者无畏,但有知者更无畏。这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作家、外交家、木牛流马专利发明人诸葛亮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论聪明和心理强大的关系及转化机制》中告诉我们的。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聪明却自以为聪明的人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尽头。按苏格拉底"我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的说法,"自以为聪明"的意思其实是"愚蠢到不知道自己愚蠢"和"愚蠢到以为别人都很愚蠢"。

    在人际关系上会玩几个阴招、损招,会插科打诨,那只是小聪明,档次极低;中等聪明是了解人心定律,熟谙社会游戏规则,远祸晋身;大聪明是顺应天道,思索宇宙人生。

    有一个现象很让人奇怪,有些人也很聪明,很博学,但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却不知所措,在危险面前颤颤发抖,一不小心就被秒杀。他们懂得那么多,还会害怕?

    当然会!原因很简单,他们被利益和求生的本能劫持。在危险面前,他们没有用智力来抵挡,帮助自己化险为夷。外界控制了他们的内心——无论是利益,还是求生,绳子都由外界牵着,他们的智力不再起作用。在这样的状态下,心理上自然是软弱不堪的。

    诸葛亮绝不是这种智力上的巨人,心理上的懦夫。他完美地阐述了:一个人可以在智力上厉害,同时在心理上强大。

    原理并不高深:假如一个人真的在智力上非常厉害,并且已经得到了外界和自己的认可,这种"自信"就被带入了他的心理结构之中,使得心理结构得到填充,让自己在心理上也很强大。有些聪明的人之所以在心理上是个懦夫,就是没做到这一点。

    诸葛亮最经典的心理强大案例不是舌战群儒,而是玩空城计。

    第21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8)

    诸葛亮从哪儿得来的胆量玩空城计?原因有二:

    第一,实属无奈。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两千五百人马在城中。这么少的人根本就只能当司马懿大军的下饭菜。逃跑只有死路一条,按常规防守也守不住。因此,不如放手赌一把。

    第二,他的对手是司马懿。司马懿是何等人物?一个同样聪明绝顶的人,和诸葛亮正是同类,恰恰是同质的对手。

    同质的对手有时候极难对付,有时候恰恰最好对付,因为双方玩的游戏规则是一样的。而不同质的对手,有时候却极难对付,因为他和你玩的游戏规则不一样,根本不按你的规则出牌。

    放在空城计上,道理是这样子的:司马懿一看诸葛亮摆出城门大开并且还端坐城楼自如抚琴的架势,第一反应就是有埋伏。这样,他就按诸葛亮的期待出牌,诸葛亮也就有救了。如果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来,一看这种架势,管你埋伏不埋伏,第一反应就是杀进城去,那诸葛亮就完了。他绝不会以这种架势来对付莽夫。

    诸葛亮知道自己是什么,也清楚司马懿知道自己是什么。这就进入了一场博弈。

    让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这颗智力高超的大脑在这场博弈中的简单运作过程:

    (1)我既不能打也不能跑,那么要保住我自己,必须让司马懿退兵;

    (2)如何让司马懿退兵?很简单,让他认为我有埋伏;

    (3)如何让司马懿认为我有埋伏?玩空城计,制造认知的反差效应:正如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看起来空空的城池,可能在里面和周边埋伏着无数的军队!而司马懿知道我平生谨慎,不会轻易冒险;

    (4)司马懿不是傻子,了解我诸葛亮,知道我不会轻易冒险,所以我冒险可能是一个计谋;

    (5)那么,如何让司马懿相信我真有伏兵,而不是玩空城计?装!装得镇定自若,毫不慌乱,因为越不慌乱,越表明背后有实力支撑!

    前面四个环节对于司马懿来说只是雕虫小技,但他在决定性的最后一个环节上却只能败下阵来。这就是残酷的心理较量,诸葛亮如果心理不强大,根本无法装得像,更不可能镇得住司马懿!

    第22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9)

    你看,关键时候装13还是很管用的。关于装13和心理博弈,在后面的章节我还会有更详细分析和揭示。

    理性之所以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是因为它对人构成了一种真正的说服

    强中更有强中手。诸葛亮的心理强大和苏格拉底又不是一个档次。

    人物:苏格拉底

    职业:古希腊哲学家

    心理强大事迹: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处死刑,不逃走,平静地喝毒酒而死

    心理强大指数:★★★★★

    公远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不敬神和毒害青年,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处死刑。他为自己作了辩护,但只是"无罪"的辩护。他并不怕死。

