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金瓶梅人物画廊 > 第七回(上) 薛媒婆说娶孟三儿

第七回(上) 薛媒婆说娶孟三儿(1/2)

    从这一回开始就要真正实现转轨了,开始要彻底摆脱《水浒传》的影子了。

    在我们的概念当中,只要一提西门庆,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不折不扣的淫棍形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金瓶梅》过于敏感,读者太少,大家极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正是典型的中国特色错误思维。

    二是因为香港和台湾的商业片彻底地摧毁了这部“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古典巨著,我们中国人有一项独到的本事,为了赚钱善于恶搞中国古典名著,在成熟的国度,保护民族文化惟恐不及的情况下,我们喜欢用“寸光鼠目”来看待一切。

    三是因为大量的“金学家”们,皓首穷经,只是为了附会历史,为了搞明白《金瓶梅》中的学术细节,或者是为了揭秘,反而忽略了它“大义之所在”。当然见仁见智,可能恰恰是我夜郎自大,没有找到《金瓶梅》大义之所在。这个问题靠在文章中争论是没有意义的,理论不能检验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四是因为主流文化对他的抗拒,要知道《金瓶梅》之所以独步古今,正是因为它暴露黑暗,纯粹的黑暗,暴露人的劣根性,纯粹的劣根性,正是因为这种“伟大”被人误解,它才不断地被雪藏,被抨击。

    大家以为一个客观实在,靠我们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就能把它忽略了吗?不但不能,反而是越把它妖魔化、神秘化,它越吸引人,而且越容易被人错误地理解和吸收。把色情片开放之后,性犯罪率反而大幅度地下降,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让它见得了阳光,才能让全社会人对它有正确的认识。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它当成镜子来照看,并且引以为戒,把《金瓶梅》中的假、恶、丑整个颠倒过来,那么《金瓶梅》的反面就都是真、善、美了,如果我们这样学习,那么它应该与《论语》并列。

    逃避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态更加恶化。而且《金瓶梅》根本不是洪水猛兽,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包含有每个成年人都做的那点事儿而已。能做,怎么就不能说?有的人遇到点问题就上纲上线,总感觉要亡国灭种似的,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神经敏感。怕人学坏是对的,我早就说过这部书是限制级别的,但是一个人偏偏学坏,为什么就不学好呢?既然“坏”是学出来的,“好”为什么就学不出来呢?对于未成年人,出于保护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但是对于成年人,就没有必要过于敏感了。

    我只举两个例子,都是出自《史记》。大禹的父亲鲧(念滚)治水的时候,是用围追堵截的办法,结果越治理,洪水越是泛滥成灾,最后被尧杀头,因为开始是天灾,后来转变成了,而的危害往往大于天灾。大禹也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踩着父辈的脚印,终于发现了事物规律,他采取“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进大海,这样不但解决了洪水泛滥,而且使水变成了资源,灌溉农田,发展了农业文明。

    周厉王制止诽谤和人们参政议政热情的方法是“杀人止谤”,大臣劝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不听,结果被赶下台。他与鲧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没有把握规律,靠主观主义办事,结果事倍功半。这样案例不胜枚举,大家可以自己联系实际。

    对《金瓶梅》同样如此,是采取堵截,还是采取疏导,效果会有天渊之别。“金瓶梅世界”基本是客观的真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光靠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以及背诵《桃花源记》和《论语》是没用的。首先必须承认“金瓶梅世界”基本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我们才能通过这个标本,找到医治之方。一个外科医生必须先从解剖标本开始,才能过渡到实战解剖。

    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不幸,作为和《红楼梦》并驾齐驱的《金瓶梅》一直像不能投胎的冤魂,游离于离恨天之外,而《红楼梦》则安稳地坐到了“文学神坛”之上,享受着人间香火和顶礼膜拜。我们的种种偏见弱化了这部盖世巨著的意义,也掩盖了他本身的光辉,就像在“日全食”中被掩盖的太阳,它本来应该普照四方,可是那个讨厌的、由“没有调查研究仅凭主观想象和偏见”构成的“月亮”,毫不留情地掩盖着它。运动是绝对的,就连月球都有停止遮盖的那一刻,作为一个现代人,怎么还能有陈腐的观念,没有运动着的思维呢?“思维的月球”一运动,必然会让“作为文学太阳之一的《金瓶梅》”重见天日,并且是大放异彩。“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我痛心不是痛心在《金瓶梅》的命运上,而是痛心于在我周围随处可见的主观主义、思维狭隘和偏见横行上。我操作这种敏感题材,不出意外,肯定毁誉参半,不出名还好,一旦略有微名,甚至会是批判居多。佛祖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啊!其实《金瓶梅》的评论者不乏其人,但是像我这样评论的,我可以告诉您,可能只有我一个,此种方式有些人会不适应,在《后记》中我会系统、完整地阐述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为什么要如此创作的原因。“天下之大,舍我其谁”,这是孟夫子的抱负,我没有此等气概,却在优柔寡断、痛苦无限这个大熔炉的煎熬中得到了千锤百炼,在战术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实行战略上的独断独行。一旦做出决断,九死不悔,我想这是无数个男子汉共同的行事原则吧!忠于自己的信仰和选择,莫要前怕狼后怕虎,已经做了就到底吧(我这样说是不是心虚的表现,是不是越解释,越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我略微介绍一下我的思考,实属必要。读者通过理解一下评论者的心境,才能更加理解《金瓶梅》被人误读、被人诟骂的悲惨命运啊!我们要保持一点起码的、可怜的精神独立、特立独行啊!必要时要逆潮流而动。敬请海涵!后文不再解释,到此为止。)。当然还可能是我自作多情,也许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响。

