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文化巨匠 >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情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情(1/2)

    叶昆吾主动,苏有意,双方的合作谈判非常顺利。

    叶昆吾回去后,矩阵就有相关部门的热门过来找苏商谈合作条件,只是两天功夫,双方就敲定相关条件,把合约给签了。

    苏虽然尽力为自己争取利益,不过当对方把王忘最新签订的合约一拿出来,他就无话可说了。

    现阶段来说,叶昆吾肯给他王忘一样的条件,可以说是把他的地位提高了一大截。看看那个部门经理的眼神与语气就知道了,他对于总经理给苏开出的条件显得大为吃惊,不住地说按常理是不会有这样的优待,毕竟他苏还没有达到王忘的那一个级别——

    帝国各大戏剧奖项的得主,皇家学奖提名人,这些套在王忘身上的头衔光环实在太亮太耀眼,不是寻常人可以企及的,哪怕苏现在鼓捣出偌大的声势,也断断无法与在华夏坛经营了几十年威望的王忘相提并论。

    苏也算有自知之明,就算他有再高的志气与理想,也知道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面对这与王忘一样的合约条件,他连多说一句话的余地都没有。

    出版版税百分之十五,剧院票房的百分之一,影视利润的百分之二,游戏收益百分之二。

    这些数据,据说已经是矩阵化公司可以开出的最高条件了。

    苏就算不信,也只有接受的份,一边无奈的同时,又一边感慨,如果他旗下的春秋出版社有着全国渠道的话,他就不必给矩阵化公司分走一大块利益了。

    别的不说,版税百分之十五绝对不是化公司能给作者提供的最高版税,苏上网查过资料,有传闻说矩阵、方圆两家公司为了获得王天明的新版权,开出了百分之二十多的版税条件!

    百分之二十是什么概念。如果除去码洋成本的话,印刷、运输、渠道等等成本除去之后,化公司出版一本的利润,估计都没有定价的半分之二十了。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给大头王天明那样等级的作者,宁愿自己少赚一点。

    这是什么概念啊!

    当然,王天明只有一个,既有商业价值,又有艺价值。能平衡两者的作家,全华夏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而王天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要说地位与人气,苏与王天明等人相比,不知道还有几条街的距离!

    他不是没有想过把《雷雨》交给春秋出版社,那怎么说都是自己的产业,然而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那是不妥的。

    春秋出版社现阶段的能力拘囿在一个行省之地,没有全国发行的能力,铺货渠道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把《雷雨》交到他们手中。撑死就五百万册的销量,这还是要利用他苏现阶段的人气炒作才有的结果。

    而交给矩阵呢?

    按叶昆吾的说法,既然给了苏和王忘一个等级的待遇,市场资源对他肯定有所倾斜,《雷雨》质量不差,如今口碑爆棚,到时候找几个和王忘差不多级别的作家来说几句好话,推荐一下,加上矩阵的发行渠道,一千万册的销量只是小意思。两千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今的市场,剧本虽然还是主流,然而却被小说渐渐拉开了距离,一本戏剧。一本小说,如果都同一个级别的话,前者要比后者的销量差不少了。像王天明那样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可以动辄几千万销量,如果年月渐长,积累起来。说不定过亿都有可能。

    然而戏剧两三千万已经是顶级的销量了,要想再高,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猴年马月才能积累足够。

    两千万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畅销作家和一个学大师的区别。

    叶昆吾说《雷雨》的目标定在两千万,那说明他已经非常看重苏了。

    两千万和五百万,傻瓜都懂得怎么算其中的差别,苏现在主要是要刷声望,他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春秋出版社之上,哪怕这个出版社是他的产业,他也要先通过其他有利渠道把自己发展起来。

    这是当初矩阵东广分公司不愿意合作之后,苏不单拒绝方承世,还拒绝了李秀颖要求合作的建议。

    如今矩阵重启这话题,又有总经理出面,苏顺水推舟,卖了他一个面子。

    他心中的野望就是,利用别人的资源发展自己,等哪一天他真正有了王忘的威望与名气,甚至有了王天明一样的地位,合作什么的,就不由别人说话了,而是由他做主!

    到时候,才是他真正把春秋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时机,自己做老板,做自己的主人,而不用看人家的眼色!

    之前秦虹与苏提过,说大导演冯天要把《雷雨》拍成电影,现在这戏剧的影视版权由矩阵代理,苏提醒秦虹,让她转告冯天,直接和矩阵公司谈就行了。

    他还是那个鸟样,一旦交给合作方,就坐等收益,其他事情能不麻烦他就不要麻烦。再说矩阵公司是国内化业的巨无霸,对于影视合作谈判更有心得,由他们出面自然最为合适。

    苏没有想到的是,矩阵化公司竟然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影视版权交给了自己的子公司矩阵影视!

    矩阵影视更是主动出击,直接找上冯天,商谈电影合作之事。

    冯天是自由导演,和谁合作都一样,自无不可,然而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除了要秦虹亲自担当蘩漪的演员,还提出要《雷雨》的作者参选角项目,帮剧组把关,选出其他合适的人选。

    冯天的理由很简单,舞台方面的《雷雨》很成功,蘩漪功不可没,然而其他演员却不像秦虹是演电影出身,而是演舞台剧的居多,电影与舞台演绎风格相差太大,他就算想启用这些原班人马,也不敢冒这个险。

    因此除了蘩漪这个角色,其他都要重新选角,而在他看来。没有人比原著作者更理解戏剧角色的性格特征了。

    《雷雨》的原著风格已经很明显,再做其他改动谁也没有把握,哪怕是电影个性突出的冯天都没有信心,因此他打算拍出一个原汁原味的《雷雨》。

    要想《雷雨》与原著保持同步。原作者参与进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冯天的要求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