    审判当然是不公正的。他的朋友克里托曾经到牢房里劝他逃走,并妥善安排了一切。但他拒绝了,还说服了克里托。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和来看他的人讨论严肃的哲学问题。

    当毒酒端来的时候,苏格拉底镇静而毫无畏惧地一饮而尽。朋友们看着都流下了眼泪,而苏格拉底反过来安慰他们勇敢些。他慢慢地在屋子里踱步,然后双腿发沉,躺了下去,最后安详地闭上眼睛。他在死亡面前的冷静让人惊心动魄,绝对无愧于那个时代"最勇敢、最聪明、最正直"的人这一称号。

    苏格拉底在心理上为何那么强大,以致在死亡面前都如此平静?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考,他的理性能力在力量上远远战胜了死亡。他的存在对于生死已构成一种超越,更不用说我们凡人所看重的那些世间荣辱。

    而理性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它对人构成了一种真正的说服。这一点我在后面会详细讲到。

    我们先看一下死亡在苏格拉底眼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柏拉图在《申辩篇》中如是记载,我忠实地抄袭如下:

    苏格拉底:死亡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之一。它或者是一种湮灭,毫无知觉,或者如有人所说,死亡是一种真正的转变,灵魂从一处移居到另一处。

    如果人死时毫无知觉,而只是进入无梦的睡眠,那么死亡就真是一种奇妙的收获。我想,如果要某人把他一生中夜晚睡得十分香甜,连梦都不做的一个夜晚挑出来,然后拿来与死亡相比,那么让他们经过考虑后说说看,死亡是否比他今生已经度过的日日夜夜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好吧,我想哪怕是国王本人,更不要说其他任何人了,也会发现能香甜熟睡的日子的夜晚与其他日子相比是屈指可数的。

    第23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10)

    如果死亡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们按这种方式看待死亡,那么我要再次说,死后的绵绵岁月只不过是一夜而已。

    另一方面,如果死亡就是灵魂从一处迁往另一处,如果我们听到的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如果所有死去的人都在那里,那么我们到哪里还能找到比死亡更大的幸福呢?

    如果灵魂抵达另一个世界,超出了我们所谓正义的范围,那么在那里会见到真正的法官……如果你们中有人有机会见到奥菲斯和穆赛乌斯、赫西奥德和荷马,那该有多好啊?如果这种解释是真的,那么我情愿死十次。

    这样对死亡的哲学思考是否让你觉得死并不可怕?也许,这只是哲学家的一种看法。对世界的一种看法即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会使世界看起来是一种样子而不是另外的样子。

    一个人大脑中的世界图景会对他的心理产生影响,即从智力结构"移"到心理结构;反过来,心理世界中的图景,也会"移"到他的智力结构,即心里面潜意识地怎么想,大脑就怎么认为。假如一个人认为社会上的人很友善真诚,那么,他就不会在心理上觉得别人总想着害人坑人;如果他在心里面总感觉有人要害他,那在他眼中,很多人都不是好人。

    但是,你也看出来了,苏格拉底并没有论证,而只是"设定"死亡就是这个样子,严格来讲并没有诉诸于理性。

    但苏格拉底牛叉就牛叉在,他并不就此止步,不怕死并不是靠意淫,靠强迫自己相信死其实是一件美妙的事。在柏拉图的《斐多篇》里,他还进行了极为精彩的论证。

    论证较长而且复杂,占去了《斐多篇》大量篇幅。在这里,我无法一一抄袭,而只能把他的逻辑梳理如下:

    (1)我们的**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真理,必须摆脱身体**的诱惑。

    (2)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摆脱身体**,超越于可见的身体而专注于不可见的灵魂。

    (3)人有身体和灵魂,死后无非是**本身与灵魂脱离之后所处的分离状态,以及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以后所处的分离状态。

    第24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11)

    (4)人死时,对于一个超越了身体**而接近不可见的理念世界的哲学家来说,死时,灵魂从**中解脱出来是纯洁的,它进入了理念世界,因为在他的今生,灵魂从来没有在**中封闭自己。而普通人的灵魂与**结合在一起或被**所封闭,因此死时并不能不受污染地脱离**,它们无法进入不可见的纯粹的理念世界,而会被拉回现实世界,只在坟墓和坟场里徘徊:那些影子般的幽灵就是这些还没有消失的灵魂。

    (5)既然一个哲学家生时专注的是与灵魂联系在一起的理念世界,并尽力摆脱或已经摆脱了身体的**,而且死只是灵魂彻底离开身体进入一个真正的理念世界的过程,那么生和死就只有这样的区别:生时,灵魂尚存在于身体;死后,灵魂彻底脱离身体进入纯粹的理念世界。

    (6)这样,死不过是生的延续和超越而已,它是在一个人经过艰苦的哲学修炼后的自然归宿。这意味着,那些以正确方式献身于哲学的人实际上就是在自愿地为死亡作准备,他们实际上终生都在期待死亡。

    (7)那么,在这种长期为之准备和期盼的事情终于到来时,他们又怎么会害怕呢?