    就是说因为社会、历史、政治、传统文化和主观心理等等因素,中国人一提起《金瓶梅》,不考虑两万字性描写只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与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事实,就等同于提到“淫书”二字;一提起潘金莲,不考虑她的出身和悲惨经历,还有社会因素的熏陶,就等同于提到“”二字;一提起西门庆,不考虑他是“中国封建传统恶德的集大成者”,身上有社会支配者的共同因素,而好色只是其恶德中一方面的事实,就等同于提到“淫棍”二字。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忽略了他的另外两个身份——奸商和官僚。如果说要把西门庆比作三脚蟾蜍的话,那么这三只脚就是财、权、色。他好色不假,可有一个条件,就是美色与前两者不能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恐怕这个结论会让很多人意外。

    在第一回当中,我们刚提到他的时候,就排除了一个地雷,就是说按照常理来说,如此好色之人应该是个败家子才对,他为什么没有让家庭垮掉呢?主要是因为他性格刚强、善于经营和结交官府。他不会放掉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其实他是一个靠女人赚钱的人,尤其是他的第一桶巨额资金是几个女人给他带来的。一个是孟玉楼,就是本回的女主人公,最大的一笔是李瓶儿,也就是花子虚的老婆,最后是他女儿为了避难,又给他带来一笔。就这样他靠着巧取豪夺,最后才能平步青云。靠着女人攫取第一桶金,也不是什么好汉,但是按照世俗中“向钱叫爹”的哲学来看,这就叫本事了。没办法。

    这一天,常到西门庆家里卖翠花的一个媒婆,叫薛嫂儿,她向玳安儿打听西门庆的下落,他告诉她说西门庆正在生药铺中与主管傅二叔,大名叫傅自新的,一起算账。她就到了药铺,掀帘进去,看见西门庆后,招呼他出来。两人走到了僻静处,西门庆询问其来意,薛嫂说:“我有一件亲事要介绍给大官人,我保管您老人家会中意,就由她来顶死去了的三娘(指死去的卓二姐)的缺儿。我说的这个女人,就是南门外贩布的老杨家的正妻,她手里可有一份好钱,现钱就有上千两银子,其他东西更是多得没数,就连南京拔步床也有两张。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她老公去贩布,死在了外面,如今守寡一年多。更可心的是,她没有子女拖累,只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叔子和她过,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如今她也青春年少的,还守什么贞节?而且她老公的姑姑都主张她嫁人。这个女人大名叫孟玉楼,排行老三,二十五六的年纪(假话!她已经三十了,还大西门庆两岁。职业媒婆的话不可全信。所谓:唇枪惯把鳏男配,舌剑能调烈女心。只有一件不堪处,半是成人半败人。),生得长挑身材,风流俊俏,百伶百俐,打扮起来就像画在华灯上的仕女,美人儿一个。绝对是一个持家有道的娘子,更难得的是会弹一手好月琴。您若看到了,保管您满意。”西门庆听说她会谈月琴,就感觉非常满意,当然更加让人满意的是她是个富婆。

    他就与薛嫂约定相看日期,薛嫂认为何时相看倒在其次,现在还有一个关键堡垒,必须首先攻破,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她说:“何时相看无所谓。我先和您计较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今老杨家说了算的是杨姑娘,就是她老公的亲姑姑,虽然她老公的舅舅张四也在插手,可是他就远了一层。这个杨姑娘原先嫁给了孙歪头,后来孙歪头死了,这婆子守寡了三四十年,而且无儿无女,只靠侄儿侄女养活。您若想谈妥这门亲事,必须去求杨姑娘,这婆子爱的是钱,她明知道侄儿媳妇孟玉楼有钱,她也不会关心孟三儿到底嫁给谁,只要能给她几两银子就行。您家里有的是缎子,拿上一匹,买些礼物,再许诺给她几两银子,她肯定喜欢得屁滚尿流。只要有她做主,不管别人再说什么,都毫无用处。”这一席话说得西门庆“欢从额角眉间出,喜向腮边笑脸生”,如果没有耳朵的阻挡,嘴角直奔后脑勺儿。这也正是:媒妁殷勤说始终,孟姬爱嫁富家翁。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于是二人约定,明天先到杨姑娘家去做工作。

    第二天,西门庆早早起床,打扮一新,准备好礼物,让人抬着,自己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