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9.同情(1/2)

    作者微博@陆小凰  王妃宾退婢女, 对如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母亲同你一样自幼丧父, 母亲甚至无法想象出你外爷的样貌来。”王妃缓缓地诉说, 全是她对旧事的追思, “不记得儿时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白眼,原以为和你父王成了亲, 总算变成凤凰飞上枝头。看着那些曾经嘲笑过我的人, 都需跪拜我, 唤我一声‘太子妃娘娘’,觉得这辈子终是扬眉吐气翻了身。可世事难料,你父王早薨,旁人都道是我命硬, 克父克夫……”王妃用丝帕掖着鼻下,好一会儿才语重心长道,“如意啊, 若你出生在寻常人家,身为母亲绝不会逼迫你趋炎附势他人,可你是静园的郡主, 这辈子只能依附有权势的男人, 权势才是静园最好的仰仗。想想你小的时候, 有多少人想置我们母女、置显棠于死地, 若是你以后下嫁给身份普通的郡马, 等将来某一天, 你的哪位皇叔隆登大统, 他会放过静园轻饶我们么?不会的!你唯有觅得位高权重之良人,才能保全静园和护及你后半生的周全。”

    再有就是老生常谈了,王妃的爷爷、如意的外太爷,名慕容烈,曾经是燕国世子,身份何等的尊贵,那时的大昭陛下也就是现在的太上皇,亲自给他赐婚,与他成亲的不是旁人,是太上皇的御侍——荥阳郡主,怎料和亲队伍到了燕国境地,横渡漠河时出了意外,荥阳郡主不幸葬身鱼腹。为此太上皇大发雷霆,直接废黜慕容烈的世子之位,将其贬为庶人,倒是便宜了他的庶弟慕容煦得封世子之位,后来顺利承继为燕王。

    一个没落的废世子几乎是苟延残喘于世,多年后唯一的儿子参军,随年少时的皇帝攻打南诏,最终马革裹尸还乡,即便是为国捐躯,还是不能入葬燕国的王陵。

    时过境迁,漠河沉船事件过去二十多年后的某天,荥阳郡主突然死而复生重回昭国,太上皇这才追封王妃的亡父一个郡王身份,王妃是其唯一的血脉,也得赐县主头衔,封号襄平,可那又能怎样?始终无法恢复她外爷慕容烈的燕王身份。

    “你外太爷去的时候多么的不甘心,明明是他的世子位,是他的燕王位,却要硬生生地拱手相送给你表叔爷一脉。若不是母亲有幸嫁给大昭的太子,还不知他们会怎样地羞辱母亲……”王妃说到痛处又是忍不住地落泪,而后瞋目切齿道,“如意,大昭的储君一日不定,宫里那几个有生养的娘娘还是会视显棠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想除之而后快,你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死后无颜面对你九泉之下的父王么?”

    如意心中一紧,好生难过,这些往事她都听王妃说过。

    那些个陈年夙怨她原本不想参与,母妃娘家那边的燕国王族也好,父王这边的昭国皇族也罢。可如意一直清楚地明白,她现在所有的福泽都是来自于皇帝,只要皇爷爷在一天,她才能享受锦衣玉食一日,倘若哪天皇帝驾崩,朝显棠仍旧做不成皇太孙的话,就算静园已改名荣王府,他们母子三人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成王败寇时易世变,不止是静园,还有长朔,新帝怎能容忍他们的存在。

    凡事总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顾全大局。

    如意觉得负担何其重,沉默半晌后目光坚定道:“母妃,女儿定会拼尽全力守住静园,甘愿周旋于徽州侯身旁。”

    王妃伸手拥住如意,终归还是有些心疼她的:“母妃瞧着陆西墨是个好孩子,只要他日后真心待你,即便不能让显棠成为储君,你们姐弟俩有徽国公府为后盾,至少是性命无虞,母亲死也能瞑目,也算对得起你父王、对得起你外太爷的期冀。”

    如意骤然如醍醐灌顶般——五十年前荥阳郡主和亲燕国时发生意外,太上皇废了外太爷的燕世子之位,那么上辈子自己和亲突厥时也出了事,皇帝会不会同样迁怒于突厥王子阿史那骁?

    如意觉得不无可能,若是突厥现遭还有别的王子,定是由他渔翁得利,如意为有这个想法而感到一丝曙光。

    可今日还是要以御侍答题为重。

    御侍为朝堂唯一的女官,主职拟写圣旨,平时跟随皇帝左右,若散朝后再有朝臣递绿头签面圣,全由御侍全权安排,身为御前女官又能参政,实在不容人小觑。

    如意是想胜任,可那样的御侍考题叫她如何回答。

    ·

    含凉殿的主殿有两层高,后配殿的顶层建了个四面通风的阁楼,再往北还有座水榭凉阁直接搭在太液池之上。今日在正殿做选考,众御侍备选全都规规矩矩地跽跪在殿中,每人面前摆了张榉木矮案,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