    看到没有?多么牛叉的推理!

    2、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控制自己命运的起点

    导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不为环境和他人所操纵,并且能快速地作出判断,是一个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起点

    诸葛亮和苏格拉底虽然对于心理问题频发的当今社会来说非常遥远,但他们的存在表明:一个人如果心理强大,那么他在心理上和理性能力上都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生存高度!前面一个可以让谁都无法击败你,后面一个可以让你洞悉人心,看穿万物!

    我们当然不会像诸葛亮那样指挥千军万马,也不会像苏格拉底那样一生都在进行哲学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了什么程度才算心理强大呢?我尝试给出一些指标:

    不自卑;您下载的文件来自《秘密电子书》更多免费电子书请登陆秘密TXT电子书——Www.mimitxt

    能够看穿他人的表演,以及一些圈套;

    第25节: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们(12)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不为环境和他人所操纵,并且能快速地作出判断;

    在很大的打击面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理智,因此从未被什么所击倒;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直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绝不动摇;

    绝不患得患失;

    能理性地梳理、分析,客观看待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情;

    对自己适合做什么,有什么潜力,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准确地认知;

    宠辱不惊。

    只要达到四个以上指标,我相信你已不再受心理脆弱地困扰了。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上,你已经有足够的心理优势、理性思考能力去应对各种挑战!

    第26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

    第三章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

    导读:

    面对任何让你在心理上自卑、屈辱、窝囊、无能、愤怒、恐惧的人和事,你的对手首先并不是别人,而是让你陷入如此境地的社会和心理法则。你需要意识到它们在你心里是如何起作用的,在对手要利用这一点陷你于不利时,能预先作出防御,并迅速进行反击。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为了帮助大家看清楚我们的真实处境,并给后续的分析提供一点知识背景,我有义务描绘两幅图画:一幅是"社会"的,一幅是"存在"的。

    1、不了解游戏规则的人,在社会中只能迷路

    导读:你喝不上汤和郁闷的原因可能是你的能力问题,也可能是社会问题,但改变的前提是:你一定得知道是什么问题。

    社会就是一个里面藏得有很多金银财宝的迷宫,除非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发生,否则迷路者永远没份。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恐怕从踏上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成为一个盲者。

    "路"就是决定金银财宝归属,即资源分配的社会游戏规则。谁能看清、掌握、影响游戏规则,谁就能够占到那些金银财宝中的一部分。这个游戏规则及其内容无非是权力、金钱、名气、关系、文凭、能力、脸厚心黑、吹牛拍马、拉帮结派……

    这意味着,玩不了这些游戏,或不想用这些游戏规则来玩的人,在竞争中只能被淘汰出局,成为"失败者",还要被俗人们羞辱!你一定不会对那些俗人嘲笑理想主义者的场面陌生,或许你都是嘲笑者或被嘲笑者中的一个。

    有一点需要注意,游戏规则怎么解释,怎么修改,虽然主要由实力决定,但当正义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时,它对怎么玩是有足够的发言权的。

    道理很简单,政治需要论证自己的合法性,要装作很讲理,才有可能玩下去。而政治恰恰就压在社会之上,控制着社会。

    这意味着,大家可以一起抢那些金银财宝,但政治和社会都要有一个规则,这个规则的意义在于,在它的运转下,谁得到什么,谁失去什么,都要让人服气。你赢了,大家认为理所当然,都服你;而你输了,也输得心服口服。这样才是和谐社会。

    但如果你说,你是"官二代",在父亲的荫庇下很轻松就可以做一个公务员,那只会撩拨起人民群众的怒火。老大,这些东西不是你家的私人财产,无论是公开还是暗中操作,符合正义才是王道,世袭是不对的。

    其它的利益也一样,就比如房地产。政府、房地产商和炒家在把很多人逼成"房奴",把更多的人逼得想做"房奴"而不得时,也为自己赚够了银子。他们靠的就是制度和政策。制度和政策有多重要?很简单,它们可以让一个人轻松地得到很多,另一个人得到很少,另一个人什么都得不到!

    一个社会该怎么玩才算正义,才能让大家无论输赢都服气?

