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50.楼玉(2/2)

忆那些即将要发生的事。

    虽“年代久远”,大事件还是能串联起来。因果循环,有因才有果,如意觉着,若是能改变起因,定能扭转结果。

    而其中有一部分是出在半夏身上,如意不打算急着处置半夏,毕竟已知的细作总好过未知的敌人。

    记忆犹新的无非是半夏被海棠红阻止的话,明明那帮突厥沙盗可以用自己威胁皇帝,得到想要的一切,可最后还是将自己置于死地,海棠红的那句“求之不得”,真的是为了让圣上向突厥开战?彼时北面辽军来犯,大昭不可能再与突厥交恶。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意拧着眉头,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又想到喻南砚,那时候的他看起来很难过,一如知晓陆西墨死时的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横竖已重活一次,这辈子定要亲自感谢他——可以不顾斩首的罪责,也要将自己的尸体送回长安。

    ·

    如意身上出过汗,又命人备了香汤,这会子半夏已经过来和麦冬一同伺候她沐浴。

    如意坐在浴桶里撇过头,梗着脖子去看右肩:“是不是很明显?”她肩膀右侧偏下处有一小块疤痕,儿时因爬树摔着而留下的纪念,至今让她心存芥蒂。

    半夏打了瓢水淋在她背上:“郡主皮肤白,才觉得这道痕迹明显,便当它是个胎记。”

    如意曾经对着铜镜看过那块疤,约摸有一寸长,筷子般粗细:“取我今日带回来的那块舶来镜来,我再仔细瞧瞧。”

    麦冬和半夏目目相觑,担心如意又会呜呼哀哉地懊悔,却还是顺她的意思,将象牙盒拿了过来。

    “……”铜镜和玻璃镜的区别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如意从不知这道疤痕是如此之难看,像片烟熏过的柳叶,斜贴在她洁白如玉的肌肤上,分外明显。

    麦冬明白如意的心情,几乎感同身受:“昨日宫中送来的礼单里有盒鲛鲨膏,可以润肤去疤痕,不若郡主试试?”麦冬见如意憋着嘴,又宽慰她,“郡主您看奴婢,小时候打翻灶台上现盛的粥碗,全都泼脖子上去了。”说着剥开领口,只露出一点点白色的伤痕,并用手比划了个位置,“到现在还有这么大的疤。”

    “每次都拿你贪嘴的事来说,若是你脖子上没这块疤——”如意已经平复心情,转过身来用食指去勾麦冬的下巴,“以你的样貌指不定能入二十四司做女官,或者……”她眉头微挑,一副“你知晓”的神情。

    麦冬撇撇嘴道:“没给罚到浣衣局为奴,奴婢已经感恩戴德了。”

    麦家往上翻三辈也曾在官宦人家伺候,只因东家犯了重罪,家仆们连坐皆没入奴籍,她倒很是乐观,觉得被分配至静园又能伺候在安阳郡主身边,已是天大的福气。

    半夏不一样,她自幼被拐带,因相貌平平,秦楼楚馆也不想做折本的买卖,牙婆便将她贩给杂耍戏班。深秋时节,半夏衣着单薄在街头顶大缸,起来时裤子后面红了一片,惹得众人唏嘘不给赏钱,班主觉得触了霉头用鞭子抽她,刚巧如意坐轿路过,心生怜悯,便花了银子将她赎在身边。

    她俩的性子倒是截然不同,半夏温柔恬静,麦冬直率聒噪,这些年来伺候如意还算妥当。只是如意奇了怪,自己待她们不薄,甚至可以说从未亏待过,为何偏偏只有半夏不忠。

    ·

    麦冬用薄玉片挑了些鲛鲨膏涂到如意的肩上,又均匀抹开在疤痕处,如意将包金瓷瓶塞到麦冬手里:“拿去用吧,过两日我进宫再要一些回来。”每年无论多热的天,麦冬人前都会穿高领有盘扣的衣裳遮住脖子那块,经常捂出痱子来。

    麦冬还没开口拒绝呢,半夏已先行搭腔:“这鲛鲨膏是燕国贡品,每年只有两罐。”

    麦冬虽然很想要,仍是忍住了,将瓷瓶放回镜台上:“谢郡主,奴婢皮糙肉厚的,没得暴殄天物。”

    “拿着吧。”如意并未放在心上,对着铜镜梳头,“没哪个女孩子不爱俏的。”她又问半夏,“你身上也有疤么?”

    半夏轻声说道:“奴婢没有。”

    往日如意对这两个奴婢,若是赏给半夏些东西,必会补给麦冬另一样物什,从不会厚此薄彼。这一句“奴婢没有”,半夏说的是没疤,此刻在如意听来,却是没有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