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纹面 34(1/2)

    漂荡了一会,我感觉到水面水流的速度似乎减缓了一些,但水下的水流速度却没有变化,而且水下彷佛产生了一种向下的吸力。

    我一思考,立刻明白了,这一段在地下溶洞的河段到头了,水面的前方有石壁,而水道在石壁之下我连忙再次调整了身体的姿态,把脑袋缩了回来。

    双手伸到前面,反向划水。

    片刻后,我的手便接触到了坚硬的石壁。

    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我避免了同石壁突然的撞击。

    我撑着石壁,休息了片刻。

    呼吸了一大口空气后,脑袋向下,又一次潜入了水中。

    顺着石壁和水流钻进了水下的洞窟当中。

    然后顺着水流的方向快速的游动。

    游动中,我隐约的感觉到,水流的方向似乎是向上方在延伸。

    明白了这点,我又是一阵狂喜。

    这意味这这条地下水脉极有可能会最终汇聚到地上河流中。

    若是如此,只要顺着水流走,顺利逃走几乎是必然的。

    唐先生在这个问题上,居然又赌对了。

    不过虽然意识到逃生的路线应该是正确的。

    但我心里有数,路线看来是没错的。

    但前提是,我能支撑到地下水脉和地上河水流交汇的地点。

    所以我只能竭力坚持着自己闭气的时间。

    当确实支持不住了的情况下,我才艰难的拿着氧气瓶补充一口氧气就这样,靠这手中这瓶也不知道还剩多少的氧气瓶,我艰难的在水中潜行了足有将近十分钟之久。

    就在我感觉瓶子里的氧气越来越稀薄,我本人快要绝望的时刻。

    我忽然感觉头顶的岩石消失了,视线也感觉到了上方的水域透出了一丝白亮的光线。

    我当即不顾一切,挣扎的向上方水面游去头部探出水面的瞬间,我立刻张开嘴大口的呼吸起了空气。

    而吸入空气的同时,我脸上的积水也流入了口中,导致我在吸入空气的同时也喝了一大口水。

    因为这个原因,我忍不住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四周随即传来了我咳嗽的回声。

    紧接着,我听见了好几个人的喊声又出来一个

    在那边

    是平哥!他也出来了!

    我从剧烈的咳嗽当中缓过了气。

    仔细一看,不远处水边的水滩上。

    有人点燃了火堆。

    两个身影从火堆那边朝着我所在的方向跑了过来,直接跳进了水中。

    得救了

    意识到自己终于从水底挺过来的我此刻一边朝着火堆的方向游去,一边借着火光观察起了此刻自己所处的环境。

    此刻的我正处于一座天然的巨大溶洞当中。

    地下水脉在这里形成了一座水潭。

    我能感觉到水流依旧在缓慢的朝着某个方向流动,这里应该只是地下水脉的一处转折点。

    很快,两个人影游到了我的身边,两个人合力将我拖上了满布碎石石子的水滩。

    趟在河滩上又喘了几口气,我才辨认出了将我拉上河滩正是卢老三和罗镇东等二人。

    我勉强笑着和两人打了个招呼。

    随即便听到了唐先生的声音。

    好了,严平也到了,再等半个小时。如果再没有人出来。我们就出发。

    听到唐先生如此说。

    我连忙转身向坐在我旁边的卢老三询问道。

    有人没在这里么?

    卢老三回答道。

    还少两个人了。

    我连忙询问是谁?当卢老三嘴里说出了两个我极为生疏的人名后,我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

    对我而言,队伍当中最关心的自然是强子和周静宜这两个跟我一块进入坑道的伙伴,再其次便是路昭惠,我也不理解为什么,我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位阿姨

    产生了某种关心和亲密的感觉。

    而唐先生自不用说,他可千万不能出事,他要出了什么事,我们这伙人也就失去了领导和带路人,谁知道他不在了会发生什么样的后∓mddot;果。

    除了以上这四个人外,和我相对亲密的卢老三和罗镇东现在看来也都没事。

    不过我忽然想到强子居然没有主动跳下来水来接我,这有些不合情理。

    随即开口问起了强子的情况。

    强子点背,在下面水洞快要出来的地方,脑袋撞了石头。当时就晕了过去

    卢老三苦笑着向我解释着。

    看到我大吃一惊的样子,卢老三连忙又补充道。

    好在周小姐水性比我们预料的好的多了,强子撞晕后,她居然拖着强子游到了水面。现在强子在火堆边上躺着呢。路太太刚才帮他检查了一下,说他应该只是轻微的脑震荡了,应该没大问题了。

    听到卢老三如此说,我立刻起身跑到了火堆旁边,在同火堆四周的人点头招呼了一下后,便坐到了昏迷当中的强子身边查看情况。

    路昭惠此刻正坐在强子旁边,见我担心强子,便又出言向我说明了一下强子的情况。

    再得到了路昭惠亲口确认后,并意识到强子呼吸均匀后,我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随即转身走到了唐先生身边,一屁股坐了下来。

    溶洞当中没有木柴,唐先生等人生火的材料是随身携带用来野营做饭而准备的甲烷。

    不得不承认,李朝等人对于这次盗墓行动准备的非常充分。

    几乎所有的野外生存所需要的物资他们都考虑到了,这些甲烷块即使被水侵泡之后也不影响任何的使用。

    唐先生见我坐到了他的身边,随手递给了我一根香烟。

    见到香烟,我很吃了一惊。

    没被水侵湿?