    政治思想的江湖上活跃着很多帮派,像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保守主义、社群主义等等,都各自占据一个山头。不要低估这些帮派的能量,奥巴马政府一系列政策的背后,就是自由主义这个帮派的拳术套路。你别看奥巴马演讲水平那么牛,甚至有人说他可以和希特勒"华山论剑",但不深谙这个帮派的拳谱,他根本就不会说话!

    而社会民主主义这个帮派的老大安东尼??吉登斯,甚至就直接做到了英国布莱尔政府的"国师"!

    第27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2)

    为解决"正义"的老大难问题,自由主义的一位大师约翰??罗尔斯想到了一个办法——大家组成社会时就要瓜分资源。自然,谁都想分得多一些,谁都不想吃亏,而且那些在分配时有优势地位的人,更倾向于以公谋私。当我知道你这样分时,我马上可以评估这对我有没有利,有利我当然干,但别人可能不干;而对别人有利,对我没利时,我也不干。所以,只要大家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个"官二代"、"穷二代",就难以达成分配方法的共识。

    那怎么办?拉一块黑色的幕布,叫"无知之幕",先把分配的结果给遮挡住,你就看不见分配的结果是什么。因此你很难评估,某一种分配方案对你有没有利。另外,你的地位、处境、爱好这些东西也被遮挡住了,让你没有屁股决定脑袋的机会。你都不知道你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你不可能和现在的经济学"砖家"一样,说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还要再大一点,穷人才有工作的动力吧?除非你真的是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弄好了这块"无知之幕"之后,大家就约定,共同选择一个大家接受的分配方案,订一个契约,而且在"无知之幕"揭开之后,不能反悔,就按这个游戏规则来玩。

    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非常明显,就是大家都选择一个不是平均主义,但要有利于最穷的人的分配方案。如果你选择一个只是有利于富人的分配方案,那么"无知之幕"一揭开,你发现自己是穷人,那就哭都没有眼泪了,因为不允许反悔!而假如你选择有利于最穷的人的分配方案,"无知之幕"一揭开你发现自己竟然是"富二代",那也不必沮丧,你要做的事情只是:认识到你发财,已经有人为你支付了代价,你需要补偿他们而已,除非你是个占了人便宜还不认的家伙。

    罗尔斯认为,经过以上博弈和约定,大家都会选这个正义的游戏规则:

    (1)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自由。谁愿意自己的自由被限制呢?

    (2)机会平等。谁认为公务员职位被"官二代"和有关系的人垄断很有道理?

    第28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3)

    (3)补偿最不利者。自己吃肉让穷人也喝口汤,恐怕不仅是良心的问题,正义的问题,也是在为自己吃肉购买安全保险。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是极为愚蠢的。

    你要问了,这对我有何意义?太明显了:你喝不上汤和郁闷的原因可能是你的能力问题,也可能是社会问题,在一个博弈格局中必须看准哪一种游戏规则占主导,可以扛出哪条游戏规则来增强自己的博弈能力。就算你吃上了肉,也绝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2、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条河

    导读:当一个男人或女人说他(她)是"单身"时,那并不说明他没有女人或男人。这一点,请"剩男"、"剩女"同志们切记!

    伟大领袖**教导我们,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在掏出小本本学习主席的这个重要讲话精神后,我发现,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从踏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开始,前面就有一条河。

    这是一条"存在主义之河"。

    名词解释一下,"存在主义"是一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影响巨大的哲学流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又火了一把。打地基把房子立起来的人叫克尔凯郭尔,然后海德格尔、蒂利希、萨特这些杰出的建筑和装修设计师合力把这所房子给修得非常气派。

    精神病院里当然住着精神病人。"存在主义"这座房子里面住着的是一群什么人呢?一群在精神上极为痛苦的人!"存在主义"就是一群已经"上路",但还没有走到河对岸的人的避难所。

    多年前,我也曾经在这所房子里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印象极为深刻。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的一个"富二代",有钱有闲,迷上了哲学。哲学家素来有单身的优良传统,他也坚决地继承了这一传统:爱上一个漂亮的贵族小姐,但为了哲学,拒绝了爱情和婚姻。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背负着人类苦难的忠诚战士,当然会遭到大伙的嘲笑和羞辱,就连小孩都敢欺负他。在哥本哈根街头,经常有一帮小屁孩在他身后拿小石头砸他,一边砸还一边学克尔凯郭尔走路的节奏,恶搞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喊"非此——即彼——非此",相当于"左——右——左"。

    第29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4)

