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十五章 学府(2/2)

“曹公,你瞒得老夫好苦啊!”甫一见到曹操,郑玄就拉着曹操道,“那些简字,曹公上次为何不与我说?”“郑公息怒,这简字是以前孟德为了教化士兵而不得已所为,如何入得了郑公之眼。”曹操忙道,他还以为郑玄是要拿他擅自篡改汉字的事情来教训他。“曹公,你这简字好啊,如今冀州人人都识字,这简字功不可没啊!”郑玄却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在他看来这些简化后的字体无疑让传播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而迅速,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实惠,而且这些简字与原有的字极其相似,可谓是一脉相承,足见想他的人是花了很大工夫的,他哪里知道曹操不过是将后世的简体字给稍微改动了下就拿出来用了,并未动什么脑筋。

    “郑公觉得此字体可以推而广之。”曹操见郑玄话里多有夸赞之意,当下不禁大喜,要知道他是很想推广这简体字的,可就怕世家大族抵制,这东西他想来硬的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今有郑玄出面,自是再也好不过了。“当然可以,不过祖字不可废,当二者并存。”郑玄答道。“那就有劳先生了。”曹操忙行礼道,二字并存,就目前来讲等同于士人阶层认同了底层受教育的权利,等到日后,这两种字自然会融合在一起,到那时侯所谓的士人也将不复存在。

    “曹公,你要老夫办学,不知想老夫如何做,老夫这一路过来,看到的可都是勤勉的好学生啊!”郑玄打趣道,那些少年军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那些孩子都很有礼貌,而且身上有着一种类似军人的刚硬气质,这让他很喜欢,在他看来,这些小孩子里可堪大造之材极多,因为他们的基础比起他的那些弟子来要好得太多,他的弟子中很少有从小就涉猎百家学说的,他们大多数还是比较擅长于经学。

    “先生,孟德想在冀州建一极大学府,其中所招收的学子都由官府出钱供养,不知郑公意下如何?”曹操打得主意很简单,他日后的行政体系人员走的就是官方培养,取得资格以后再进行科举考试,择优录取,再将他们下放到军营锻炼服役三月,方才用之。

    “如此甚好。”听到曹操说要免费让那些学子念书,郑玄自然是赞同,不过他也有个疑问,“曹公,这些学子从何而来?”“郑公忘了我冀州尚有二十万少年军了吗?”曹操笑了起来,那些少年是他未来的希望所在,也是帝国的栋梁之才,与其被动的去寻找等待人才,还不如大量地去创造人才是曹操所保持的观念,诸葛亮现在大概不过六岁而已,难道他还要等着这天才长大吗,既然如此还不如想法子多培养一些人才出来。

    “曹公,老夫一门不过百人,这如何教得过来啊!”郑玄这个老头有时候的确是糊涂得可爱。“郑公说笑了,马上秋天就到了,孟德正准备为那些孩子举行一场秋试,选取其中优秀的五千人先行学习,待郑公施教以后,自可以从其中的优秀人选中选取作为师者去教授,如此不就可以了。”曹操答道,把那么多人塞在学府里是不可能的,那么还不如先培养一批精英,在让这些精英去教授其他人,就像鱼网一样,一丝一丝地交错纵横延展开去。

    “还是曹公想得远,老夫佩服。”“郑公客气了,只是要辛苦郑公了。”曹操明白,五千人的规模对于郑玄和他的门人来讲,还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啊!“曹公客气了,什么辛苦,老夫甘之若诒啊!”郑玄却是大笑了起来,这个有着古风的长者让曹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仁者君子。

    “郑公,关于这学府,孟德还有一事不知如何开口是好?”曹操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曹公但讲无妨。”郑玄见到曹操的样子,也是颇为好奇。“是这样的,郑公,我北庭有不少能工巧匠,于制器百工之道颇为擅长,孟德也想让他们入学府教授那些学子,并不会占很多时间。”曹操道,其实他办这个学府,就是想把他办成综合性的百家学府。“曹公说的是墨家之学吧。”郑玄笑了起来,“老夫可不是那不知变通之人,曹公多虑了!”至此,曹操筹谋已久的学府之事终告抵定。(新书已经开了新卷,大家请尽量多给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