    唐先生从胸口口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金属打火机和烟盒,一边替我把烟点上,一边摆弄展示着两个东西同时解释道。

    几年前香港一个老板送我的,德国货,很高级,能防水,所以一直带在身上了。

    见到唐先生有烟,周遭的盗墓者们一拥而上把唐先生围在了当中,此时的唐先生显得颇为随意,毫不吝啬的将烟盒中的香烟分发给了众人,然后自己将最后一支点燃吸了一口道。

    到了这里,我们应该算从那座地宫里逃出来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了。刚才我让他们在周围转了转,发现了好几个溶洞通道。你觉得我们是继续潜水顺着地下水脉找出路,还是试着走溶洞?

    我想了想回答道。

    之前决定走水路是没办法的事了。这一路潜过来,我们的氧气也都所剩无几了。谁知道这地下河还有多远才通到地面的河道?据我所知,凤凰山这边其实也是云霄山延伸出来的一条小山脉了。整个云霄山脉地区内的溶洞四通八达,很多都能通到外头的。既然这里有溶洞通到其他地方,我觉得可以试着走一走了。要实在都是死路出不去,我们再返回来到这里潜水走水路也不迟。

    唐先生随即开口询问了我一些关于云霄山脉地区溶洞分布的大致情况后点了点头道。

    你是本地人,对这里的地理情况比我们熟悉。这里你说了算,我们是死是活,都赌你身上了。

    说完,唐先生出声将人召集到了火堆四周,将他和我的谈论结果通知了大家。

    再确认无人异议后,便命令众人收拾东西出发。

    卢老三迟疑了一下询问道:不等那两个人了?

    唐先生叹了口气道:严平是最后下水的。他都到了,那两个都还没出现。你觉得他们生还的机率还有多少?

    唐先生的话音刚落,一阵若有若无的声音不知道从哪里传了过来,众人一听,一个个都变了脸色女子的歌声!竟然是和之前在地宫当中传来的株林一样的女人的歌咏声。

    这一下,卢老三什么话也不说了,提起了背包,从背包里拿出了一盏之前下水前经过防水包裹后尚能使用的矿灯用于照明,同时招呼着身边的两名盗墓者,迅速冲向了距离这里最近的溶洞当中,前去探路。

    其他人也都连忙收拾起了东西,快速的跟了过去。

    此刻只有唐先生和我还保持了比较冷静的心态。

    在唐先生的吩咐下,罗镇东承担起了背负强子的工作,周静宜和路昭惠两个女人相互搀扶着,在多数人的簇拥下走在当中。

    当所有人都进入溶洞后,唐先生方才拉着我跟在了最后面。

    进入溶洞后,唐先生忽然压低了声音问道。

    你发现没有,这似乎不是我们之前听到的那首歌谣吧?

    我一边走,一边仔细聆听着声音的节奏和分段。

    听完了几截后,我点了点头道。

    在地宫里我们听到的应该是诗经里的株林那首歌了。现在听到的这首明显不是了。四个音节一顿,每段曲调十六个音节,一共三段,三段之后开始重复,不过我听不懂唱的是什么?

    唐先生听了我的话,露出了诧异的神情。

    你是说,你能听出来之前唱的是株林那首诗?

    听到唐先生如此询问,我红了红脸。

    因为实际上我哪里听的出这声音唱的是什么?之前之所以推断是株林那首诗主要是因为李老板他们刚好撬开了篆刻了株林诗词的那块石碑,而正巧那声音的音节又和株林一诗的章节文字吻合,所以我才推断那些女声咏唱的应该是株林一诗了。

    我说明了我判断前一首歌是株林的理由后,唐先生并未提出异议,反而不停的点头,对我的推测表示了认可。

    你推测的很有道理。音节吻合,而且株林出自陈风,夏南原本就是春秋时期的陈国,那些声音咏唱的是株林极有可能了。你觉得现在这声音应该是唱的那一出?

    此时,那声音越来越弱,证明我们距离声音发出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心理也随之安定了下来,如此一来,也就有了对此时听到的咏唱声进行分析的精力。

    四个音节一顿,说明这首歌是四个字一句的。每段曲调十六个音,说明一段诗词是四个句子、十六个字。三段重复,说明这首诗一共有三段。总共四十八个字。诗经里,符合以上条件的诗歌很多了

    唐先生随即补充道。

    前两段,十六个字中的第三和第四个字还有第七、第八个字应该是相同的

    我在脑海中思索着,嘴里自言自语的嘀咕道。

    每段开头三、四两字相同的诗很多了,比如秦风里的国风,三段章节,每段开头第三第四两个字都是相同的:第一段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第二段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第三段是,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不过国风这首诗歌每段结尾时五个字,就是五个音节了。肯定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了

    唐先生也在思考着,听到我否定了秦风、国风这首后,随意的说出了他的想法。