    和老大克尔凯郭尔相比,屈居二弟的海德格尔就惨多了,典型的穷N代。现在常有房地产商在销售楼盘时,打出"诗意地栖居"和"XXXX是存在的家"的广告,就是从海德格尔那儿无耻地抄袭来的(海德格尔的名言是"语言是存在的家"——作者注)。他们不知道,海德格尔年轻的时候不要说买不起这些楼盘中的一平方米,就是有一根鸡腿吃,他都觉得过得是天堂般的幸福生活了。

    他出生在德国农村,老爸只是一个杂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海德格尔读小学的时候,一直营养不良,到中学时,学费都交不起了。他之所以能够读出来,最终出人头地,靠的是"希望工程"和朋友资助。在中学时,为了读书,他不得已签订了"卖身契",答应以后做牧师,才换得教会给自己出学费。在大学时,他由于身体原因,要撕毁卖身契,教会一怒之下不拿钱给他了,让他差点退学。后来还是有朋友资助,才能够读出来,并混进上流社会。

    海德格尔这人是典型的"凤凰男"。穷苦出身,他最清楚自己如何才能上位,因此先是猛拍德国学术界一言九鼎的哲学老大胡塞尔(他是犹太人)的马屁,成为胡塞尔的助手,混了一个好位置。纳粹得势上台后,他又拍纳粹的马屁,最终把胡塞尔给推到一边,自己当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如果在哲学家中,卑鄙也可以作为一个奖项评选的话,海德格尔一定当仁不让。

    蒂利希这人看起来高深莫测。在海德格尔眼中,宗教这玩意儿意思不大,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上帝,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蒂利希还真是一个把自己交给上帝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随军牧师。希特勒上台后,他跑到了美国,致力于把存在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一锅煮"。最后,他红了。这里面除了实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是新教国家,蒂利希迎合了美国人民对新教的深刻理解。他的成功证明:你要向人民宣扬一种非常牛叉的道理,也是需要拍他们的马屁的。原因很简单,你并不是上帝。

    第30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5)

    萨特这人最喜欢玩深沉,巴黎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经常出现他的身影。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小资、白领都以在咖啡馆里喝咖啡来显示自己有情调,这其实非常装13。同样是喝咖啡,有的人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有的人却可以产生无比深刻的思想,这就是档次的区别!

    萨特也是保持哲学家单身传统的战士之一。不过,鼓吹女权主义,写了《第二性》这本惊世骇俗的书的西蒙??波伏娃却终身都是他的情人。他们的浪漫主义事迹告诉我们:当一个男人或女人说他(她)是"单身"时,那并不说明他没有女人或男人。这一点,请"剩男"、"剩女"们切记!

    上面提到的这四位在建设"存在主义"这座房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和世界的真相呢?为了方便理解,我简单地把他们的观点及逻辑梳理如下:

    (1)人是世界中的一种"存在"(是一坨几十上百公斤的肉么),并且这种"存在"和一棵树、一头猪这样的"存在"不一样,因为两个肩膀扛着的那颗脑袋有意识,能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树和猪没有;

    (2)当你知道自己的"存在",你也就知道,你只是你,贫嘴张大民、小李子之类,你不是奥巴马,不是拉登。总之,你知道你就是你,你和别人不一样;

    (3)你知道你和别人不一样,就意味着,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很危险,要到火星上估计才安全。因为世界既不是你的一部分,你也不是它的一部分,那么,像自然界的火山、地震,像社会中的男男女女,都可能会威胁到你,而且你会感觉到。

    (4)更致命的威胁来自你的"存在"本身。一个"存在"的东西,如果知道自己存在,最害怕的是什么?是"不存在",是虚无化!对人来说,生存意味着存在,而死就意味着不存在,所以人最怕死。但是,人是死定了的,他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实际上就是在一步步地向死亡进军,直到闭上眼睛,完成了死亡过程。因此,你每存在一天,就意味着被不存在威胁一天,你的存在总是被否定。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第31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6)

    著名的萨达姆先生被审判时,在法庭上睥睨一切,毫不理会法官的指令,坚称自己仍是伊拉克现职总统。而同是难兄难弟,南斯拉夫的米洛舍维奇却反戈一击,把法庭变成了"审判"北约的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就和"存在"有关。你以为萨达姆那么傻,不懂得学学米洛舍维奇同志?事实的真相是,他已经把"伊拉克总统"在心理上视为他的存在,一旦不是,就是对他存在的否定,是对他的虚无化,这是灾难性的!所以他一定要让自己相信,自己仍然是伊拉克现职总统。

    假如你进入一个聚会的场合里,在那里根本没谁理你,看都不看你一眼,你是不是感觉焦虑不适,甚至恼恨?原因很简单,你意识到,在别人眼里,你根本就不存在!

    (5)所以,人是孤独的,并且充满了"不存在"的焦虑。而人最后肯定会死去这件事情,让人生显得非常荒谬。辛辛苦苦,最后一切都化为一抔黄土,还有什么比这更荒谬的?

    (6)但是,人有自由意志,可以创造自己的一个世界。世界本身固然没什么意义,但人可以赋予它以意义。一棵树、一头猪当然没有烦恼,但它们的"本质",已经被定死了,而人却可以通过自己去展开"存在",创造自己的本质。老天是公平的,不可能什么都给猪,也不可能什么都给人。

    (7)我们的"存在"固然一直在遭受威胁,但是,不屈服于命运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具有"存在的勇气",不顾一切威胁地肯定自身!

    看到没有?这简直是对人生痛苦地无情揭露。当一个人思考人生意义时,在他面前就出现了这样一条"存在主义"的河流。它流淌着焦虑、痛苦和荒谬。但是,它的对岸,就是公平正义的天堂、终极关怀的乐园、心灵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大彻大悟者的诗意栖居地。

    在这条河流面前,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待在河这边。他们故意无视对岸地存在,拒绝下河。思考不是很让人痛苦吗?好,我就不思考,我就"退行",把自己从一个"人"变成一头猪。猪吃了睡,睡了吃,毫无痛苦,我也可以这样干。

    第32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7)

    另外,人确实是需要赋予生活一点意义才能躲避荒谬的袭击,才能活下去。但是,我的眼睛完全可以只盯着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啊,比如金钱、权力、美色、美食、娱乐,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可以认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意义。嘿嘿,我也不怕我的存在被虚无化,肩挎一个LV,在高档商店里拍出"无上限金卡",谁敢无视我的存在?只有我无视他们!什么?人必须有一个上帝?权力、金钱、国家、民族、我自己、我的偶像就是我的上帝!

    过河是艰难的。但还是有人下河,只不过,下河也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下了河,走到了对岸;一种是下河后,受不了河水冲击退了回来,另一种是暂时还待在河里。

    在哲学的视野里,留在此岸而从不下河的人是纯粹的俗人,现实主义者,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们鄙视的"洞穴人"(不是山顶洞人,那时山顶洞人头脑还没这么发达呢),他们一生都只看见幻影,但把幻影当成真实。

    已经下河而又退回的人是意识到理想在哪儿,曾经追求过,但最终背叛理想的变节者、实用主义者。

    在河里痛苦地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是理想主义者。

    达到了对岸的则是宗教圣徒、佛教大师、古典哲学家、真正的隐修者。

    在心理上,这些不同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留在此岸而从不下河的人在很多严肃的问题上是昏睡的,大脑和心理常常被交出去给别人控制。他们是革命的"群众"、是消费社会的"消费者"、是明星的"粉丝"、是啸聚于网络的爱国青年。鲁迅的小说里尽是他们的身影,被人当鸭子一样地提着的看客、祥林嫂、阿Q都属于这一类。

    这类人虽然有时候很不堪,但还保留着人性的某种正常情感——如果他没有被逼到变态的话。

    下了河却退回来的人在心理上都有某种变态,是贬义上的"聪明人"。他们是人生的"生意人",只要有一点甜头,就可以把自己卖出去。因为他们已经卖过自己一次,为了利益,此后没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只是,他们对自己的背叛,注定要遭受自己的报复。这一点后面我会讲到。

    第33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8)

    以上这两种人,都是嘲笑理想主义者甚至对他们拽拳捋袖的英雄。因为只有把理想踩死,把理想贬得一钱不值,那些有理想的人才不会在对比中给他们造成焦虑。如果一群人都没有灵魂,那么,我就会心安理得于我没有灵魂。

    17世纪的法国佬拉罗什福科恶狠狠地揭露,"谦和是一种陶醉于幸福中的人惧怕招致妒忌和轻蔑的情绪"。看起来是美德的态度都是人的一种心理保护装置,何况是对一个人嘲笑?

    在河里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承受着理想和现实撕裂的痛苦,但在精神上,他们比那些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背叛了自己的人更健康。

    但是,假如哪一天,他无法在心理上蔑视世俗的一切,这类人也很可能在心理上崩溃。

    达到对岸的则是克服了自我的分裂,照亮了无意识的黑暗,或触摸到了人性和世界真相的人。

    他们在心理上几乎不可战胜。

    3、是什么在操纵我们

    导读:社会是一个等级结构,充斥着权力和金钱、观念的暴力

    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的心理那么弱小?下面先列出要点提示,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详细跟大家分析它们。

    ■社会价值排序

    很抱歉,我用了一个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术语。但这个术语非常牛13,非常有用,就像吴思先生的"血酬"、"潜规则"的术语一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社会潜规则层面的东西。什么是"社会价值排序"呢?简单说,只要你根据社会的观念,认为一个白领就比一个民工高档,一个大学生就比一个小学生牛13,那么,你就遵循了某种社会价值排序的指令。

    而一旦你遵循了社会价值排序的指令,就为自己的心理弱势打开了大门。这种社会价值排序必然制造伤害、焦虑、愤怒、自卑和羞辱,因为按照这个规律,在这个游戏之内,只有位于最高端的人,在人群中才能获得绝对的心理优势。

    ■"自我"的虚假

    没有一个"自我",人在心理上就活不下去。但是,如果他的"自我"并不是他自己,只是社会上的东西驻扎在自己心里的"代理人",他就会和自己失去联系。

    第34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9)

    用"假自我"来维持自己心理生存的人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防御能力。

    ■不确定性

    只要我们无力把握一种东西,我们就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

    被不确定性吞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无法体验到自己在世界面前的力量的人。

    别人言行的作用力指向自己

    有的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快速地绕过他的大脑,进入他的心理结构,激起他的各种情绪,引起情绪和状态的不稳定。其实,只要一个人无法用大脑防护自己的心理结构并解读外界刺激,他的心理弱小就是一种宿命。

    看到前面有一个人,他就成为了我的一个观察对象。同理,我们也是别人言行的对象。容易受到别人影响的人,别人言行的作用力就是指向他的,力的方向,决定了心理的优势和劣势。

    所以,我们知道,窥视别人而获得巨大快感的秘密是:力是由我们指向被我们窥视的人,而且在心理上解除了他的防御。

    ■社会等级的暴力

    和价值排序对应,社会是一个等级结构,充斥着权力和金钱、观念的暴力。

    一个老板可以借助"管理"的名义羞辱一个小职员,打击他的自尊心,无论是否变态,这是现实。

    ■他人的伤害

    很多人曾经幻想生活在桃花源,但桃花源不过是一个梦境。

    社会生活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冲突。参与了社会这场游戏,弱者要想不被"伤害",除非有奇迹发生。

    更何况,伤害别人成为一些道德白痴的乐趣。

    ■死亡恐惧

    无论这个世界有没有公正,在这件事上人人平等,那就是死亡——大家都得死。

    死亡只是生物规律,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对于人来说,知道自己最后要死,变成了最大的问题。

    4、 事实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我们的心理上是什么样

    导读:绝大多数人都会用情感、情绪、偏见、**、利益等蒙蔽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其实只是我们心里面的世界,但我们却以为,世界真地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第35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0)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大街上,你可以观察到行色匆匆的人,他们大多都显出漠然和焦虑。闲暇时间不妨作这样的想象,你像游泳一样地遨游在天空之上

    Chapter_2

    ,往下一看,就会看到人流像蚂蚁一样,冲来撞去,向四面八方蠕动。是什么在操纵他们向这个方向走,不朝那个方向走?很简单,是利益。

    看到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一个人常常会受到很多来自存在、心理、社会等法则的控制,特别重要的是,受到已经掌握了这些法则的人的利用和控制。

    你可能会在街上碰到两个有钱人,并围观他们。他们一个看上去穿着打扮并不夸张,但脸上永远堆着经过优雅粉饰的傲慢;另一个人则趾高气扬,戴着像牛绳一样粗的金链。社会认为,前者有"贵族"风味,而后者则是一个标准的暴发户。

    你显然会认为,"贵族"很有素养,而暴发户则粗俗得让人讨厌。他们虽然都有钱,但并不在一个档次。

    "贵族"显现出来的样子真地是素养使然么?那只是表象!看人,得从深层心理动机分析,才能看准一个人。

    "贵族"脸上堆着傲慢完全是一种心理保护,他就是用这个肌肉信号告诉别人他的"上等人"身份,并防止别人轻视他。而他保持着优雅,那是因为他有钱已经持续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无论是不是祖上传下来的),借助于社交和品味的资格认证,在身份上已经被嵌进有钱的"上等人"阶层里,已经没有自我怀疑。既然如此,他也就不必通过"炫富"的粗俗方式来告诉大家他有钱。

    但暴发户则不一样。他的红薯屎都没屙完几天,虽然现在有钱了,但以前那个穷酸的自我一直在骚扰他,除了有钱,在心理上,他还没有获得一个属于"上等人"的阶层的品味资格认证。因此,他最害怕的就是别人仍把他看成以前那个穷光蛋。在这种焦虑下,他戴着牛绳粗的金链,就像一个突然中奖五百万的人发狂地吼"我中奖了!我中奖了!"一样。他实际上是大声告诉大家:"你们TMD快来看啊,老子有钱了!老子再不是以前那个穷光蛋了!你们TMD绝对不要瞧不起老子!"

    第36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1)

    "贵族"和暴发户能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心理动机吗?不可能!他们已被"社会价值排序"主宰。只不过,和穷人相比,这个歧视性地把人划分为"高档"、"低档"的游戏更有利于他们。

    我想在这里强调,面对任何让你在心理上自卑、屈辱、窝囊、无能、愤怒、恐惧的人和事,你的对手首先并不是别人,而是让你陷入如此境地的社会和心理法则。你需要意识到它们在你心里是如何起作用的,在对手要利用这一点陷你于不利时,能预先作出防御,并迅速进行反击。

    我更加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是心理动物,在很多时候,事实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事实如何。

    理解这一点简直太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1)我们只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绝大多数人都会用情感、情绪、偏见、**、利益等蒙蔽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其实只是我们心里面的世界,但我们却以为,世界真地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假如有人说你的家乡不美,你一定很生气,坚持认为你的家乡是美的。一个人的家乡或许是美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相往往是:你在心里愿意你的家乡是美的,所以才坚持认为你的家乡是美的,而不是你的家乡真的美。你对家乡的判断,加进去了你的情感因素,才坚持认为家乡是美的。

    看到没有,一个人的愿望决定了对事实的设定和描述。他只知道、看见他心里面的那个事实,而拒绝承认不符合他愿望的事实。假如一个人的亲人死了,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但是,他却坚持认为,他的亲人没有死,因为在心理上,他只能活在他心里面的那个事实里,根本无法接受真实的事实。

    所以,当你要说服一个人,要和一个人博弈,一定要考虑到,某一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单纯从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去推测对方也会这样看待,往往会犯错误,因为你在心里假定对方和你是同一个人,或对方是纯粹的理性人。

    第37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2)

    (2)只要一件事情和"自我"扯在一起,我们就无法情绪稳定

    可能只有最纯粹的自然事实,才和我们的"自我"(加引号的"自我"表示的是"假自我",下同——作者注)无关,可以让我们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去作出反应,比如说一头猪不能直立行走,或者火星上没有生命,不会引起任何争论。

    但是,在很多问题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哪怕是一个科学事实,比如说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都会引起宗教信徒地不爽,因为这颠覆了上帝造人的教义。当一个信徒信仰这一套教义时,你这样说就等于狠狠地打击到了他的"自我",更别说很多掺杂着有价值观念、利益纠葛的"社会事实"了。

    假如你说"医生没有良心",那么,不好意思,所有的医生听了恨不得要咬你一口,虽然你说的不是他,但他是医生,这个职业、身份就构成了他的"自我",在心理上等于你是在说他,这个事实(无论是不是事实)是他在心理上坚决要抗拒的。

    虽然弗洛姆早就告诉这个世界的男男女女,说一个人是医生,是公务员,是老板,是民工,从来不会告诉你,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那只是他的职业、他的身份,并不是他本身,但是,有多少人听进去了?

    有时候这很要命。有句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在异乡漂泊的人只要聊起是同一个地方的,立刻激动得哭天抹泪,终于找到组织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上过"老乡"的贼当,或见识过"老乡"的冷酷无情。骗"老乡"是最容易的。认为老乡最值得信任,或认为穷人相对比较善良,仅仅是我们愿意这样想而已。

    两个虽然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国、省、市、县,视一个人在哪个"他乡"来界定),但以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人,仅仅因为都在外地,突然之间就弄得很有亲切感,完全是因为,在外地他们始终是"他者",而"某某地方的人"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自我"。上"老乡"的贼当,就在于这个"自我"蒙蔽了他的眼睛。

    第38节: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13)

    但是,假如他们两个人都在本地,这个共同的"自我"就消失了。两个广东人在北京,"广东人"就构成了他们的"自我"。但如果他们都在广州,一个是湛江人,一个是韶关人,在不和外省人对照的情况下,"广东人"这个"自我"对于他们来说就毫无意义,他们又会分别与其它湛江人、韶关人寻找共同的"自我"。以此类推。

    "XX地方的人"可以构成你的"自我",但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你所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